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鬱高明抗艾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裡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乙個充溢奇幻色彩、蕩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裡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裡忘情於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視窗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於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麼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豔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麼神秘,那麼奇妙,那麼甜蜜,那麼愜意。
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鍾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2樓:閎範充聰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匈牙利]桑多爾.裴多菲
四句簡短的詩,卻到處了自由的重要。如今的,自由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追求,自由也成為一種對熱烈的渴望。
3樓:聖宛凝國宇
汪國真的詩歌,在主題上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作品的乙個特徵經常是提出問題,而這問題是每乙個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其著眼點是生活的導向實踐,並從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這種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適合中學生的思維特徵。
中學生的人生經驗較少,對自己所面臨的人生問題,經常手足無措,而汪國真以詩歌的形式,給中學生們提供一種解決人生問題的辦法,這對於這些年輕的孩子們來說些十分新鮮,而又簡單實用。如他的一首小詩《致友人》寫道:
「不站起來
才不會倒下
和更何況
我們要浪跡天涯
跌倒是一次紀念
紀念是一朵溫馨的花」
這首詩簡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適宜抄錄與贈與,即使就閱讀來說,也最適宜大眾毫不費力的在小塊而閒暇時間得到心情舒暢的快感。
再如:「不是苦惱太多
而是我們的胸懷不夠開闊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們還不懂得生活
憂愁時,就寫一首詩
快樂時,就唱一支歌
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麼
生命總是美麗的」
(《生命總是美麗的》)
汪國真的詩中不僅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暢曉的表達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站在人生的更高層次的俯視現實中的一切,所採取的「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不能不說是汪國真詩歌倍受青年讀者歡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謂這種人生態度,實際就是對中國自宋元以來傳統詩歌那種豁達、飄逸、瀟灑、超脫的人生哲學的創造性轉化。
簡而言之,汪國真的詩歌實際上是將千百年來的各種至理名言,以押韻分行的形式更淺白地表達出來,是一種思想的快餐,哲理的炒賣。這些作品中缺少詩人面對世界獨特的感悟,缺少詩歌最應當具有的真切情感。只是大眾文化的一種表現而已。
至於汪某曾聲稱要拿取「諾獎」之類的言辭,則今日已成為文壇笑柄。一切缺少真正厚度的東西,都將成為明日黃花,至多以史料地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記憶裡。
九十年代初,詩壇曾經為乙個人熱鬧過一段時間,這個人,名字叫做汪國真。
據《南方***》《詩歌曾經的「**」年代》介紹:當年,洛湃的詩集曾與席慕蓉、汪國真的詩集一起,都以10萬冊為單位的銷量席捲全國。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國真和洛湃「熱潮詩」的楊光治,還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從席慕蓉、汪國真到洛湃》
求名家現代詩及賞析
4樓:瘦豬待屠
王曉維鄉色酒
舒蘭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人也圓
三十年後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嚐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裡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濛的雲霧。
用霧裡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
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
5樓:啄b木w鳥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乙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遊、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慾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雲飄逸。「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優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
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乙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鬆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雲一般飄渺在空中。
雲,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乙個意象「雲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鍾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詩人的這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並痛苦著的。
快樂的是可以在康橋尋夢,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鬱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
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乙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
「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裡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6樓:匿名使用者
鄉 愁余光中
小時候 後來
啊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裡頭
長大後 而現在
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三、分析、解讀課文。
1.鄉愁原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這首詩是怎樣把抽象的鄉愁 明確:詩人把鄉愁投射於「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可感的物件上,採用了日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技巧:托物寄情。
-2.這四種物件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明確:「一枚」「一張」「—方」「—灣」四個數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3.很明顯,這首詩是以時間的變化、推移來組織全課的,全詩共四節,對應的是四個人生階段: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詩人為這四個人生階段分別找了乙個最能表達鄉愁的對應物:
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那麼,它們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愁呢?
明確:小時候母子分離對母親的思念,長大後夫妻分離對妻子的思念;後來母子死別再也無法溝通的思念;現在遊子與大陸分離對故土的思念。這四節詩層層推進,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公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鄉 愁席慕蓉故鄉的歌/是—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別離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詩中運用廠哪些形象來表現抽象的鄉愁?
明確:月夜的笛聲、霧裡的揮手別離和沒有年輪的樹這三種形象採表現鄉愁。
2.第一節對故鄉月夜笛聲的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飽含著詩人何種情愫?
明確:營造出—種緩慢低迴淒清的氛圍,指出故鄉的生活在詩人心中的感覺,「看月亮,思故鄉」,表明自己的故鄉情結。
3.第二節寫故鄉的面貌,詩人連用了兩個虛實結會的比喻。請問哪個比喻是虛,哪個是實?它們是怎樣組合起來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故鄉的面貌—一模糊的悵恫——霧裡的揮手別離
(虛) (虛) (實)
詩人首先以虛寫虛,把故鄉的面貌比喻成一種模糊的悵憫,並參進了通感手法,寫出了詩人離別故鄉後悵惘的心情。然後詩人又以實注虛,把故鄉的「面貌」和「悵惘」的心情比作「霧裡的揮手別離」這—非常具有畫面感、形象性的場景,突出自己離別故鄉時的依依不捨。比喻獨特新穎,意蘊豐富。
4.第三節的比喻有什麼特徵?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這是乙個富有創造性的比喻。現實中並沒有永不老去的沒有年輪的樹,詩人用這種不可能的事情來作比,只是為了說明:
鄉愁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與己同在。這是詩歌藝術中「無理有情」的手法。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
席慕容詩賞析,席慕容的現代詩賞析
周榮池 席慕容的詩很早就讀過,那時候還小,只覺得她的詩很美,朦朦朧朧的,正符合少女愛幻想的特點,所以,常把這些詩抄在一本小小的日記本上,配上一些插圖,精心地收藏著,就像那個年紀藏著的一些所謂的祕密一樣。所做的這一切,正如席慕容的那首 如歌的行板 一定有些什麼 是我所不能瞭解的 不然 草木怎麼都會循序...
求簡短的現代詩,表達愛意,唯美的
你如彩蝶在叢中翩然消逝 午豔的太陽並未將你軟化 你在很遠,很遠.我追逐的你的身影在 柔光裡你我纏綿花燈 似江山又醉乎美人 什麼又化為彩蝶,立在殘燭前 舞動著那雙翅膀,我又何處見她淚眼 月光下你我結髮又當如初 恍一縷青絲再亂我刀光劍影 如水伊人獨探江樓 殊不知沙場疾馳勇盡 又有什麼彩蝶,立在墳碑 十年...
傷感的現代詩,悲傷的現代詩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