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厄。哥德**猜想
我們容易得出:
4=2+2, 6=3+3,8=5+3,
10=7+3,12=7+5,14=11+3,……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的呢?
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c.goldbach,1690-1764)於2023年6月7日在給大數學家尤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稱作哥德**猜想。同年6月30日,尤拉在回信中認為這個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無法證明。現在,哥德**猜想的一般提法是:
每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每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表示為三個奇素數之和。其實,後乙個命題就是前乙個命題的推論。
哥德**猜想貌似簡單,要證明它卻著實不易,成為數學中乙個著名的難題。18、19世紀,所有的數論專家對這個猜想的證明都沒有作出實質性的推進,直到20世紀才有所突破。2023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и.m.bиногралов,1891-1983),用他創造的"三角和"方法,證明了"任何大奇數都可表示為三個素數之和"。
不過,維諾格拉多夫的所謂大奇數要求大得出奇,與哥德**猜想的要求仍相距甚遠。
直接證明哥德**猜想不行,人們採取了迂迴戰術,就是先考慮把偶數表為兩數之和,而每乙個數又是若干素數之積。如果把命題"每乙個大偶數可以表示成為乙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乙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那麼哥氏猜想就是要證明"1+1"成立。從20世紀20年代起,外國和中國的一些數學家先後證明了"9+9""2十3""1+5""l+4"等命題。
2023年,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之後,成功地證明了"1+2",也就是"任何乙個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乙個素數與另乙個素因子不超過2個的數之和"。這是迄今為止,這一研究領域最佳的成果,距摘取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僅一步之遙,在世界數學界引起了轟動。"1+2"也被譽為陳氏定理。
摘自《趣味數學辭典》
2樓:匿名使用者
某些定律`數學就是等於2的^_^
為什麼大科學家研究宇宙反而研究著研究著就信上帝了呢?比如牛頓,愛因斯坦,還有很多國外著名的科學家竟
因為唯心主義往往思考更深入,而且把科學和情感融合得更好,更容易發現新的科學定律。科學沒有盡頭,或者說科學的盡頭就是宗教,因為人們至今為止無法解釋這個世界的原動力是什麼,這一點只能靠上帝的推動了 這就是宗教存在的空間。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最後都信了神?他們窮盡了物理世界的客觀規律之後,他們終於發現,關...
為何科學家的收入不及明星為什麼科學家收入不及明星?
首先,市場決定了收入,科學家的數量比例沒有明星多,按比例來講,科學家的收入沒有明星高確實如此,其次科學家的錢他是國家給的,是有一定標準的,如果有發明創造,那他會有專利費用,有人用他的東西,他就有錢分,畢竟這樣的科學家佔少數。而明星是市場經濟,他們的靠市場吃飯,喜歡他們的粉絲越多,或者包裝團隊越厲害,...
為什麼有些科學家被人活活燒死。有些科學家被人活活打死
呵呵 這個是中世紀宗教和科學的較量 那個時候統治人們思想的是宗教 科學被視為異端 自然被打壓 持有科學思想的人 就死的比較慘了 社會的黑暗 科學的殉道士 喬爾丹諾 布魯諾 公元1548 1600年 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大概他幼年喪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貧寒,靠神甫們收養長大。這個窮孩子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