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燈籠擺成天字上面都寫著慶字打一成語

2021-03-06 18:04:16 字數 2078 閱讀 8888

1樓:匿名使用者

普天同慶。這個成語。

2樓:包子呀

普天同慶

1、讀音:[pǔ tiān tóng qìng]2、近義詞:率土同慶

3、反義詞:怨聲載道

4、釋義: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5、出處:《三國志·魏書·郭淮傳》:「今溥(普)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

6、造句:

1)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們中國人民普天同慶的日子。

2) 圍繞這屆奧運會,一系列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文化、體育活動將陸續,匯為普天同慶的文化盛典。

3)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人們歡聚一堂,回憶著建立新中國的辛酸往事。

4)雙十國慶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5)在這普天同慶的國慶佳節,天安門廣場被裝點得格外美麗。

許多燈籠上都有乙個慶字,這些慶字組成了乙個大的天字,這是什麼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普天同慶來:【基本解釋】源: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bai同慶祝。

【拼音讀法】:pǔdu tiān tóng qìng【使用舉例】:大街zhi上搭起幾dao坐彩坊,中間還有四個字道:

「~」,據說這算是過年。(魯迅《華蓋集續編·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

【近義詞組】:額手稱慶、拍手稱快

【反義詞組】:哀鴻遍野、怨聲載道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國家有令人高興的事【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郭淮傳》:「今溥(普)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

4樓:一碗蛋花湯

普天同慶

精銳教育解放路語文組

燈籠組成的天字,燈籠上面有慶字是什麼成語

5樓:劍王牙

普天同慶pǔ

baitiān tóng qìng

[釋義du] 普:普遍;zhi天:天下;慶:慶賀。普天下共同dao慶祝。

[語出] 南北版朝·權

劉義慶《世說新語》:「元帝生皇子;普賜君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百猥頒厚賚。』」

[辨形] 普;不能寫作「晉」。

[近義] 額手稱慶 拍手稱快

[反義] 哀鴻遍野 怨聲載道

[用法] 多用來形容國家令人高興的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日子。

[英譯] universal rejoicing

6樓:沈連營

普天同慶: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很多個慶字擺成乙個天字是什麼成語

7樓:劍王牙

普天同來慶pǔ tiān tóng qìng[釋義] 普:源

普遍bai;天:天下;慶:慶賀du

。普天下共同慶祝zhi。

[語出] 南北朝·劉dao義慶《世說新語》:「元帝生皇子;普賜君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百猥頒厚賚。』」

[辨形] 普;不能寫作「晉」。

[近義] 額手稱慶 拍手稱快

[反義] 哀鴻遍野 怨聲載道

[用法] 多用來形容國家令人高興的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日子。

[英譯] universal rejoicing

20多個燈籠上寫著慶,再組成天字猜1個成語

8樓:劍王牙

普天同慶

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釋義 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出處 《三國志·

內魏書·郭

容淮傳》:「今溥(普)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

示例 大街上搭起幾坐彩坊,中間還有四個字道:「普天同慶」,據說這算是過年。(魯迅《華蓋集續編·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

近義詞 額手稱慶 拍手稱快

反義詞 哀鴻遍野 怨聲載道

形容燈籠的詩句關於燈籠的詩句

十五復夜觀燈 唐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制蘭缸豔早年。褥彩bai遙分地,du繁光遠綴天。接漢疑名 zhi霎,依樓似月懸。別dao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同張將薊門觀燈 唐 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十五夜觀燈 唐 王諲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妓雜歌...

燈籠有哪些故事,燈籠有哪些故事?

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 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和一樓的不一樣啊.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這時,已經快過年了,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

紙燈籠的來歷,紙燈籠的來歷???

燈籠是一種燈具,紙燈籠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成的燈籠。燈籠可以分為很多種類,除了紙燈籠外,還有竹燈籠,吊燈,宮燈 紗燈等。正如同 紙 是中國發明的一樣,紙燈籠也是老祖宗的一大發明,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的時候可能就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的事了,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這是乙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