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什麼的詩人是晚唐還是北宋還是元朝還是春秋時期

2021-03-03 23:26:29 字數 1811 閱讀 3937

1樓:流水之謎

杜牧來,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自京兆萬年(今陝西西bai安)人。du杜牧是唐代傑zhi出的詩人、散文家,是dao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2樓:小王子的謎底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來自百科。

4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

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5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晚唐時期的詩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6樓:愛漂漂淼淼

杜牧bai是唐朝哪個時期du的詩人

杜牧晚唐傑出的詩人、

zhi散文家dao,是宰相杜佑之孫,內杜從鬱之子,容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杜甫與李白區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7樓:史談歷史

唐朝晚期

杜牧(復803~852),字牧之

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任弘文館校書郎.

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節度使幕僚,以後歷任監察御史、司勛員外郎及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終中書舍人.杜牧對政治、軍事都有頗為卓著的見識,曾聯絡時事研經讀史,注《孫子兵法》,可惜不為統治者所用.杜牧擅長詩文,力倡「文以意為主」之論.

詩風豪爽清麗,尤工絕句.後人為了區別於杜甫,稱其為小杜,又為了區別於李白、杜甫,稱杜牧與李商隱為小李杜,足見杜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8樓:儒雅的地球儀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專安)人。杜牧是唐屬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的文學主張是什麼,杜牧詩人是哪個朝代的

杜牧以詩歌文賦書法著稱於世,在杜牧的古文創作理論裡,思想內容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 意 作品的氣勢是放在第二位的,也就是尋常所說的流暢貫通,杜牧之作,常有居高臨下之感,這一態勢有人說好,有人則不予苟同.放在第三位的是遣詞造句,顯然,這是細節上的功夫.文章的寫作,本來是無章法的,最初即稱作文,文後面加...

白樺是什麼國家詩人,詩人什麼的作品。詩人以什麼的筆觸讚美了白

它是著bai名詩人葉賽寧的作品 白du樺 以zhi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dao角度描寫它內的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容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 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中國文學第一詩歌文學總集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先秦的 詩經 詩經 詩經 是中...

山行是杜牧代詩人什麼寫的,山行的作者是誰代詩人是誰

山行是 bai唐 朝詩人杜牧,古詩du描寫了 深秋zhi 季的景物,有 層dao次的 表達了作者 回喜愛秋天 的答 感情。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 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乙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