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山樹
賀蘭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分界線;溫帶草原與溫回帶荒漠分界線;草原畜答牧業與山地畜牧業分界線
太行山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山西省與河北省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2樓:匿名使用者
此山脈為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也就是我國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說出我國經過賀蘭山、太行山的重要地理分界線名稱
3樓:匿名使用者
賀蘭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分界線;溫帶草原回與溫帶荒漠分界線;
答草原畜牧業與山地畜牧業分界線
太行山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山西省與河北省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秦嶺賀蘭山,陰山,太行山,巫山,大興安嶺山脈充當哪些地理區域分界線?
4樓:高中專業生
這些山脈與其他山脈或者河流,組成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3.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青藏高原,是我國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外流區與內流區分界線。
多看圖你就掌握了這些界線的地理意義。祝你學習進步!
你能說出秦嶺,賀蘭山,陰山,太行山,巫山大興安嶺山脈充當了哪些地理區域的分界?
5樓:匿名使用者
秦嶺是陝西省關中地區與陝南的分界線,我國北方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是我國季風區非季風區界線的一部分,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該山脈與淮河構成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該山脈是( )a.太行山b.秦嶺c.賀蘭山d.大興安
6樓:手機使用者
秦嶺、bai淮河主要是我
du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zhi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dao月份0°C等溫線通專過的地方;屬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帶分界線;乾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
故選:b.
下圖是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圖,讀圖回答小題。 小題1:圖中表示太行山和賀蘭山的字母分別是 a.a、b b.
7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c
小題2:c
試題分析:
小題1:太行
山為我國東北西南走向的山專
脈,圖中a為太行山脈;賀蘭山屬
位於我國寧夏平原附近,c為賀蘭山。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小題2:圖示區域包含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煤炭資源豐富;該地區主要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降水較少,植被破壞嚴重,森林資源較少;甘肅、寧夏位於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為青藏地區。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為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國主要的東西走向的山脈有:
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黃土高原身披深厚黃土、地形豐富多姿。黃土質地疏鬆、植被覆蓋差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
冬季1月0°C等溫線大致經過( )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b.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c.秦
8樓:手機使用者
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C等溫線通內過的地方;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帶分界線;乾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
故選:c.
賀蘭山是什麼地理分界線賀蘭山分別是我國哪些地理分界線
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 賀蘭 故名賀蘭山。賀蘭山海拔2000 3000公尺,它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 當中的重要一環,夏季季風到了賀蘭山一帶,降雨...
岳飛是否真的到過賀蘭山,岳飛真的打到賀蘭山嗎
滿江紅 與磁縣賀蘭山 雖說 滿江紅 這一千古名詞早已為世人所知,但乙個時期以來,因詞中賀蘭山之地名被史界爭論不休,並曾有人懷疑並非岳飛所作。依據是詞中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一句。以岳飛足跡未曾到達過賀蘭山為由,提出質疑,認為是明人所作。過去一直認為詞中賀蘭山是指較有名氣的寧夏賀蘭山。依此而言岳飛確實...
海拔3000公尺的賀蘭山有多美,岳飛提到的賀蘭山是那裡
10月8日9日,西北方迎來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當寧夏全境被大雪橫掃時,無數朋友用自己的手機狂拍雪景掃蕩朋友圈時。寧夏還有另一種風景卻藏在深山之中無人賞識。都說黃山雲海甲天下,那麼當你看了寧夏賀蘭山雲海之後,或許你會有新的看法。想看雲海,何必去黃山?站在海拔近3000公尺的賀蘭山金頂之上,迎烈烈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