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沙漠的地表覆蓋的是一層很厚的細沙狀的沙子(有去過海邊嗎?和沙灘是一樣的.只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乙個是水的長期作用,而另乙個是風的長期作用.
)沙漠的地表是會自己變化和移動的,當然是在風的作用下。因為沙會隨著風跑.沙丘就會向前層層推移,變化成不同的形態.
沙漠地區溫差大,平均年溫差可達30-50℃,日溫差更大,夏天午間地面溫度可達60℃以上,若在沙灘裡埋乙個雞蛋,不久便燒熟了。夜間的溫度又降到10℃以下。由於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貯存糖分,所以沙漠綠洲中的瓜果都特別甜。
沙漠地區風沙大、風力強。最大風力可達10-12級。強大的風力捲起大量浮沙,形成兇猛的 風沙流,不斷吹蝕地面,使地貌發生急劇變化。
值行人們警惕的是,有些沙漠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造成的。如美國1908-2023年間 由於濫伐森林9億多畝,大片草原被破壞,結果使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蘇聯在1954-2023年的墾荒運動中,使中亞草原遭到嚴重破壞,非但沒有得到耕地,卻帶來了沙漠災害。
撒哈拉沙漠給人類帶來很大危害,它吞沒農田、村莊,埋沒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據史書記載,我國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就是被沙漠吞沒的。現在,人類正在千方百計地防沙治沙,如植樹造林、植草固沙、設定沙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250公釐等雨量線)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
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約佔非洲總面積32%。
撒哈拉沙漠乾旱地貌型別多種多樣。由石漠(巖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堊和玄武岩構成,或岩石裸露或僅為一薄層岩石碎屑。
如廷埃爾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亞石漠等,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主要也是石漠。
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布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如提貝斯提礫漠、卡蘭舒礫漠、蓋圖塞礫漠等。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亞沙漠、賴卜亞奈沙漠、奧巴里沙漠、阿爾及利亞的東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納沙漠、比爾馬沙漠等。面積較大的稱為「沙海」,沙海由複雜而有規則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態複雜多樣,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較低的流動沙丘,還有大面積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帶和大西洋沿岸地帶。
從利比亞往西直到阿爾及利亞的西部是流沙區。流動沙丘順風向不斷移動。在撒哈拉沙漠曾觀測到流動沙丘一年移動9公尺的記錄。
2樓:匿名使用者
沙子就是由泥土經過風化而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裸露的泥土經過風化而成的
為什麼沙漠裡有那麼多沙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地球上的很多沙漠處在高大山脈的背後或者由山脈環繞的盆地之中。前者如美國落基山脈背後的內華達州沙漠,後者如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位於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這些沙漠沙子的**有乙個共同的特點——與附近或周圍的高山密切相關。
這些高大山脈的海拔均在3000公尺以上,晝夜溫差大,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山上的岩石極易破碎,產生巨量的岩石碎屑。如果海拔更高,也就是說岩體進入了冰凍圈,那麼,由於冰川研磨作用的加入,岩石風化後的碎屑物質就產生得更多了。這些碎屑物質最終會被冰川融水或洪水、河流帶出山脈,從而在山前形成大型的、扇狀分布的岩石碎屑。
如果該山脈的山前地帶恰好是乾旱、多風的自然環境,這些粗細混雜的碎屑物質會在長期的風力吹蝕下被分選。較粗的礫石不易被風吹動,滯留在地表形成了戈壁,而能夠被風吹得滾動起來的沙子則聚集成沙丘,越來越多的沙丘則匯聚成沙漠。所以,對上述沙漠而言,來自附近高山的岩石風化破碎,是產生海量沙子的主要原因。
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其二,有些沙漠周圍並無高山,但一樣可以形成沙漠,例如中國內蒙古境內的科爾沁沙地。這些地區的沙子**與地質時期的河流作用密切相關。如果乙個地區處在地質時期形成的大型沖積平原上,而氣候又恰好處在乾旱區的話,那麼在長期的風力作用下,組成沖積平原的物質也會發生分選,使越來越多的沙子匯聚地表,形成沙漠。
其三,有些沙漠既不處在高大山脈的背後,也不處在地質時期的大型沖積平原上,那麼上述沙漠的沙子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們知道,地質時期本身就存在一些主要由沙子組成的岩石,比如砂岩。砂岩的物理風化極易產生細粒的沙子。
在中國的鄂爾多斯高原,就存在大範圍的白堊紀的砂丘巖。有一種觀點認為,鄂爾多斯高原的毛烏素沙漠的沙子是由更早的白堊紀砂丘巖風化而來。其次,地球表面的花崗岩也很容易風化產生沙子。
如果乙個地區的地表主要由砂岩等組成,加之地表為乾旱環境的話,那麼,在長期的岩石物理風化下,上述岩石逐漸破碎,產生大量的沙子,也可以形成沙漠。
其四,地球上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也分布有沙漠,形成沿海沙漠,如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以及非洲的奈米比沙漠。上述地區的沙漠形成受陸地、洋流和天氣系統的共同影響。當地氣候極為乾旱,沿海沙漠的沙子**與海浪對基岩海岸的長期沖刷以及當地基岩的物理風化有關。
5樓:茂冬卉金騰
就自然界的原因來說,沙漠的形成有三個方面不可少。風是製造沙漠的動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質基礎,乾旱是出現沙漠的必要條件。
風可使岩石風化成沙並將它們運到某處整合沙漠,但並非有網的地方都會形成沙漠,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乾旱。缺少植被覆蓋的地表,其土壤會被吹走,岩石會被風化而形成沙漠的源頭¬——戈壁。地球上南北緯13至35度之間是信風帶,氣壓高,天氣穩定,雨量少,是容易形成沙漠的地方,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沙漠都分布在這些地方。
人為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則會加劇沙漠化的形成。
為什麼沙漠有那麼多沙子?
6樓:科普中國
2023年2月7日,《人民**》號召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在任期間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理河南蘭考的沙化。有的人可能會奇怪,河南遠離西北沙漠,沙漠裡的沙子是從**來的呢?
聽我們的專家給你解釋吧
沙漠是指沙質荒漠,大約覆蓋了地球陸地表面的1/3。沙漠地區植被極少,氣候乾旱,堪稱「生命的禁區」。沙漠在自然景觀上表現為連綿的沙丘,大的沙漠又稱「沙海」,形象地表達了沙漠是由浩瀚的沙子組成。
沙漠中那麼多的沙子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一問題至少有四種解釋。其一,地球上的很多沙漠處在高大山脈的背後或者由山脈環繞的盆地之中。前者如美國落基山脈背後的內華達州沙漠,後者如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位於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這些沙漠沙子的**有乙個共同的特點——與附近或周圍的高山密切相關。這些高大山脈的海拔均在3000公尺以上,晝夜溫差大,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山上的岩石極易破碎,產生巨量的岩石碎屑。如果海拔更高,也就是說岩體進入了冰凍圈,那麼,由於冰川研磨作用的加入,岩石風化後的碎屑物質就產生得更多了。
這些碎屑物質最終會被冰川融水或洪水、河流帶出山脈,從而在山前形成大型的、扇狀分布的岩石碎屑。如果該山脈的山前地帶恰好是乾旱、多風的自然環境,這些粗細混雜的碎屑物質會在長期的風力吹蝕下被分選。較粗的礫石不易被風吹動,滯留在地表形成了戈壁,而能夠被風吹得滾動起來的沙子則聚集成沙丘,越來越多的沙丘則匯聚成沙漠。
所以,對上述沙漠而言,來自附近高山的岩石風化破碎,是產生海量沙子的主要原因。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沙漠裡的沙丘有多種多樣的形狀,最常見的是新月形沙丘,呈現迎風坡緩、背風坡陡的形狀。其他的還有金字塔形沙丘、線狀沙丘、拋物線形沙丘以及更加複雜的複合型沙丘鏈等。
其二,有些沙漠周圍並無高山,但一樣可以形成沙漠,例如中國內蒙古境內的科爾沁沙地。這些地區的沙子**與地質時期的河流作用密切相關。如果乙個地區處在地質時期形成的大型沖積平原上,而氣候又恰好處在乾旱區的話,那麼在長期的風力作用下,組成沖積平原的物質也會發生分選,使越來越多的沙子匯聚地表,形成沙漠。
其三,有些沙漠既不處在高大山脈的背後,也不處在地質時期的大型沖積平原上,那麼上述沙漠的沙子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知道,地質時期本身就存在一些主要由沙子組成的岩石,比如砂岩。砂岩物理風化後極易產生細粒的沙子。
中國的鄂爾多斯高原,就存在大範圍的白堊紀的砂丘巖。有一種觀點認為,鄂爾多斯高原的毛烏素沙漠的沙子是由更早的白堊紀砂丘巖風化而來。其次,地球表面的花崗岩也很容易風化產生沙子。
如果乙個地區的地表主要由砂岩等組成,加之地表為乾旱環境的話,那麼,在長期的岩石物理風化下,上述岩石逐漸破碎,產生大量的沙子,也可以形成沙漠。
沙漠綠洲的形成離不開河流,很多沙漠的外圍,一般都有高大的山脈存在,源自山脈的河流,會奔波千百里之遙,最終伸入沙漠,生命也因此而存在。
其四,地球上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也分布有沙漠,形成沿海沙漠,如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以及非洲的奈米比沙漠。上述地區的沙漠形成受陸地、洋流和天氣系統的共同影響。當地氣候極為乾旱,沿海沙漠的沙子**與海浪對基岩海岸的長期沖刷以及當地基岩的物理風化有關。
總之,不管地處何地、何時形成的沙漠,歸根結底,沙子的最終**與地球上岩石的破碎產生的碎屑物質有關。
為什麼沙漠有那麼多沙子
7樓:拔劍煮酒論英雄
沙漠的地表覆蓋的是一層很厚的細沙狀的沙子(有去過海邊嗎?和沙灘是一樣的.只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乙個是水的長期作用,而另乙個是風的長期作用.
)沙漠的地表是會自己變化和移動的,當然是在風的作用下。因為沙會隨著風跑.沙丘就會向前層層推移,變化成不同的形態.
沙漠地區溫差大,平均年溫差可達30-50℃,日溫差更大,夏天午間地面溫度可達60℃以上,若在沙灘裡埋乙個雞蛋,不久便燒熟了。夜間的溫度又降到10℃以下。由於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貯存糖分,所以沙漠綠洲中的瓜果都特別甜。
沙漠地區風沙大、風力強。最大風力可達10-12級。強大的風力捲起大量浮沙,形成兇猛的 風沙流,不斷吹蝕地面,使地貌發生急劇變化。
值行人們警惕的是,有些沙漠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造成的。如美國1908-2023年間 由於濫伐森林9億多畝,大片草原被破壞,結果使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蘇聯在1954-2023年的墾荒運動中,使中亞草原遭到嚴重破壞,非但沒有得到耕地,卻帶來了沙漠災害。
為何中東那麼多沙漠為什麼沙漠有那麼多沙子?
原因有 中東位於副熱帶地區,副熱帶高壓是一動力高壓,它是由於赤道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到副熱帶上空聚積,產生下沉氣流,致使低空氣壓增高而形成的,屬暖性高壓。副熱帶地區天氣晴朗乾旱的主要原因是盛行下沉氣流的緣故。受乾燥信風的控制,使中東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燥,易形成沙漠。信風是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
地球快沒沙子了,可沙漠那麼多沙為何不用
沙漠,簡單的理解就是被沙覆蓋的地區。沙漠以沙出名,一進沙漠,風沙遍野,一望無際。穿越沙漠,也成為了很多徒步旅行人的乙個計畫,漫天的黃沙,旅者和駱駝也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但是治理卻成為了我們心中最大的迫切願望,沙漠到綠洲的轉化,才是環境最好的乙個復原。那麼有人會疑惑,沙漠是否就一無用處了呢?既然沙...
為什麼海浬明明有那麼多水,卻不引入沙漠
一些中東國家當初就直接將海水引入沙漠,以為只要海水蒸發,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從而產生降雨,結果卻差強人意,由於中東崎嶇的降水少是氣候形成的,當地處於富熱帶高壓和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所以乾旱少雨。但實際上,那些海水被引進沙漠蒸發後,不僅沒有形成形成降雨,反而海水中的鹽分都儲存了下來,漸漸的,被海水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