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行省制謝謝,蒙古史名詞解釋行省制度

2021-03-03 21:21:23 字數 4827 閱讀 3171

1樓:若然子青

行省制度:以行省為樞紐,以**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

蒙古史名詞解釋行省制度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臺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乙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

元世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簡介

行省一詞,源於金朝。金國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製。

元世祖時,開始設定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

行省制,就是在**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

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裡」,由中書省直轄。

使命

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書省。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定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其中,設立於至元十年(127年)的雲南行省等,已帶有地方最**府的色彩。就是說,這一階段的行省已顯現朝廷派出機構與地方最**府的兩重性端倪。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表現在雲南等少數行省範圍內,多數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

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陝西、四川、甘肅、遼陽、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設,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府。幾乎與此同時,元廷又對行省的名稱、品秩、事權作了重要調整:其一,"嫌於外重",一律取消中書省宰執"系銜" ;其二,降行省品秩為從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為長官、少數行省特許增置左丞相一員,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級 ;其三,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併入行省,實行"絜兵民二枋而臨制於閫外" 的體制。

這三項舉措大體奠定了行省作為地方常設 機構的規模和權力框架。

經費

另外,朝廷為部分行省提供經費,也有助於理解行省的性質。如世祖至元七年(2023年)閏十一月元廷"給河西行省鈔萬錠,以充歲費";至元八年(2023年)四月"給河南行中中書省歲用銀五十萬兩" ;大德元年(2023年)正月"以鈔十二萬錠、鹽引三萬給甘肅行省" ;延祐四年(2023年)六月"給嶺北行省經費鈔九十萬錠、雜彩五萬匹" 。

至元十年(2023年)閏六月賽典赤o贍思丁赴任前所賜**二萬五幹兩、鈔五百錠 ,也屬於雲南行省設立之經費。以上朝廷撥給經費雖限於甘肅、河南、嶺北、雲南等部分行省,時間上卻囊括行省演化嬗變的前後兩個階段。這既可以看做是朝廷對部分行省的財政支援,也是行省作為朝廷派出機構在財政方門面的證據。

設定目的各有側重和半數左右行省經費由**提供,也可以從側面印證元行省並非純粹的地方官府。

職能

元代各地的租稅徵收,主要採取路府總領,"府科於州,州科於縣,縣科於民" ,逐級科級的方式。但是,在"腹裡"以外的行省轄區內,路府州縣的賦稅徵收,又需要受行省的綜領和監督。首先,行省有權參與議定路府州縣所掌的賦稅數額、徵收方式,也擁有對路府州縣賦稅額高低上下、此增彼減的調整權 。

對轄區鹽、酒、金銀、市舶等課稅,行省也有節制、掌管、監督等權力。其次,行省還代表中書省接受所屬路及直隸州的"上計",上計稽考完畢,又需要"總其概,諮都省、臺憲官閱實之" 。歲終上計之外,路及直隸州有責任隨時向行省報告財賦收入情況。

發現累年"未申除錢糧,虛作實在,為數鉅萬",也申報行省"銷破" 。上計和稽考財賦時,行省**有權適當懲罰路州官吏 。這就是柳貫所言行省"財賦之簡稽"職能的基本內容。

再次,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各行省督辦的錢糧賦稅已有了數額方面的規定。此類規定,即所謂"合辦額",是以年份為單位計算的。"合辦額"直接向朝廷負責,或增餘,或足額,成虧欠,由朝廷逐年檢核 ,並實行獎勵增羨和處分虧空的政策。

如"河南行省虧兩淮歲辦鹽十萬引、鈔五幹錠,遣札刺而帶等往鞫實,命隨其罪之輕重治之。陝西行省增羨鹽鈔一萬二千五百餘錠......各賜衣以旌其能" 。通過掌管稅額、上計稽考和以行省為單位的定額辦集,行省充當了元廷搜刮各地財賦的重要工具。

有的學者稱江浙等行省相當於向**轉送財賦的"中轉站" ,不是沒有道理的。

與財政方面的作用略有不同的是,元行省在行政、軍事。司法三領域內代**行事或收權更為突出,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則相對弱化。這或許是元廷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和特意安排所致。

行省對所屬路府州縣能夠實施有效的行政節制和統屬,而這種節制和統屬又大抵是代**行事的。首先,腹裡以外路府州縣的重要政務必須申稟行省。第二,行省有權臨時差遣所屬路府州縣**辦理某些政事。

第三,行省有權號令指揮路府州縣的各項政務 。

行省雖然得以在**對地方的行政統屬中發揮承上啟下和代朝廷統攝節制的作用,但是在行政的另一關鍵-一命官權或人事權方面,又表現得無甚作為。元代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通常,從七品至從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擬注",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審核,每月舉行一次。

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書省"自除" 。 二品以上官(如行省長貳)則"選自特旨",由皇帝根據需要選拔,中書省宰相入宮 "取進止"。即使是未入流的吏員,其選格一律由中書省吏部確定,每月由吏部銓注一次 。

平宋以後,兩廣、福建、陝西等地區五品以下官,元廷一度允許"從行省就便銓注" 。至元二十八年(2023年)始,針對湖廣、雲南、福建、四川等處"要荒州縣赴京師動沙萬里"的情況,元廷又模仿唐制,每隔三年由中書省委派使者會同行省官及行台監察御史,遷調所在官吏,"課吏殿最而上下其秩" 。由於這項制度,元廷基本解決了行省所轄邊遠地區官吏銓調遲緩,或大量缺官等弊病,又始終將包括邊遠地區在內的各級地方官吏的銓調權緊緊地掌握在**。

總之,元代各級地方官吏必須"受命於朝而後仕" 。行省雖可會同朝廷使者銓官及自行委任部分省椽、宣使、路府州縣低階吏員,但對絕大多數地方官的任用和控調,是無法問津的。這比起漢代郡守自闢六百石以下屬吏和唐節度使闢官之權,實在是難望其項背。

行省幾無任官和銓調權,表明它未能像漢唐地方大吏那樣從**分割出一部分重要的行政權。在行政方面,行省代**收權、代**節制路府州縣的作用相當顯赫,其替地方分留的人事權、任官權則微乎其微。

元代,鎮戍中原和漠北等地的蒙古軍和探馬赤軍,直屬於朝廷樞密院。路總管府等管民官只掌民事財政,軍事上"無寸尺之柄"。鎮戍於淮河以南的漢軍諸萬戶及新附軍等,則直接由行省管轄。

行省即成為元代地方諸官府中唯一握有較大軍權的機構。由於計省所握軍權比較大,其軍事方面的地方分權傾向似乎不言而喻。然而,元代軍隊屬性比較特殊,由於行省制的兩重性及其在提調軍馬中的若干具體規則或情況,行省在軍寧l的功用顯得比較複雜。

以行省為代表的軍事方面的"地方分權",並不十分典型,通常表現出為**集權服務和地方分權的雙重效應。因而,需要認真辨析。

急歷史名詞解釋行省制度

3樓:匿名使用者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臺尚書省。

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乙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行省制度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關係

三省六部制是**官制,簡單講就是**決策層的制度,形成於隋唐行省制度是**用來管地方的制度,全稱行中書省,形成於元。

你可以把三省六部制度當做現在的***以及下屬部門,行省制度就是目前的中國的各個省份

5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

行省制,就是在**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行省一詞,源於金朝。

金國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製。元世祖時,開始設定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

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

2、權力

第一,行省內部實行群官圓署和種族交參制,以成互相牽制、分權制衡之勢。

第二,行省轄區內宣慰司、路府州縣、漢軍萬戶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樞密院)的任用、遷調、考課等管理。

第三,以行省為重要物件的地方監察,構成了監察行省、防範其擅權坐大的特殊機制。

第四,行省區劃上的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格局。

3、意義

元代的行省制度雖然與唐宋以來漢族社會日益強化的**集權觀念確實有很大的牴觸,但它作為元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起到了它在加強**集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同時也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樓:雨溪清風

行省制是蒙古統治者在在中原地區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行省制和三省六部制無關,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制用來分散相權加強**集權的

7樓:糯公尺老頭

應該沒有關係。行省制度是元朝行中書省的簡稱,是地方行政區域。而三省六部制始於隋朝創立的政治體系,是**機構。

求情感評價名詞解釋,謝謝情感的名詞解釋

1 情感評價的文學意義 情感評價是文學創造的本質屬性。情感評價是文學的本質屬性和文學創造的必然要求,他作為一定的價值取向,內隱著人的政治 經濟 文化 倫理 宗教和審美等社會需要與態度,以及上此諸多因素形成的對社會生活的心理體驗和判斷。2 情感評價作為 詩意的裁判 所謂 詩意的裁判 就是善與美的統一,...

後官僚制的概念,名詞解釋 官僚制

官僚制 bureaucracy 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 韋伯提出。名詞解釋 官僚制 官僚制 bureaucracy 是德國社會學家 官僚bureaucracy bureaucrat bureaucracy 簡述韋伯的官僚制理論 韋伯的官僚制理論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 韋伯於20世紀初提出的理論,是指一種...

一國兩制名詞解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名詞解釋

1浮生 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的完成國家統一的基本國策,即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 澳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項政策也適用於臺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的名詞解釋 一國兩制 即一個國家,兩種政治制度。和平統一 即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