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述因為的詞語有哪些,古代描述年齡的詞語有哪些

2021-03-03 22:52:10 字數 6603 閱讀 1888

1樓:念念念念兒範

因、緣、以、為、於、蓋等

因 [yīn]: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內

為」、「由於」。

例:唐代容劉知幾《史通·疑古》:「堯舜之人,比屋可封。蓋因《堯典》成文,而廣造奇說也。」

緣 [yuán]:因為。

例: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藥議》《採草藥》:「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

以[ yǐ]: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

例: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為[wéi]:因為。

例:宋代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於[yú]: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

例:唐代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

蓋[gài]:連線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說原由。

例: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古代描述年齡的詞語有哪些?

2樓:風曉

襁褓——指不滿周歲

孩提——指2~3歲

髫年——指女孩7歲

齠年——指男孩8歲

總角——幼年泛稱

黃口——指10歲以下

金釵之年——指12歲(女)

豆蔻年華——指13歲(女)

舞勺之年——指13~15歲

及笄之年——指15歲(女)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指16歲(女)

舞象之年——指15~20歲

桃李年華——指20歲(女)

弱冠——指20歲(男)

花信年華——指24歲(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歲(女)

而立之年——指30歲(男)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指40歲(男)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指6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杖朝之年——指80歲

耄耋之年——指80~90歲

古代形容"自己"的詞語有哪些?

3樓:紅日張彥芳

古代根據低位的不同形容自己的詞語也不同,以下為古文中表示"自己"的詞:

古代皇帝自稱:孤,朕、寡人

皇后自稱:哀家

大臣、**自稱:臣、卑職、本官、本座、本將軍奴僕自稱:奴才,小人、小的、小可

一般人自稱:吾、餘、鄙人、在下、敝人、洒家、不肖、不才、老子、人家、我、某、予、本公子、本姑娘等

因此古代的等級制度決定了自己的稱呼!

古代形容「生病」的詞語有哪些?

4樓:夢裡心落

1 深入膏肓 [ shēn rù gāo huāng ] 指毛病已經無可救藥。

2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左傳·成公十年》:「醫生;曰:

『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3 病入骨髓 [ bìng rù gǔ suǐ ] 病到骨頭裡。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出自《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4 不可救藥 [ bù kě jiù yào ] 藥:**。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

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詩經·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於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5 不可救療 [ bù kě jiù liáo ] 病已重到無法**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

6 不治之症 [ bù zhì zhī zhèng ] 醫治不好的病。 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出自魯迅《偽自由書·電的利弊》:

「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釋放亦不免於死云云。」

7 無可救藥 [ wú kě jiù yào ] 藥:**。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

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8 氣息奄奄 [ qì xī yǎn yǎn ]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出自晉·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9 病病歪歪[bìng bìng wāi wāi ]形容病體衰弱無力的樣子。

10 病骨支離[bìng gǔ zhī lí ]支離:殘缺不全,引伸為憔悴、衰殘瘦弱的樣子。形容病中體瘦骨露,衰弱無力。 出自宋·陸游《病起書懷》詩:「病骨支離紗帽寬。」

古代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哪些?

5樓:源味兒

經年[ jīng nián ]

釋義:經過一年或若干年此去經年。

例句:宋代柳永《雨霖鈴》經年不往。

歷年[ lì nián ]

釋義:過去多年。

例句:明萬曆年間,島上建有青龍寺,其建築別緻,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巍峨壯觀。

日暮[ rì mù ]

釋義: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例句:交河有書生,日暮獨步田野間。

薄暮[ bó mù ]

釋義:傍晚。

例句:《薄暮》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作品之一。

往昔[ wǎng xī ]

釋義:昔日;從前。

例句:臣敢言往昔。

始而[ shǐ ér ]

釋義:表示某一情況或動作開始。

例句:始而不解, 繼而恍然。

良久[ liáng jiǔ ]

釋義:好一會兒;略久,稍久。

例句: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頃之[ qǐng zhī ]

釋義:是指不久。

例句:頃之,言無幾何時。

少時[ shǎo shí ]

釋義:年幼時;少年時期。

例句: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須臾[ xū yú ]

釋義:一會兒。

例句: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使某也以請。

描寫古代女子的詞語有哪些?

6樓: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城傾國、國色天香、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國色天香、貌若天仙、環肥燕瘦、窈窕淑女、秀麗端莊、豔若桃李、花枝招展、溫柔可人、活潑可愛、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軟玉溫香、蘭質蕙心、秀外慧中、楚楚動人、明眸皓齒、天生麗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閒、皎若秋月、秀色可餐、夭桃濃李、豔色絕世、月貌花容、名嬡美姝、

風風韻韻、風流蘊藉、芳菲嫵媚、女中丈夫、出水芙蓉、端麗冠絕、方桃譬李、百般難描、

蓮花仙子、明豔端莊、明媚妖嬈、麵賽芙蓉、貌似天仙、美不勝收、濃桃豔李、傾國傾城、

瓊姿花貌、秋水伊人、桃腮杏面、桃花玉面、鶯慚燕妒、月裡嫦娥、香嬌玉嫩、妍姿俏麗

古代形容孩子的詞語有哪些?

7樓:源味兒

稚子[ zhì zǐ ]

釋義:幼兒;小孩子。

例句: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童子[ tóng zǐ ]

釋義:兒童;未成年的男子。

例句:白髮無憑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孺子[ rú zǐ ]

釋義:幼兒,兒童。

例句: 這個年輕人認真上進,許多長輩都說他孺子可教。

垂髫[ chuí tiáo ]

釋義: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例句:我們到了喜馬拉雅山麓的小村,只見黃髮垂髫,怡然自得。

黃口[ huáng kǒu ]

釋義:指幼兒。

例句:黃口小兒,懂得什麼?不許亂插嘴!

髫年[ tiáo nián ]

釋義:童年,幼年。

例句:說這話的是乙個年紀正值髫年的女童,扎兩隻小辮,好不活潑。

孩提[ hái tí ]

釋義:幼兒時期。

例句:青年是個既非**又非孩提的時代。

豆蔻[ dòu kòu ]

釋義: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例句:彼年豆蔻,誰許誰地老天荒。

小兒[ xiǎo ér ]

釋義:小孩子;小兒子。

例句:提高我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那些造化小兒之徒沒有市場。

總角[ zǒng jiǎo ]

釋義: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

例句:闊別多年的總角之好,再度重逢,大家都感到分外高興。

古代形容「上廁所」的詞語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更衣、解手、如廁、出恭、淨手、登東

更衣[ gēng yī ]

1.更換衣服

2.避諱語。指去廁所大小便

出處:《史記·外戚世家》:「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

解手[ jiě shǒu ]

1.排洩大小便

2.分手;別離

3.解決的辦法

出處:《宋書·庾登之傳》:「 幼緒語人,吾雖得一縣,負三十萬錢, 庾沖遠乃當送至新林,見縛束,猶未得解手。」

如廁[ rú cè ]

文言詞語,「如」,在古語裡有「遵從、依照」的意思;而「入」,就是「進入」。如廁,就是上廁所的意思。

出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句中之」如廁「就是」往廁所去「的意思。

入廁,直譯就進廁所。進廁所未必上廁所(也有可能遞草紙)。因此,如廁,即上廁所。

比入廁更貼切。

出恭[ chū gōng ]

解大便。因古時士子離開座席上廁所需要領取出恭入敬牌而得名

出處:從元代起,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離座位。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

淨手[ jìng shǒu ]

1.洗乾淨手

2.婉辭,指排洩大小便

出處:《全元散曲·紅繡鞋》:「這場事怎干休,諕得我摸盆兒推淨手。

」明 施耐庵《水滸》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林沖吃了**杯酒,因要小遺,起身道:「我去淨手來。」

登東[ dēng dōng ]

上廁所;解手。廁所俗稱東圊。簡稱為東。

出處:「荊公見屋傍有個坑廁,付一張毛紙,走去登東。」語出《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拗相公,即王安石。

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有哪些?

9樓:邢雪連星空

1. 不滿周歲——襁褓;

2. 2~3歲——孩提;

3. 女孩7歲——髫年;

4. 男孩8歲——齠年;

5. 幼年泛稱——總角;

6.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7. 13~15歲——舞勺之年;

8. 15~20歲——舞象之年;

9. 12歲(女)——金釵之年;

10. 13歲(女)——豆蔻年華;

11. 15歲(女)——及笄之年;

12. 15歲(男)——志學之年;

13.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14. 20歲(女)——桃李年華;

15. 20歲(男)——弱冠;

16. 24歲(女)花信年華;

17.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18.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9. 30歲(男)——而立之年;

20.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21.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22.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3.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24.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25. 80~90歲——耄耋之年;

26. 90歲——鮐背之年;

27.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 古代年歲的別稱:

1.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2.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3.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4.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古代有哪些描述大公尺的古詩詞

1 謫嶺南道中作 唐代 李德裕 五月畲田收火公尺,三更津吏報潮雞。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譯文這裡的風俗很特別,五月即收稻公尺,三更公雞就打鳴,每當漲潮,它還會按時啼叫,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民潮汛要來了。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看著那鮮豔欲滴的紅槿花,聽著那樹上越鳥的鳴叫,想到想起家鄉,這謫居...

描寫古代建築的詞語有哪些描寫古代建築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飛閣流丹 重樓飛閣 雕樑繡柱 雕樑繡戶 雕欄玉砌。一 飛閣流丹 釋義 飛閣 架空建造的閣道 流丹 彩飾的漆鮮豔欲流。凌空建造的閣道塗有鮮豔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築物的精巧美麗。出處 唐 王勃 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白話釋義 重疊的峰巒聳起一片蒼翠,上達重霄,閣簷飛架,丹漆鮮豔...

請問描述極度孤獨 極度絕望的古代詩詞有哪些

王維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一種遊子的孤獨 李商隱的 夕陽版 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是一權種行將遲暮的孤獨 晏殊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 是一種無奈的孤獨 李煜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這是乙個亡國之君的孤獨。常人有孤獨,志士仁人也有孤獨。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