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古詩句1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2只有不

2021-03-03 21:12:49 字數 4313 閱讀 3388

1樓:使用者名稱哪不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古詩有

2樓:泣兒

教育我們只bai有不斷讀書du學習,吸取新鮮知zhi識,思想、才學dao、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版竭,永

不陳舊,永遠充權滿活力和生機: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告你整題答案:

1、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說明生命力頑強,用來禮讚百折不撓、蓬勃向上、積極有為的頑強精神和人生態度: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教育節約糧食,珍惜農民勞動成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3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內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容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告你整題答案:

1、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說明生命力頑強,用來禮讚百折不撓、蓬勃向上、積極有為的頑強精神和人生態度: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教育節約糧食,珍惜農民勞動成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朱熹的詩句那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4樓:皓凌

朱熹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該詩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全詩為: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可以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就如同乙個人在讀書中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

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

5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詩句,說的就是「要不斷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與生機」。

6樓:heart靈

朱熹的詩句那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努力學習吧

7樓:暖暖炊煙裊裊

朱熹的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與生機。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譯文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原文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4、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

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

後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後創辦了考亭、嶽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建立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朱文公文集》。

8樓:成小文

是出自朱熹《觀書有感》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9樓:獄警 監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0樓:張曉玲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1樓:花開不敗夏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賞析: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乙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

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

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乙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12樓:川川丶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後面兩句就是。

朱熹的詩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

13樓:匿名使用者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上面人做得不對

14樓:手機使用者

問你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的q:704569637

15樓:手機使用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玉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詩句。給

16樓:書之印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7樓:匿名使用者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又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18樓:i要不我嫁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9樓:匿名使用者

問粱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形容只有不斷讀書學習,汲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型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詩 20

20樓:韋旭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1樓:林吳桂

〈論語〉,子曰,溫故而知新。

教育人要考慮長遠的詩句,教育人 要考慮長遠的 詩句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教育人要站得高,看得遠的詩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為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比喻要站得高才看得遠。教育人要站得高,看得遠的詩句 1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登飛來峰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登鸛雀樓 3 會...

寫蓮花的古詩,寫蓮花的詩句古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蓮說。年代 宋代 作者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 白蓮。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

寫友誼不朽的詩句古詩

1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2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3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4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5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6 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