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登岳陽樓》把自然之景和什麼融為一體

2021-03-05 09:20:27 字數 2487 閱讀 3541

1樓:chen陳春明

把歷史背景和詩人情懷聯絡在一起

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 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

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

頷聯中,” 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 意境雄偉, 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 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

2樓:匿名使用者

於憂國憂民的情懷聯絡在一起了。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把自然之景,什麼和什麼融於一體?

3樓:武府小道

陳與義《登岳陽樓》把自然之景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融於一體。

4樓:正康三年

《登岳陽樓》把自然之景,歷史情景和詩人情懷融於一體。

原文:登岳陽樓

宋代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岳陽樓遊玩,但心繫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2023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2023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

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描繪了那些自然景物有什麼特點

5樓:岳陽流氓學生

把自然之景,歷史情景和詩人情懷融於一體。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岳陽樓遊玩,但心繫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

洞庭之東江水西”,橫空出世,從大處著筆,將岳陽樓的地理位置直接點出: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的東邊,在奔騰浩蕩的長江之西.不由得讓人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看到這氣勢非凡的語句,讓人不由得心馳神往,但第二句卻筆鋒一轉,不再是空闊無邊的壯景,而是描繪出一副寧靜的畫面,“簾旌不動夕陽遲”,舉目所見的是蒼茫的暮色,簾旌一動不動,夕陽緩緩西沉,殘陽如血,鋪於水面,湖面一般冷綠一半紅,看上去風平浪靜,有些慘淡,有些寂寞,有些蒼涼.

景之悽迷襯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傳情也.

登岳陽樓其一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什麼和什麼巧妙地融於一體

6樓:方慶中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昊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1.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融”於一體。

2.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a )a.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

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

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

d.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於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

登岳陽樓其一,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溶於一體

7樓:李孝榮

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融於一體。

8樓:我愛你我是女生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登岳陽樓(其一)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為一體 、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融於一體。

10樓:匿名使用者

、(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融於一體

陳與義的《登岳陽樓》的寫作背景,《登岳陽樓》陳與義 寫作背景(詳細內容)

宋欽宗靖康元年 1126 的春天,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詩人 如李清照 一樣,陳與義的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也以靖康之難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在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歲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 1113 登進士第,授文林郎。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更以詩名於當世,深受皇...

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和杜甫的的登岳陽樓有什麼異同

心情肯定不同 還有背景不同 作者當時的心情肯定不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異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課文中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一異同 紅褲子 1.岳陽樓 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臨洞庭湖。2.昔聞 過去僅是聽說過。3.吳楚 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

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的賞析,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 賞析

登岳陽樓 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蒼波無限悲。註釋 羈心,羈旅之心,即客心。永晝,整天。擾擾,紛亂動盪的樣子。悠悠,形容憂思不盡。夕霽,傍晚的晴暉。簡析 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