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前幾天雷暴雨時剛救了乙隻落地的雛麻雀,還不太會飛。帶回去後第一天也不吃東西,但用一次性杯子餵點純奶和水它是喝的。第二天上午撬開嘴給它喂食物它也很抗拒,一直不嚥下。
然後下午再拿熟蛋黃碎末到它面前時它就大口吃了,這幾天它還主要吃用手指捏碎的藍莓肉(葡萄肉沫我覺得它也是會吃的),主食還是蛋黃碎末,喝的就一點純奶和水。它不怕我,主要是我接近它的時候會學唧唧叫,然後不要一下衝過去,輕手輕腳接近就行。晚上把它放到鋪了布的紙箱去它很快就睡了,白天它自己會從紙箱口飛出來在廳裡面。
現在還只能低飛一小段,而且把握不了方向,等過多幾天翅膀硬了再放飛回檢它的地方去,那時我記得天上還有個**雀在跟它互啾啾的,應該是它媽媽,但當時下著雨小麻雀也不會飛。
2樓:歐碧詩祛斑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
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
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處覓食,活動範圍在2.5~3km以內。
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穀物為食。
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吃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祝生活愉快,望採納,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麻雀在現在尤其是在農村似乎不是一種受歡迎的動物,原因嘛,是因為它們喜歡吃糧食。農民收小麥的時候,麻雀會一堆一堆地跑到地上來;櫻桃熟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來,而且專門挑那種最紅最甜的來吃,所以說貪吃會享受應該是麻雀的乙個很大的特點吧!
還有一點是麻雀很懶,它們都不像喜鵲燕子一樣築個屬於自己的巢,而是喜歡在別人屋簷下找個有洞的地方就鑽進去住,尤其是那種磚瓦房。現在那種磚瓦房比較少了,有些索性就直接隨便在某棵樹枝上過夜了。所以,懶也是麻雀的一大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拉丁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英文名tree sparrow,別名霍雀、瓦雀、嘉賓(本草)、硫雀(辭典)、家雀、老家賊(北名)、只只(南名)。
成鳥從額至後頸部肝褐色;上體砂褐色,背部具黑色縱紋,並綴以棕褐色;尾暗褐色,羽緣較淺淡;翅小覆羽栗色,中覆羽的基部呈灰黑色,具白色沾黃的羽端,大覆羽大都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邊緣,外側初級飛羽的緣紋,除第一枚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這是該屬(passer)鳥的乙個共同特徵。內側次級飛羽的羽緣較闊,棕色亦較濃著;眼的下緣、眼的下緣、眼先、頦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頰、耳羽和頸側概白,耳羽後各具一黑色塊斑;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色,兩脅轉為淡黃褐色,尾下覆羽與之相同,但色更淡,各羽具寬的較深色的軸紋,腋羽色同脅部。
幼鳥(7~10月間)羽色較成鳥蒼淡。頭頂中部砂褐,兩側和頸肝褐色較濃;背部黑紋比成鳥少;翅上的橫斑不顯;眼先、頦和喉暗灰或灰黑;頰與喉側均灰白,耳羽後部的黑斑比成鳥淺淡;胸灰沾棕;腹汙白;兩脅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虹膜暗紅褐色;嘴一般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下嘴呈黃色,特別是基部;腳和趾等均汙黃褐色。
麻雀棲息環境很廣,但一般總是多棲息在居民點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覓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動的範圍大都在2~3km之內,晚上匿藏於屋簷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內以及村旁的樹林中。鳴聲極噪雜,略似「zek-zek-chi,chi,zek,zek,」平時總是三五只或更多的群集,嘰嘰喳喳叫得不休,特別是集大群時,百公尺以內均可聽到。
麻雀的兩翅與其身體相比較,相當短小,故不能遠飛,往往僅在短距離間活動。飛行時速度每秒種不超過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飛行不能持續到4分鐘。
麻雀找食時很機警,如地上撒有糧食,它總是先向四周巡視後,覺得安全,或見有幾隻在吸食是,更多的鳥才敢飛去,而任何乙個突然的聲響,都會毫不例外地全被驚飛。雖一年四季均為集群活動,顯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間,雌雄主要成對活動,共同營巢、孵卵、餵養幼鳥,幼鳥長大習飛離巢,先隨老鳥一起活動,而後老鳥進行第二次繁殖,幼鳥才自相結群活動。秋後,所有成鳥與當年的幼鳥合群,其數量可達數百以至上千只在田野或倉庫等地探食穀物。
冬季,仍結群覓食,不過群集變小,活動範圍也由散布在田野的情況,漸縮到房院周圍,至春初漸分散為更小的群,並開始自相配對。在西北地區,由於季節氣候變化劇烈,秋末冬初尚可見到垂直遷移現象。像青海湟水河谷的樹麻雀,寒冬到來時,逐漸從海拔較高的上海拔較高的上游地區遷移到較暖的下游地區去過冬。
由於亞種不同,它們分布的高度是不一樣的,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分布高度為2800m以下地區,它們多生活在農作區附近,很少在遠離這種環境的荒漠、半荒漠地區見到。分布最高的是**亞種,可達4500m左右。
麻雀主要吃植物性食物(雛鳥除外),包括糧食和雜草種子,也吃一些小型昆蟲;雛鳥的食物主要是昆蟲。
麻雀營巢地點大都在人為景觀環境,如村莊的房舍、廟宇、城市建築物,也有的在土牆洞穴,除此之外也有的營巢在樹洞中,亦見利用廢棄喜鵲巢,松柏樹的枝埡間,廢棄的煙筒內等等、巢距地高和巢間距隨築巢環境而定。
遍及全國各省區。國外分布也很廣泛,從澳大利亞向北沿海至歐洲東部鄂霍次克海地區,向西遍及整個歐洲。亞洲從日本,朝鮮經我國向西,通過南亞,西南亞,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諸國及其附近島附近島嶼均有分布。
麻雀在北方每年從3~4月起開始繁殖。交配時有「婚戲」行為,這時雄鳥顯得特別活躍,並常用低而柔弱的叫聲,同時抬頭舉尾,東張西望,站立不安,還引起群內其他雄鳥參加。這是雀聲特別嘈雜;有時叫聲正在激發時,常突然安靜下來,飛走幾隻,或全部飛去,分散各方。
這樣便完成配對過程。巢由雌雄鳥共營,約5~6天造就,然後開始產卵,產卵均在清晨5.00~9.
00之間;每天產一卵,有時也有間隔一天的。產卵期親鳥不入巢過夜。每窩卵數一般4~6枚,少為3枚,罕見2枚(西寧),最多8枚,以5枚最為常見。
卵色變化很大,有的為淡褐色,有的呈白色沾藍,都雜以下規則的灰藍、黃褐和紫褐色粗斑,於卵的鈍端尤為濃密;卵呈橢圓形;重2.0~2.1g,卵的大小15枚平均為19.
3mm×14.2mm。
麻雀的孵化期為10~12天,也有記載是12~14天的。雛鳥留巢期為10~15天。孵出時間多在早晨8時左右,剛出殼的雛鳥周身光禿無羽,**紅帶黃色,眼未睜開、這是體重僅1.
4g左右,輕於卵重;4~5天開始睜眼,羽區基本形成,初級、次級飛羽、小翼羽的羽鞘生出;9.5天,體重平均達19g,為雛期中體重最高的一天,從外貌上可以辨認出是麻雀的雛了;13.5天,體重降至16.
69g,相當於6.5天時的體重,但體長則與日俱增,直至趨於穩定,此時體長已達110mm,體表已發育定形,有的雛鳥開始離巢,有的相隔一天出飛,雛鳥出飛離巢後,當天晚上就不同入巢過夜。
麻雀每年繁殖的次數,在我國南北方因氣候的不同呈現差別。河北省一帶記載最多繁殖3次,廣州為4次,吉林記載為2次(或3次)(在5月下旬孵出第一窩,7月又孵出第二窩)。青藏高原僅1~2次。
迄今所知麻雀在我國有6個亞種:指名亞種 passer montanus montanus (linnaeus);新疆亞種 passer montanus dilutus richmond;青藏亞種 passer montanus tibetanus stuart barker;普通亞種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雲南亞種 passer montanus malaccensis dubois和藏南亞種 passer montanus hepaticus ripley。
回答者:yyfreeliang - 魔界至尊 十八級 5-27 09:50
雀形目文鳥科的1屬,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二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廣泛分布於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各地,但在大洋洲僅有家麻雀1種。中國產5種;其中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
頭頂和後頸慄褐色;頰和頸側白色,**有1黑色塊斑;上體砂褐色,背和兩肩密布黑褐色羽軸紋;尾羽和兩翼暗褐色,翅上有二道白色橫斑。除頦、喉等為黑色外,**均灰白色,兩脅沾褐色。
麻雀是與人類伴生的鳥類,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覓食,活動範圍在2.5~3公里以內。
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穀物為食。
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掠食穀物。平時在糧庫、場院和居民點啄食晾曬的穀物或地上的遺粒。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
繁殖力強。在北方,3~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
巢簡陋,以草莖、羽毛等構成,大都建在屋簷下和牆洞中。每窩產卵4~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
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後才能出飛自行尋食。
麻雀在中國有7個亞種,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麻雀喜歡成群結隊聚集在山林或電線桿、
屋簷下,吱吱喳喳的一陣喧叫,是一種活潑、外向的小鳥。麻
雀喜歡友人煙的地方,但是又保持高度警覺,當他停靠再你前
方不遠處活潑跳時,千萬不要以為他毫無戒心,一發覺你想靠
過去,麻雀馬上展翅高飛,讓你抓都抓不著。
5樓:匿名使用者
我養麻雀已經有快十年的時間,而且所養的麻雀基本都是自己捕捉的(包括窩雛),文章中所提及的都是我個人對麻雀飼養的一些心得,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麻雀,屬於文鳥科,留鳥。
關於麻雀的放養就不多說了,只要是掏的雛子,和鳥建立很好的關係,常訓練。。就可以做到,這裡主要說說如何把麻雀作為鳴叫鳥來玩賞的一些方法。
對於麻雀的叫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每天早晚只要稍微留心點都可以隨時聽到,唧唧喳喳的,不算好聽,也談不上什麼韻律,不過非常的熱鬧。麻雀本身也沒有華麗的外衣,可以說它即不是很好的鳴叫鳥,更不算觀賞籠鳥。不過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對固定專門飼養麻雀的群體出現,這些人大都是把麻雀當作鳴叫鳥來飼養。
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現在在南京鳥市可以看到除了養繡眼的,就是很多籠裡架上的麻雀,已經很有規模,而且南京也有專門飼養麻雀的籠具。
我個人認為麻雀很有飼養價值,當然也許因為個人偏好,家裡有乙隻養好的麻雀肯定非常熱鬧,它不象大多鳴叫鳥那樣有歇口期,養的到家的換羽期都叫,麻雀不畏寒冷,寒冬臘月裡一樣可以長鳴不止,特別是對那些飼養冬季歇口鳥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到了春季如果飼養得法,可以欣賞到你養的麻雀的舞鳴,尾巴和頭部上翹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樣撒開再合攏,兩翅下拖不停煽動著,非常威風,可以在鳥台上一邊不挺打轉一邊鳴叫,我覺得那舞姿不亞於百靈。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一.特徵。
山麻雀:
體長14厘公尺左右,羽色艷麗,是麻雀家族裡最漂亮的一種。雄雌異色。雄鳥頂冠及上體為鮮豔的黃褐色或酒紅色,上背具純黑色縱紋,喉黑,臉頰汙白。
雌鳥色近灰褐,較暗,具深色的寬眼紋及忌廉色的長眉紋,腹部灰白。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高原東部及華中、華南和華東。
在我過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山麻雀的鳴叫比(樹)麻雀的巧要多一些,聲音更細一些,如想從雛鳥調教選擇山麻雀更好些。
[樹]麻雀:
體長15厘公尺左右比山麻雀略大的麻雀。頂冠及頸背褐色,兩性同色。成鳥上體近褐,**皮黃灰色,頸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領環。
與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區別在臉頰具明顯黑色點斑且喉部黑色較少。幼鳥似成鳥但色較黯淡,嘴基黃色。分布範圍:
歐洲、中東、中亞和東亞、喜馬拉雅山脈及東南亞。是我過東部眾多城市中最常見的鳥類。
二.習性。
山麻雀喜歡結群棲於高地的開闊林、林地或於近耕地的灌木叢。棲於家麻雀和(樹麻雀)不常出現的城鎮及村莊。是典型的喜群居鳥類,清晨總是結群出外覓食,在一些靠近山地的打穀場常能看到電線上歇的密密麻麻的山麻雀。
以作物和草種為主食,繁殖季節捕食昆蟲。喜歡將鳥巢建在杉樹,松樹頂部和垂直的電線桿空洞內,卵程灰白色帶褐色斑點,通常產卵四-五枚。此鳥建巢時的領地性較強,往往方圓一兩百公尺內不會有兩對鳥同時建巢喂雛。
南京地區的山麻雀產量受每年梅雨季節長短的影響。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幼鳥數量十分有限。
(樹)麻雀比較常見,愛群居。不多做介紹了。.
貓喜歡吃什麼貓喜歡吃什麼
貓咪餵食 乾糧還是濕糧?這是 首選應該是魚,因為貓喜歡有腥味的食物,雞肝也有很濃的腥味,所以它們也很喜歡。1 幼貓在成長過程中經歷兩段時期,首先是生長非常快速的生長期,繼之是性成熟期。在這兩段時期都需要有適當的營養才能使幼貓成長為健康強壯的成貓。2 當幼貓經過快速生長期而達到類似成貓的體型時,對營養...
老鼠喜歡吃什麼,老鼠最喜歡吃什麼
1.飼料。倉鼠專用飼料 因為兔子或荷蘭豬的飼料會讓鼠鼠敏感的。2.堅果類。向日葵子,花生,栗子等。尤其向日葵子 當時堅果脂肪含量很高,小心你的小寶貝吃成小胖子 3.水果。蘋果,橘子,香蕉,葡萄,柿子等。鼠鼠自己會剝皮,吃的時候很逗的樣子 不過,水果水分較多,不可以餵食太多,小心拉肚子!4.蔬菜。胡蘿...
老虎喜歡吃什麼,老虎最喜歡吃什麼動物?
然後喜歡去野鹿與羚羊等動物。老虎最喜歡吃什麼動物?老虎最喜歡吃羚羊,鹿等大中型動物。虎 hu 別名 老虎,是大型貓科食肉動物。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 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於山脊 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