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過年要貼對聯的來歷或故事?。簡短點

2021-03-06 15:04:43 字數 5453 閱讀 8050

1樓:卜巫

過年要貼春聯,這與古代的「桃符」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門神神茶、鬱壘的名字(也有畫上它們影象的)。

這樣,為非作歹的鬼魅**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後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就成了春聯。

現在,儘管人們已經知道沒什麼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只是春聯內容越來越表現新時代的生活觀念了。

2樓:依雪雅冰皇公主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乙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乙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

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

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要貼對聯,對聯的來歷是

3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分類】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

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格式】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對聯的**與發展】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對聯即「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

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對聯簡介】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韻味無窮,篆隸楷草行諸體,或以雄沉勁健、雍容端樸見長,或以俊秀瀟灑、溫婉流麗為勝,皆給人陶然興會的雅逸美感。對聯則字句凝練,整齊精嚴,聯語字數四言至多言不一,以

五、七言律詩及八言文句體為常見,內容涵蓋豐富,幾詩詞、格言、警句、諺語乃至白話文皆可,典麗琳琅,文采映耀,實為照 人眼目、字字珠璣的篇章。因此,將書法與對聯融為一體,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詩情哲理,詞句之間賞觀佳書的風神韻致,誠然是人文藝術的完美體現。古往今來,書家樂以此酬應贈答,文人好將此雅懸齋壁,當是其書文雙美、藝趣相生的魅力,令人為之鍾情而歷久不衰。

【發展】

中國楹聯學會是經民政部註冊的國家一級學會。

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對聯也突破了地方交流局面,對聯**論壇到[url=http://****condot.

***/bbs/25-23.htm]2023年、[url=http://****

condot.***/bbs/25-58.htm]2023年已經有相當大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1、對聯的來歷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這些特點,都和律詩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有人把對聯稱為張貼的詩。但對聯又不同於詩,它只有上聯和下聯一般說來較詩更為精煉,句式也較靈活,可長可短,伸縮自如。對聯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幾十言。

2、對聯的起源時間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5樓:匿名使用者

貼對聯的來歷

對聯的分類

清朝梁章巨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年間出版的《楹聯整合》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挽、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豔、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範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

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係來分類,就有

四、五十種。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貼春聯由來已久。相傳春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在五代之前,人們貼春聯用的是「桃符」。

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約寸餘的桃木板做成,上寫除禍降福的吉祥話,於歲首釘在門兩側,以避鬼驅邪。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神話:說是度朔山這個地方有一棵大桃樹,樹大根深,濃蔭遮天。

樹下有個鬼門,常有厲鬼出入。把守這個鬼門的有兩個凶神,面孔十分森嚴。乙個叫神荼(讀舒),乙個叫鬱壘(讀律),日夜分站兩邊,手中拿著葦索。

一旦發現哪個厲鬼作惡,馬上用葦索把它捆起來喂了老虎。後來,人們希望除掉世上的一切**勢力,保佑全家安泰,就把神荼、鬱壘二神的肖像畫在桃木板上,掛在門兩邊,終年不取。《荊楚歲時記》中說:

「正月初一繪二神貼戶,左神荼、右鬱壘,俗稱門神。」

社會發展到五代,人們覺得在木板上只畫神像不夠理想,有人提倡再寫兩句話,力求整齊對仗。《宋史·蜀世家》記有其事:「孟昶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春聯」一詞的正式出現在明代。

**瞻的《簪雲樓雜話》裡說:「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佳旨:

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朱元璋還動手提筆為陶安大門寫了一副春聯張貼:「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可見春聯起源明代無疑。《城固鄉土老》也說:「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

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春聯是思想的高度凝鍊與概括。可以寫景、敘事、抒情、議論,富有生動感人的表現力。內容浩繁,千姿百態。

有的蘊藉含蓄、婉約典雅;有的瀟灑豪放、粗獷古樸。字數可長可短,形式不拘一格,但都具有對仗工穩、格律精嚴、平仄協調的特點,是集意、音、形三美為一體的漢語文字所特有的一種藝術宣傳品。

隨著人類精神文明水準的不斷提公升,春聯的用途愈來愈廣。不僅春節張貼,其他場合也每每出現。請如節日、集會、婚嫁、壽誕、造屋、喬遷等喜慶日子都張貼以示祝賀。

所以人們把恭賀新年的對聯**聯,把婚、壽等用的對聯叫喜聯,把弔唁逝者的叫輓聯,把寺觀亭榭上的叫楹聯。

誰知道 蕭規曹隨,的故事或典故

蕭規曹隨 xi o gu c o su 解 釋 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出 處 史記 曹相國世家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漢 揚雄 解嘲 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用 法 主謂式 作謂語 定語 分句 含貶義 近義詞 因循守舊 固步自...

為什麼在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為什麼過年要貼對聯???????????

春節貼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來的習俗,每到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貼對聯。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每年三十的上午我都會跟著家裡的大人貼對聯。後來到我上學之後,貼春聯的任務就交給了我。貼春聯的時候,每一副對聯我都會唸一遍,感受它所表達的意思,同時也在感受春節的歡快的氣息。貼對聯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認真,...

誰知道龔字的來歷,龔姓的來歷?

請參照如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龔是大陸的第九十九大姓,台灣的第八十七大姓。遠祖始於上古時期,共工為黃帝時治水之官,共工的後代就姓 洪 共 加上 水 他有乙個兒子名叫句龍,句龍的後代就以句龍中的 龍 字與姓氏中的 共 字合而為一,組成 龔 字,作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龔姓的 是,西周時期,宗室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