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太和殿。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2023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今名。
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台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擴充套件資料
太和殿的建築特點: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
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最。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
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
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而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第乙個飾物是乙個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後修道公升仙。
仙人之後是十個小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
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
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小獸。
2樓:9點說史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稱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2023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2023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華麗。簷下施以密集的鬥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
殿內金磚鋪地(因而又名金鑾殿)(金磚是因其打造時所需的錢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但是金磚並不是用**製成,而是在蘇州特製的磚。其表面為淡黑、油潤、光亮、不澀不滑。
擴充套件資料
北京故宮的外廷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公尺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颱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
在25000平方公尺的臺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颱,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
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臺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洩,水由龍頭流出。
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是在太和殿
乾清宮十六個皇帝的寢宮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係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裡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太和殿的用途主要是
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2023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4樓:匿名使用者
太和殿如同天安門一樣,是乙個國家的門面,不是每一次皇帝的上朝必須在太和殿,太和殿的用途是皇帝登基大典、皇帝大婚、皇帝繼承人側風、中藥外國使節覲見、殿試考試等重大盛典,就像天安門是開國大典的舉行地點,而不是每一次***開會的地點。
太和殿在歷史上曾經焚毀過多次,以至於清朝在故宮裡登基的第乙個皇帝,順治是在太和門登的基。
順治、康熙是在乾清宮裡處理政務的,康熙以後的皇帝是在養心殿處理政務和居住。
綜上所述,凡以上答在太和殿裡辦公的全是胡扯。
5樓:匿名使用者
坤寧宮,御膳房 (*^__^*)
故宮皇帝上朝在**
6樓:viviy時代
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清朝後期垂簾聽政)的,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
乾清宮: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
1、明朝:御門聽政
明朝的朝會制度始創於明太祖朱元璋,完備於明成祖朱棣。
有大朝會,也稱正朝,在正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三大節舉行,儀式極為隆重,僅低於皇帝登基儀式。正朝在奉天殿(現名太和殿)舉行,主要是朝賀,皇帝並不問政事。又有常朝,分朔望朝和日朝。
日朝:永樂皇帝巡狩北京,北京冬氣嚴凝,繁瑣的儀式,百官依次奏事,**久立不堪,於是儀式與奏事分開。簡短的儀式後,大臣們到右順門內便殿依次奏事,無事者則退還各自衙門辦公。
這就是通常說的「御門聽政」。
2、清朝:很少在故宮辦公
康熙成年之後,沿襲明制進行"御門聽政",冬春季早上六點,夏秋季早上五點,先在幹清門,後來改在太和門聽取**匯報。康熙、乾隆之後的帝王逐漸疏懶,到咸豐年間,"御門聽政"完全廢止了。
雍正皇帝即位後,圓明園公升格為皇家御園,雍正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將原中軸線往南延伸,在南部建成了具備上朝、理政功能的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親賢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用以「避喧聽政」,形成宮廷區的「外朝」部分。在雍正園居期間,它成為清帝國的政治中心。
7樓:牙牙的弟弟
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上朝地點在太和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2023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公尺,東西寬753公尺,四面圍有高10公尺的城牆,城外有寬52公尺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23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太和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當時稱奉天門。清光緒十四年被焚毀,次年重建。
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3間,建築面積1300平方公尺,上覆重簷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
太和門前列銅獅一對,銅鼎四隻,為明代鑄造。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
擴充套件資料: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叫紫禁城,中間雖經多次重修和擴建,但仍保持了初時的格局。從2023年建成至2023年清朝統治結束,491年間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並執政。
皇宮是封建帝王發布政令的統治中心和豪華生活、奢侈享受的所在,因此總是力求巨集大壯麗。
宮殿營造的指導思想是儒家禮制,是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它鮮明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注重鞏固人間社會政治秩序,特別是體現統治者的權威與財富,也象徵著封建王朝的強大。
宮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發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規模最大的一類建築,故宮則是歷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例項和最高典範。
故宮城牆以內的面積達到72萬平方公尺,現存建築面積16.7萬平方公尺。紫禁城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文化意義,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倫理思想。
它的規劃設計是附會封建宗法禮制的,繼承了傳統的宮城、內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
有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門、乾清宮等五門三殿。明代三大殿等南部建築為「外朝」,以北建築為「內廷」,乾清門內及乾清宮之廷為「燕朝」,也就是所謂的「寢」。
總體規劃布局仍可見「五門三朝」、「前朝後寢」、「左祖(太廟)右社(社稷壇)」,體現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禮制。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在紫禁城建築中也得到運用。
8樓:江南一書生
一般是在太和殿
乾清宮十六
個皇帝的寢宮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係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裡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太和殿的用途主要是
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2023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皇帝在故宮的什麼地方上朝啊,明清的都說說,謝謝了
9樓:楊子電影
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
門(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清朝後期垂簾聽政)的,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
乾清宮: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
康熙成年之後,沿襲明制進行"御門聽政",冬春季早上六點,夏秋季早上五點,先在幹清門,後來改在太和門聽取**匯報。康熙、乾隆之後的帝王逐漸疏懶,到咸豐年間,"御門聽政"完全廢止了。
雍正皇帝即位後,圓明園公升格為皇家御園,雍正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將原中軸線往南延伸,在南部建成了具備上朝、理政功能的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親賢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用以「避喧聽政」,形成宮廷區的「外朝」部分。在雍正園居期間,它成為清帝國的政治中心。
故宮現存做工最講究、裝飾最華貴、等級最高、雕鏤最精美的是太和殿中陳設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它設在大殿**七層台階的高台上,後方擺設著七扇雕有雲龍紋的髹金漆大屏風。它是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製作的,通高172.5厘公尺、寬158.
5厘公尺、縱深79厘公尺。
椅圈上共有13條金龍纏繞,其中最大的一條正龍昂首立於椅背的**;椅面之下沒有通常的椅子腿,而是乙個須彌底座,在束腰的地方透雕雙龍戲珠,滿髹金漆。
周圍擺設象徵太平有象的象馱寶瓶,象徵君主賢明、群賢畢至的甪端,象徵延年益壽的仙鶴,以及焚香用的香爐、香筒。而殿內靠近寶座的六根明柱和梁、枋上的群龍彩畫,全用瀝粉貼金。
請問清朝的皇帝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漢語上朝
最晚也就是在皇太極的時候。努爾哈赤年代,他應該很熟悉遼東地區的風土人情,會說漢語也不奇怪,到了皇太極執政,開始大量使用漢臣,如果上朝用滿語,會帶來很多不便,況且滿臣說漢語也很普遍。軍隊的編制中有了很多漢人,不會漢語是難以想象的。順治入住北京,漢語很快成為官方語言,理由很簡單,就像乙個老外到北京,不會...
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分別是清朝皇帝幹什麼的
1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清朝皇帝辦公與居住的地方。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2 頤和園,是清朝皇室作消夏遊樂地。乾隆十五年 1750年 乾隆皇...
故宮裡清朝皇帝住所的歷史沿革。我只知道雍正之後是養心殿,雍正
住在乾清宮。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專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屬心殿作為一座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僅此而已。康熙年間,這裡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康熙皇帝死後,他的兒子雍正為了表示守孝,沒有入住乾清宮,而是居住於養心殿。後來,雍正皇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