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2640815396心心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
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於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乙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物件,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乙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
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乙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乙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個機會,肯於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型,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
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乙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乙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
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採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如說,乙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
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於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乙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
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希望,等待著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屍爐。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和思考。
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裡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說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後一項偉大成就。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是 有點看不慣樓上這種行為= =
白居易的孤獨600字作文
3樓: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
才咿呀學語的瑤瑤已經懂得「尊敬老人」了,你瞧――今天晚上,舅舅舅媽帶著瑤瑤上我家吃飯,一到家,儷瑤便奪下舅舅的揹包,交給我,向房間方向指了指,示意我放在那裡。然後,牽著我的手,甜甜地叫了一聲:「姐姐――」,我高興地答應了。
「開飯了!」從樓上傳來外公的聲音。這時,儷瑤可成了個「大忙人」。
她嘴裡不停地說著:「吃……」還拉著外婆向桌旁走去,外婆故意說:「我不吃了,你去吃吧!
」這下,小儷瑤一下子不高興了:焦急地望著外婆,好象在等著外婆回心轉意。外婆見她這副模樣,笑了;「我吃!
我去吃,走吧!」小儷瑤這才「由陰轉晴」,欣喜地跑到桌旁,在她的特定座位――小板凳上坐下,等著別人去喂她。我們一看,全都「哈哈」大笑起來。
你看那小儷瑤,她坐板凳,看也不看,就一屁股坐在上面。結果呢,把方向搞錯了:她屁股對者桌子,臉朝外,這叫人怎麼喂呀!
儷瑤看著我們都盯著她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傻乎乎地跟著笑起來,我們就笑得更歡了……可笑著笑著,她不笑了,因為她見我們全都盯著她,覺得不好意思了,一頭紮進了外婆的懷裡,不露面了。可兩隻小眼睛卻還從縫隙裡偷看我們……
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角度寫一篇作文《遇見白居易》
4樓:俄們執手晴天厶
白居易貶謫江州時,在乙個蕭瑟的秋夜,送客潯陽江頭,偶逢琵琶女,從其苦難的身世聯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頓時觸發了天邊淪落的痛苦心境,悲愴之意油然而生,他飽蘸滿腹辛酸之淚,盡情傾述悲憤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漂亮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漂亮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
詩人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他被貶之後,表面上安於現狀,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樂曲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地逗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地這都是非常激越雄壯的曲子,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鬱。也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洩而出,表達了心頭激烈的情感。
塵世太汙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請纓無路,他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憑他的才華,他本來應該是這個塵世王國中的乙個寵兒,結果卻成了塵世的遺棄兒。他滿懷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來後又只能繼續走他飄泊的人生路。
逗同是天邊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地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州後的鬱悶心情,隱含當時社會動亂,政治衰落,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逗天邊淪落地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情感體驗,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鳴。逗同是天邊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地是詩人的肺腑之言。
這句詩能成千古名句,是因為它道出了世代不幸者的共同心聲。當人們吟誦這詩句時,總有一種惺惺惜惺惺的感覺。地
瑟瑟荻花,蕭蕭楓葉;寂寂秋江,冷冷孤月;炎涼世態,冷暖人情——曲曲斷腸的琵琶聲中,詩人體味到的是宦海浮沉的蒼涼。
紅顏琵琶,當年在教坊曾屬首部;詩人才情,也曾贏得一時盛名。而今相逢在天涯淪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靈怎能不生出絲絲縷縷的悵惘和感傷。
近半個世紀後,被貶謫江州的白居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時代的無奈和辛酸,幾曲琵琶觸動的是詩人早就鬱積在心中的不平。因為不平,詩人感到孤獨;因為孤獨,詩人渴望交流;因為交流,詩人獲得慰藉;又因為這難得的慰藉,詩人的兩行清淚便毫無節制地濡濕了那一襲黯黯青衫,雖然他面對的是素昧平生且身份地位懸殊的江湖歌女。
對於出生在公元772年且久居長安並才華橫溢的白居易來說,逝去不久的盛唐風流是他所熟知並嚮往的,但此時的他正處在人生最失意的階段,他或許還不敢想象日後的安寧和閒適。晚年的白居易,在逗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沽。地的物質環境裡,在逗晚來天欲雪,寧飲一杯無看地的閒適情調下,是否偶爾還會記起多年前那個讓他淚溼逗青衫地的琵琶女看那夜的感傷對白居易來說,也許只是暫時的,因為五年後詩人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長安,又見到了親切的皇上(雖然皇上是換了)。
而那位可憐的琵琶女呢看怕是更見蒼老和憔悴了吧——人和人的命運究竟是不一樣的。
秋風在窗外蹣跚著、嘆息著,檯燈下幽坐的我暗想揣想,《琵琶行》的逗密碼地是什麼呢看——是逗命運地(這正是雨果在巴黎聖母院所發現的那個鐫刻在石碑上的單詞)。記不得是那位高人說過,二流的作家講述故事,一流的作家講述命運。詩人也不例外。
白居易用明白而精當的語言有意為我們的是兩個人物命運的畫卷,命運是神秘的,但白居易的語言卻是明白的,明白的不禁讓人產生疑惑——故事的背景恰是中國文人偏愛的冷落清秋,故事的起因恰是逗黯然銷魂地的依依離別,再加上一位曾經是色藝雙絕而今獨守空船的纖纖歌女,而承擔演奏任務的又是當時流行的錚錚琵琶,還有江邊默默的畫舫,以及空中寂寂的皎月——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一切都是虛構的,那位空負才華而淪落江湖的歌女難道不是詩人自身的寫照嗎看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費心地去考證琵琶女是否真有其人,人生中誰有悲喜沉浮,逗她地就是誰的不離之身影!
要說白居易是乙個感傷詩人,是不準確的,詩歌史更樂於提到他的逗諷喻詩地。白居易——乙個上層的精英知識分子,琵琶女——乙個底層的民間歌女;前者不幸被貶,後者無奈淪落;宦海沉浮也好,江湖飄零也罷——都是天涯斷腸之人,在這清冷的秋江月夜,兩個脆弱而憂傷的生命相遇,兩種內容不同但形式相似的命運撞擊出了強烈的火花。這火花,既溫暖了彼此孤寂的靈魂,也同時照亮了那個時代——白居易的遭遇折射的是朝廷的腐敗,而琵琶女的身世反映的則是底層的困苦,兩種命運的疊加便是時代的鏡子,在這面鏡子裡我們不難看出,曾經是風情萬種的大唐王朝已呈逗流水落花春去也地的頹勢,因此感傷是注定了的。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逗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地的那個逗我地,是作者自己。作者由於要求革除**、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
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逗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地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地。
同病相憐,同聲相應,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著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裡逗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地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
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逗老大嫁作商人婦地以後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麼會發出逗同是天涯淪落人地的感慨?
逗我地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就更加淒苦感人,因而反轉來又激動了逗我地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把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相提並論,相互映襯,相互補充,作如此細緻生動的描寫,並寄予無限同情,這在以前的詩歌中還是罕見的。
作為中唐詩壇的大腕,白居易仍然算得上瀟灑,但卻沒有了逗李白、張旭那種天馬行空式的飛逸飄動,甚至也缺乏杜甫、顏真卿那種忠摯剛健的骨力氣勢地,逗一層薄薄的孤冷、傷感和憂鬱地籠上了中唐詩人們的心頭,韋應物的逗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地,柳宗元的逗驚風亂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地,劉禹錫的逗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地,還有盧綸、錢起、賈島……但這一切還僅僅是個開始,在此後不久的杜牧和李商隱的詩作中,我們讀到的便是更加徹底和純粹的感傷,於是乎,大唐王朝就無可奈何地走向結束並漸漸遠去,終於只剩下了一捲卷不死的詩歌,其中當然有《琵琶行》,等著後人去解讀,去感慨……
琵琶行最經典的是哪幾句,白居易的 琵琶行 中最經典的是哪幾句 什麼意思
琵琶行是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內容主要是講一個歌女彈琵琶的一個過程,作為江州司馬,聽到這樣一個琵琶彈奏,特別的感同身受,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時,這首詩當中還有一句話,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金山這句話說明白居易聽完琵琶女的彈奏之後引起?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不由得發出...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自己的是哪兩句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自己的是哪兩句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白居易在 琵琶行 中用哪兩句來描寫琵琶女彈琴的技藝高超?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用 轉軸撥弦三兩聲 一句寫校弦試音,接著就讚嘆 未成曲調先有情 突出了乙個 情 字.一位優秀的演奏者...
寫以旅行為話題的作文寫一篇以旅行為話題的作文
流水無疆 行至江南,所到之處,便是滿滿的水印象 悠遠,舒暢。沒有黃河的雄厚,沒有麗江的澄清,只是靜靜地獨自流著,深遠著。上善若水,說的便是這江南的水吧。滋哺了江南人的細膩,水上波紋一圈圈盪開,幻化成了無數波瀾,印在了河邊人們漂洗的衣服上,於是衣上也便有了波紋。風一吹,江南的水便在衣上也靈動起來。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