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學不到,而是他們壓根不想學。
稍微看看日本歷史就知道了,日本自大化改專新以來一直照屬搬我國唐朝的各種東西,結果學著學著就出問題了,因為唐朝的種種毛病也在日本社會體現出來了,而且一鬧就是幾百年,所以德川幕府以後日本一直在排斥中國文化,努力樹立自己本土的文化,即便是學習中國也只是學到以後自己改良成自己的東西。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想學就能學到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日本人怎麼可能學的去啊,這個東西只有咱們中國才能傳承的。
3樓:魅幽
對的,他們永遠學不到中國的匠人精神,專注。中國的武士精神,忠誠、信義、廉恥、尚武、名譽。還有對文物建築技藝的儲存。
也學不會中國的,禮貌,謙虛。還包括中國的敬業,認真,負責,創新等。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我們使他們的祖先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崇拜中國文化?
5樓:長袖拂愁
因為當我們的文化已經發展到只能用燦爛輝煌來形容時,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在社會制度上他們也比我們落後。在華夏文明耀眼的光芒下,他們只能用仰視的目光來看待這個比他們先進的多的文明。
島民和半島民是實用主義者,他們吸取了我們文化中的精華,加以改造,為他們所用,形成了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但翻版永遠比不上原版,所以他們只能用既羨慕又妒忌的目光來看待中華文明。
在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程序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
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的**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鎌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時代。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於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漢字和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
正是在「中國文明的巨大影響下,到公元4至5世紀就渡過了野蠻階段,進入了文明階段」
3世紀末,百濟博士王仁把中國儒家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捲傳至日本。5世紀,日本貴族已經能夠較好的運用漢字了。繼體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經(易、詩、書、禮、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濟定期向日本派遣諳熟儒家典籍的漢學家,以後又增加醫博士、歷博士、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等各方面的專門人才。
到聖德太子時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全面攝取中國文明制度,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代日本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漢字作音符來書寫日本語言,著名的《萬葉集》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因而成為「萬葉假名」。用漢字作音符,書寫很不方便。8世紀,留學生吉備真備利用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
後來,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8世紀中葉,年逾花甲、雙目失明的中國高僧鑑真和他的**,經過許多周折,歷盡艱辛,東渡日本。他不僅帶去了佛教各宗經典和漢學文化知識,還創立律宗佛教,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日本人民對鑑真的貢獻給與極高的評價:
「禪光耀百倍,戒月照千鄉」。大化改新以後,律令制國家全力吸收中國文化,在歷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學問僧隨行,例如第二次遣使隨行學問僧多達20餘人,建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弘法大師(空海)和建立天台宗(法華宗)的最澄等高僧都是隨遣唐使入唐求法的日僧。為了更好地扶持和獎勵佛教,天皇**將佛教納入國家事務之中,設立專門的佛教統制機構,任命僧侶首領,規定寺院制度,佛教成為官方宗教。
8世紀初,日本先後編成兩部歷史巨著,一為《古事記》,一為《日本書紀》。前者共三卷,上起神代,下至推古朝,以日本文體為主,雜有漢文,其中歌謠和專有名詞是用萬葉假名寫成的;後者三十卷,上自神代,下至持統天皇,採用中國正史體裁,用漢文寫成,這是日本最古的兩部史書。到平安時代(794-2023年),又先後編成《續日本書籍》、《日本後記》、《文德實錄》和《三代實錄》等史書,合稱《六國史》。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志,如《出雲風土記》、《播磨風土記》等。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鐮倉時代,瀨戶乙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
據傳,古時中國的三弦樂器經由琉球(現在的沖繩)傳來日本,這就是日本的三弦琴。三弦琴琴長約80公分由兩部分構成,即共鳴箱(獸皮蒙在木框架上做成)和帶有三根弦的琴桿。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建築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紀的日本建築。其可分為三大樣式,即和式建築、唐式建築、及天竺式建築。而其中所謂的唐式建築即是源於中國宋元一帶的建築樣式。
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禪宗對日本的中世文化影響最大故唐式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此時中國文化的傳入不但豐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築文化邁入乙個新紀元。也使日本的各種藝術表現不論是建築,庭園,傳統茶道,甚至是能劇的表現都充斥著高度禪意,創造了乙個寂靜且充滿冥想的空間,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單純。
由此看來,日本文化的基石則源自於中國。小到吃飯的筷子,大到建築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的色彩。
為什麼日本人和南韓人都想要中國文化?
6樓:東東教父
他們很崇拜中國文化,他們知道中國有2023年的燦爛文化歷史,有很多數不盡的悠久燦爛文化,他們既喜歡,但同時又妒忌。
在日本,曾有乙個中國網民諷刺他們說「日本人整天都想當中國人」,但結果沒有乙個日本人反對,暈暈暈......其實,從心底裡,日本人和南韓人都很喜歡中國文化,那是一段令人回味和驕傲的歷史。
但他們的詞典裡,沒有「尊重」這個詞語,他們只有「掠奪」,所以他們拼死都希望將東西搶過來,日本人如此,南韓人也如此。
他們的教育,本來就是這樣子的:老師給學生乙個大蘋果,之後老師說:「你想要更大的蘋果嗎?就在彼岸,把它搶過來就行了。」這種侵略式的思想一直植根於日本人和南韓人的教育模式中。
唯一不同的是,日本人會先將它搶過來後再發出嘰裡呱啦的聲音,成功後才炫耀一番;南韓人則喜歡先聲奪人後再搶過來,本質一樣,只是順序不同。
其實我覺得,日本人有他們獨特的文化,例如藝妓文化,武士道文化;南韓人的韓服,民族舞蹈,我之前還吃過南韓菜呢。但至少中國人是做到「尊重」咯,而不是牽強地去說服別人「嘿!和服是中國人做的」「嘿!
大長今是中國人!」
尤其是南韓,他們對中華文化掠奪的野心很大,連孔子和佛陀都是南韓人呢!真荒謬,為什麼他們不說說愛滋病是他們南韓人發明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說古代是「想要」,那現在就不思想要了,因為他們手裡的中國文化比我們手裡的多!另外,不是崇拜中國文化,而是崇拜中華文化,這個要分清楚,現在他們以自己手裡的中華文化比中國還多而更驕傲了。
8樓:永恆的中國戰士
因為中國文化優秀,博大精深,日本和南韓都是屬於沒有文化底蘊的國家,所以,當然崇拜中國文化,還有乙個重要原因,日本和南韓的文化基礎都是基本照搬的中國文化,而且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9樓:止海
他們現在的教育跟中國古代差不多...很多文化也相似.
但是,我剛剛看了一條新聞.. 乙個中國人說日本文化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我們的文化已經發展到只能用燦爛輝煌來形容時,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在社會制度上他們也比我們落後。在華夏文明耀眼的光芒下,他們只能用仰視的目光來看待這個比他們先進的多的文明。
島民和半島民是實用主義者,他們吸取了我們文化中的精華,加以改造,為他們所用,形成了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但翻版永遠比不上原版,所以他們只能用既羨慕又妒忌的目光來看待中華文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比我們更像古代的中國人,所以中國文化更吸引他們,而我們現在精神上已經不是傳統中國人,所以你會覺得奇怪,同物相吸,物以類聚,當然吸引。
12樓:龍忍鬥士
因為他們古代就是中國的附屬國
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文化的
13樓:愛瘋傑澈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歡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的日本,無論是文字、思想還是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從各個方面都能找到中國的影子。
中國菜也很流行,中國餐館的數量僅在東京就佔餐飲業總數的40%以上,中國的食品和調味品等在超級市場更為普遍。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歡迎,電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轟動,***銷售量長期高居榜首。《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等中國的歷史文學書相當受歡迎,在大學第二外語中,中文是最受歡迎的。
為普通大眾開辦的電視或廣播的中文會話教室,觀眾或聽眾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僅次於英文。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主要影響:
1、中國漢字的傳入和日本文字的發展
日本名族和世界上其他名族一樣,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口頭語言,但是就日本的文字而言,它卻是在中國的漢字逐漸傳入日本以後才逐漸產生的。
日本從最初沒有文字到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假名文字與「和漢混合」的文字型係,這個過程是全面學習和引進漢字,並且根據日本原有的語言對它滴化和再創造的過程。
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 日本雖然沒有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字,但是通過對漢字從功能到形態上進行徹底的改造,使其變成了自己的文字,這表明了日本人不僅善於模仿外來文化,還會在其吸收和融合的過程中進行加工和改造。
2、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始終具有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日本資本主義思想產生之前。
儒學傳入日本大約是在公元五世紀以前。據《古世紀》記載,百濟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來到日本的儒學者,並且帶來《論語》和《千字集》等儒學典籍並且在日本傳授儒家學說。
在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下而發生的。但是日本人對於中國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選擇性的,他們在學習和吸收儒學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了日本的儒學。在日本「仁」被徹底排斥在日本的倫理體系之外;在中國儒學中「忠」是有條件的,而在日本,對主君的「忠」則是對天皇無條件的遵從。
日本化了的儒學,做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對於日本民族和社會的影響,巨大而深遠。這種影響作用不可避免地延續到日本歷史發展的全過程。直至明治維新,日本**開始接受與儒家文化特點相異的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文化時起,儒家文化便注定開始了與以往任何歷史階段所不同的特殊地位,並開始發揮其在日本近代歷史中更加獨特的作用。
3、佛教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中國文化隨著佛教的傳入才在日本生根發芽。鑑證和尚和他的**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為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佛教最早是在公元六世紀經由中國傳到日本。最初,佛教僅是蘇我氏等貴族的信仰,在大化改行前成為了朝廷公認的信仰。
我們從《古事記》和《萬葉集》的詩歌所描寫的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日本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情趣的樂觀態度以及對死亡的悲憫心理,就可以發現這種強烈的入世要求和文化心理同佛教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出於文化交流的需要,出於政治統治的需要,佛教才漸漸在日本傳播開來。
在不斷向中國吸收佛教思想的同時,佛教也不斷在日本本土化。日本佛教本土化的標誌是淨土宗和禪宗的興旺發達及世俗化的趨勢。
日本人為何熱衷學外語
日本人特別的注重本國的文化,不管是文字,語言,還是其他,這裡所說的外語是指英語嗎?還是說其他語言,如果是英語的話 別的也差不多 日本人好像沒有那麼熱衷於去學習。在日本的歷史上,有過一段認認真真學習英語的浪潮,但是,在後期,就被否定了,還是以本國語言文字為主,主要是保護自己本國的文化,其英語的水平在世...
同是亞洲人,為何日本人看起來特別陰險
能分辨很正常,在生活中,不用聽他們講話,我也一眼能分辨中日韓港台人。專 甚至於能在火車上分辨沿屬途的幾個省的人。所謂的特別陰險,應該是你的心理暗示。憑心而論,多數日本人非常守規矩,玩心眼不是 人的對手。心理暗示 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 觀念 情緒 判斷 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
為何日本人都喜歡一些灰色土色等灰暗的色彩的衣服
這個和哪個國家的人沒有關係,比如,我也喜歡灰色,黑色的衣服 灰色褲子配什麼顏色的上衣好看。灰色運動褲搭配應該注意兩點 第一,灰色本身就比較低調暗淡,所以千萬不要配灰色上衣,這樣看著整個人都沒有光彩,灰頭土腦的感覺 第二,灰色運動褲不要搭配純灰色的運動鞋,當然皮鞋就更不靠譜了,運動褲通常情況下只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