清代的梅花銀子耳環值多少錢,清朝時期20兩銀子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2021-03-03 20:50:52 字數 5235 閱讀 7577

1樓:陶心齋主

清代的梅花銀子耳環,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補充**看看就知道!

我有可能是清朝年間的金耳環一副大概值多少錢?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源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富林文化"、"獅子

山文化"享譽中外;"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名貫古今。清溪老城、魁星古樓、節孝牌坊展示著古樸深遂的建築藝術;金鐘神韻、清溪文廟、朝陽古寺蘊藏著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孔明南征、太平天國、辛亥革命、紅軍長征在這裡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如今,隨著瀑布溝水電站的建設,四川最大的人工湖--84平方公里的貢嘎湖、地勢全國罕見的新縣城----"鮮花、碧水、陽光"山水旅遊城市即將展示在世人面前! [古 遺 址] 漢源古遺址有舊石器時代的富林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的獅子山型文化遺址、富林背後山型文化遺址、大樹背後山型文化遺址;秦漢時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煉遺址;古文化遺址有黎州古城遺址、王建城遺址、清溪古道遺址、大樹古堡遺址、清溪關遺址、孟獲城遺址、三交城古遺址。 [古 墓 葬] 有背後山商周土坑墓、大瑤石棺葬,桃坪戰國、西漢土坑墓群、東漢磚室墓、明甕棺葬。

[碑 刻] 有玉淵銘碑、山橫水遠石刻、劉延摩崖石刻、文昌宮書法碑、花椒免貢碑、三絕墓碑、紅軍長征石刻。 [館藏文物] 有新時器時代的玉斧、雙耳罐、豆形器;商周時代的單口雙聯罐、繩紋陶釜、青銅兵器;戰國時代三叉格劍、巴蜀短劍、銅鉞、銅釜、戈;西漢時代的龍首玉帶鉤、貯錢罐、耳環、陶罐、銅柄鐵劍、銅刀、銅鏡、博山爐、銅釜、銅鍪、五銖銅幣、四銖半兩幣;唐代的三魯銅鏡、銅佛、銅鏡、乾元通寶;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銅鏡;清代的瓷瓶;革命文物有水壺、菜刀。 [古 建 築] 文廟即孔廟:

坐落在清溪古城東北隅,是歷代文人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始建於2023年,重建於2023年,是目前西南地區保護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萬仞宮牆、櫺星門、泮池、戟門、鐘樓、大成殿等儲存完好。

廟內四周,古杉參天,丹桂飄香,庭園幽深。202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修繕了大成殿,同年12月被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儲存完整度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區都罕見的文廟,既是莘莘學子祭祀孔子的乙個主要場所,又是濟濟遊客攬勝的乙個美好地方。在地方上被稱之為"南有金鐘、北有文廟"的宗教聖地、旅遊佳境。 石牌坊:

為清道光年間清溪縣漢源場拔貢黃體誠為旌表其母節孝而請旨建造。九襄石坊全部為紅砂石建構,通高11.1公尺,寬7.

4公尺,深1.9公尺。為清代流行的四柱三間,橫向三段與垂直三段的重桅牌樓。

坊頂蓋的中脊上在矗立1.8公尺高的鏤空寶塔在各層樓蓋的脊頭上鐫刻背插寶劍,張晴翹尾的8個"鴟吻"和16朵雲紋飛簷,四根梅花柱分隔中門和東西兩側門,柱的南北側皆有抱鼓石護持,北面東西側門橫額分別書刻"渾金""璞玉";南面分別書刻"鐘禮","郝法",坊柱北面內聯為"誓地下為未亡人孝養承歡婦職克兼營子職","幸膝有成立子義芳是訓宗不愧儒宗";下款為清溪縣知事謝聯堃題。外聯為:

"北日興標綽楔","他年鸞誥表隴阡。"下款為清溪縣學政楊廷三題。南面坊柱內聯為:

"竹柏法凌霜勁節永延千歲蔭","芝蘭擢秀榮封佇九重褒"。下款為四川學政文清顏題。外聯為:

"光爭日月昭千載,""志凜冰霜萃一門"。下款為清溪縣知事吳雲程題。楹聯紼為陰刻楷體,牌樓雕飾為空或半鏤空高浮雕。

不僅玲瓏剔透,且題材豐富,共有浮雕169副,圓雕塑13座,其中裝飾紋樣40餘種,人物571個,浮雕主體內容取材於戲劇,兼有神慶,**,既有單幅,也有數幅連續劇,因而有"抬頭望牌坊,48本戲在上面唱"的民顏。可辨識的戲目有,薛仁貴征東;四朗探母;十二寡婦下西;七仙女下凡;張公百忍,包公審二鬼偷油。三娘教子,古城會;三英戰呂布,長板坡,郭子儀卸甲封玉;渭水垂釣及二十四孝;封神演義故事等。

從多造像準確生動,個性鮮明。整座石坊造型美觀,莊重華麗,雕刻精細,內涵豐富。與上裡石牌坊相比,無論從年代,造型,石刻藝術均不相上下,是雅安境內僅存的一對綽楔雕塑珍品,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進行了第一期維護,改路減少車輛對石牌坊的震動危害。

每逢節假日石牌坊都會有許多旅遊者光顧。 萬安橋:位於大樹區河南鄉河南村東,清道光八年建,為杆欄式廊橋,單孔石礅。

橋用粗圓木圍身,平臥兩橋頭石礅上,上釘木板,結實平整。全長18公尺,寬4.5公尺,高6公尺。

橋的兩端有門樓,均為重簷歇山頂式結構,取勢獨特,古素有致。 魁星樓:在萬里鄉富全村的白岩河畔,聳峙於兩山峽谷中

清朝時期20兩銀子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3樓:扶蘇女子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

兌換關係

銅錢,**和**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2023年前後的1:8**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約可兌換8~11兩**。

再有:「道光初年,一兩**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人民幣)如下:

**:100元/克

**: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約值4000元

1兩**: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公尺(石) 九錢五分

4樓:文文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吧。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某某電視劇集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乙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裡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

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餚都似乎太過分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公尺。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公尺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乙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公尺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公尺,就是377.

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公尺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

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乙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

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公尺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公尺,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公尺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公尺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巨集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

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乙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公尺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斗(公尺)摺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公尺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公尺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公尺,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銀價與北宋相差不多,那麼郭靖請黃蓉一餐吃掉了少則一萬三多則超三萬的錢,難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了。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活躍,外國**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

清代清代乾隆年間銀的耳環多少錢

可以拍些清晰的 也可以把 發到世家鑑藏網看下。收藏的歷史 收藏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朔很遠,但是到底有多遠,恐怕無人知曉。19世紀隨著西方考古學的興起,考古學家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今法國境內 出土了一些經過人為加工的,石製和骨製小物件,據推測這些東西極其有可能是被用作 裝飾品 距今8萬年 第一次人類開始有了...

清朝的碗值多少錢清朝的碗值多少錢

這樣的陶瓷品種瓷碗,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2000左右,真品一定要好好保。什麼樣子的?如果是普通的,晚清的,就不值多少。如果是清初的,就值幾萬 如果是宮廷的,不論清初晚清都很值錢,具體值多少,要看東西了。謝謝,請給分。你這個碗它是什麼年代的,它是清初還是清末的,它是康熙,乾隆的,還是光緒,宣統...

清朝銅錢值多少錢,清朝銅幣值多少錢?

清朝銅幣在現在的話要直多少錢?主要那就要根據這個收藏的價值來衡量了,到底值多少錢的話嗯?我也不太明白,也不清楚這個必須要在收藏的那些愛好的那裡去衡量了,如果你要說那個時候的和現在的這個價值怎麼來換算的話?那就要看當時的購買力和現在的購買力了 清朝銅幣大部分不值錢,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年間的。因為存世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