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哪首古詩

2021-03-05 09:21:11 字數 5444 閱讀 2602

1樓:小紅豆兒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自《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釋義: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賞析: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裡」(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迴圈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

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

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歎,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

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鬚,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

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鬚,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麼!

「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2樓:林奕歆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寫的

意思: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會繁茂起來。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第二年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蔓延到遠方的一片野草,佔據了古老的道路。

在晴天裡,陽光照耀一片綠色連線著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哪首古詩的詩句.

3樓:木樨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4樓:友聲驛站

唐詩閱讀賞析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朗讀 張牙舞爪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誰寫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

全詩: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釋義: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6樓:drar_迪麗熱巴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名字叫做《賦得古原草送別》。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原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

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公尺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

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延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7樓:匿名使用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

8樓:戀風若夢

是白居易寫的,這首詩的詩名是賦古原草送別。

9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詩句。《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

10樓:那血歲月已深藏

白居易是古代詩人,他創造這齣千古名句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詠物詩!作者唐代白居易

12樓:朗日清風

詩是白居易的詩,現在,是你寫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唄~詩名是《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哪首詩

14樓:你是小仙女呀

出自白居易的《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詩人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乙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而這裡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5樓:旭羚愛白羊

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寫的

意思: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會繁茂起來。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第二年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蔓延到遠方的一片野草,佔據了古老的道路。

在晴天裡,陽光照耀一片綠色連線著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

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

「公尺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

「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閒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17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18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句中的 離離 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離離是野草繁茂的樣子 望採納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這首詩出自白居易的 草 意思是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1 原文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春又生。這首詩的作者

白居易 賦得古草原送別 又名 草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問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的解釋 譯文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描寫什麼的景色

出自 草 賦得古原草送別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朝代 唐 翻譯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