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新農村與我家鄉的變化
暑期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歷程,回首那段日子,碰過壁,受過累,艱苦的生活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再辛苦再累吃的只是素菜洗的只是冷水澡,一包五角錢的豆奶已經是一種享受了。但那種快樂卻是從未體驗過的,他時刻提醒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乙份力,做出自己應做的乙份貢獻!
作為農村區域發展大二的一名學生,而今的我也已經保研,可以說要建設怎樣的新農村、如何來建設新農村,是我必須思考的問題。說起新農村,我不得不提起我走過、深入調研了解過的村莊,有的實現了農民的搬遷上樓人均產值也很高可是農民的再發展問題困難重重;有些表面看起來樸素內部卻形成了一條可持續的產業環;有些正在蓬勃發展;有些卻還是處於最原始甚至連吃飯問題都沒解決的狀態。這樣一種最廣大農民生活的村莊現狀,正反映出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乙個大問題:
即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二元結構日趨凸顯。作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站在排頭兵位置、村莊建設的十大名村,其經濟實力不可小視,但是在這次在做滕頭村規劃的時候,我不禁要問這樣乙個問題:這樣一種已有的村莊發展模式是否正確?
是否真是中國新農村未來建設的整體框架?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否有走形式主義的危險?
生態是騰頭村的最大的優勢,可是該村的土地規劃以及社會治理等一些細節又似乎在告訴我其實在騰頭的發展過程中,優勢並沒有好好發揮、劣勢卻處處凸顯。細看十大名村,沒有乙個村不是有自己的支柱的產業,工業之路是每個村都始終在堅持的。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有綠色工業、後工業社會等等的主流化,可是我們不得不看到,工業畢竟是乙個能耗型產業,它是不可能也絕對不可以代替農業生產的。
如果在這樣一種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個村都搞支柱工業,鄙棄掉原始的農業優勢,即使勞動力轉移能解決所有農民的生計問題,可是我們美好的農村環境、鳥語花香的田園生活又豈不是以後都成了稀缺品?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十大名村搞土地集約化,實現農民搬遷上樓,拆掉那些原本可以居住的農民住房,追求村莊的統一整齊化,卻忽視了多樣化的發展,近乎盲目追求那種形式主義的方式也實在堪憂。當然,我並不是在說十大名村的發展模式不對,因為他們抓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現在擁有了一定的村集體經濟基礎,追求村莊的外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現在中國的農村又有幾個有這樣的經濟實力?
又有幾個村莊能套用這種模式呢?
我們通常說馬列主義的中國化,在這裡我也想簡單談談十大名村發展理念的普及化。我們應當要尋找一種能適合現在一些落後貧窮農村發展的對策。歐洲,由於歐共體的出現和擴大,越來越顯現出融合的大趨勢,而且這種趨勢也是必然的、不能逆轉的。
分析歐洲,很容易看到,整個歐洲的社會狀況、氣候、土地等等都跟中國有神似之處。再拿歐洲其中乙個發達國家德國來舉例,現在德國的農村,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建設的城市化,而是呈現出外在樸素、內部軟硬體建設全面發展的現象。也就是說農村的建設是完全在尊重已有環境的基礎上,以不改變既有資源,著重於如何進一步保護、高效利用已有空間的理念下面開展的。
德國,乙個在世界大戰中重創了的國家,發展的速度是如此的驚人,其中的建設思路是否很有待探詢?現在的中國要發展到發達國家現有水平,至少還要有50年的道路要走,50年不長,可是卻不能以50年的資源為代價,實現短期繁榮和增長。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也不同於南韓,而是更應該像歐洲一樣,重視真正實力,也就是實質的提高,避免單純的表面形式主義是必須克服的問題。
防微杜漸,保證新農村建設不是乙個口號,而是乙個時代發展的正確方向。
中國的建設,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繼續揹負的責任;「三農」,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面臨的問題。在文章的最後,我還是想感謝這次東陽之行,感謝提供這次機會的中國村社促進協會,感謝這次比賽前後給我關心、鼓勵的師長和朋友們!雖然這次比賽,在辯論上存在著那麼些遺憾,可是我也從復旦大學、人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這些學校的老師和選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為自己更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做了準備。
衷心希望友誼長存,更希望這次會議能給中國村鎮的建設帶來進一步深遠的影響。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十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
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這次實踐每位隊員都成熟了,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使自身經驗更豐富,能力更卓越,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我想,美好不僅僅是回憶,更重要的是給我們以啟迪和無窮的前進動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工作目標,也是乙個關係全域性的戰略舉措。
這不僅是沿海發達地區的重大歷史任務,更是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重大而艱鉅的歷史任務。
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與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
二、堅持生態優先,推進我的家鄉--東陽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1.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管理。國家和地方**應加強完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控制環境汙染,強化對耕地、水資源、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監控,約束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為生產綠色、無汙染農產品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為農村居民提供山川秀麗的人居環境。
2.以生態產業化作為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根據區域農村資源特點,通過綜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調整生態鏈條中的農業結構,對人們從事生態建設中零星的、分散的經濟活動進行優化組合,將建設「生態家園」和「區域生態產業」結合起來,培植具有比較優勢的生態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富民農業產業群、產業帶、產業區和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生態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經濟支撐作用。
3.生態移民和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在有些生態極度脆弱的農村地區,如果不發展經濟,財政收入、農民收入就無法解決;如果要發展經濟,就得破土墾荒或開發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無形中就會破壞生態環境。
因此,這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要換一種角度去考慮,引入「不發展就是發展」的新理念,沿兩種思路:一種是繼續推行生態移民。我國近些年開展的生態移民,對緩解貧困、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認為,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區,應繼續推進生態移民,通過向區外遷移農村人口,杜絕人類在生態脆弱區的開發經營性活動,採取大面積的封禁治理與保護等措施牞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利用自然生態的自我恢復能力來從整體上保護這些地區生態環境,這是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但是生態移民成本高,農民改行擇業空間狹小,移民安置難度也大,有時候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必須加強科學論證和工作協調。另一種是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要合理確定生態恢復和自然保護區,科學規劃區內村落分布,引導居民相對集中,圍繞居民點建設一定面積的高效基本農田,在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問題的前提下,減少大面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與此同時,各級**應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有計畫地補貼居民日常生活開支,引導居民從事維護和保護生態環境區工作。另外,國家和地方**可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嘗試設立「生態維護獎勵**」,對維護生態環境做出重大貢獻的村鎮和個人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以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維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2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
放走過三十年的歷程,回想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發展,我回顧從自身的經歷和生活情況,真是一臉無奈。那時接近解放已經乙個世紀的三分之一,由於我國從一窮二白貧困線上走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與解放前相比,生活狀況的確有了很大改善,但當時生活水平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要。普遍物資匱乏,什麼東西都供不應求,「千種商品千種票」。
什麼東西都要憑票**,離開了票無法生活。那時人們只能節衣縮食,一切只能將就將就,談不上滿足二字,生活窘境,幾乎大家都如此。
202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從而在全國進行了真理標準大討論,批判了「二個凡是」,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不斷地解放,特別是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國興起了持續經濟大發展,從而奠定了目前國家空前發展與強大。
我國已躋身於世界強國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其他不說,單說我們一家發展情況,足以證明「改革開放」帶來新飛躍。
從政治上講,我在78年就評為市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79年又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84年底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要是在「階級鬥爭為綱」年代,由於我社會關係不好,也許你再積極也無法跨進黨的大門。這在當時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最可喜的是,我家小兒子吳鋼在上月底批准成為一名正式共產黨員,在我們家庭來講,也算是後繼有人,從而使我非常寬慰。
在文化方面,我是在日踞時代,在山陽小學肄業(五年級),解放後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只能算是相當於初中文化程度,愛人曾在解放前業餘中學讀過一年書,二個兒子乙個女兒都是在文革中過來的初中生,錯過了正規求學機會,只有小兒子仍苦苦自學,在**教育領域中,爭得本科畢業文憑,這也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在我家小兒子身上體現。二個孫女.乙個外孫是改革開放受益者,大孫女是三年前在上海青年幹部學院畢業,現在漕涇化工區外資企業工作,外孫今年是上海理工學院本科二年級在讀生,最值得慶幸是小孫女今年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目前我們一家沉浸在歡樂的情緒中.
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豐碩成果.現在年輕人都是高學歷,老人一般文化素質較低,這種現象說明社會在進步。我這個老頭不甘寂寞,到奉賢老年大學學習山水繪畫,還學習電腦打字.
上網和玩起了數位相機。
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侷促在不到40平方舊廠房裡,一家老小起居在一處諸多不便,那時做夢也想要一間房子,20年前單位自建職工宿舍,根據當時政策,我家分到一間60平方公尺三層樓,真是歡天喜地,但是孩子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這區區60平方公尺又能派什麼用場,再後來小孩自己想辦法解決住房問題,現在三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新房,而且都比我們二個老人房子大.裝置好,這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我們這幢樓梯當時分配給8戶職工,現在只有我家與低層徐家仍在原來房屋內居住,其餘6戶已另擇新居,居住環境有了進一步改善。
所以我有時去原來同事家探訪,看到他們新房條件實在誘人,在心底裡冒起一股酸酸醋意,小康不小康,只要看住房,多數人小康這有什麼不好。我其實也不必嫉妒,我這個「藏嬌金屋」也並不遜色,所處地理環境很好,銀行、超市、農貿市場、醫院,小區都在周圍,「鬧中處靜「,著實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四層宅第,住在三樓,有二間面南房間,老夫妻二人各佔一間,客廳、廚房、衛生間是小一點,但功能不少,各類電器一應俱全,**、風扇、空調、冰箱、彩電、微波爐、液化氣灶具、太陽能熱水器……前年還購買了一台電腦,寬頻上網,並玩起了數位相機。今年將南北陽台用鋁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過改造,房子的採光好了,空氣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覺也不一樣了。
最近**對我們小區實行平改坡舊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出資,小區居民卻分文未付,現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暢通了,真是說不盡的稱心如意。
在工資收入方面,回想起改革開放之前,工資每月只有55元,2023年1月,標準工資加企業工資合計也只有170元,92年退休之後,尤其是近幾年,年年漲工資,目前每月已經接近2000元。
在醫療保障方面,國家給我們老人特別照顧,凡是門診住院看病,病人只負擔少量的支出,大頭還是國家給予支付。
上述情況要不是改革開放,國家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撐,人民不會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維護當今社會,並應懂得知恩圖報。我是個普通黨員,以前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現在更是無法擔負重任,但應根據自己的體能,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也就不辜負黨和祖國的恩情。
沅陵家鄉變化作文,沅陵家鄉變化300字作文
沅陵是我的家鄉。沅陵,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這裡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化底蘊十分厚重。沅陵美麗的地方可多了,有世界第一空腹大壩 風灘水電站 有風光迷人的荔溪流域 有神秘的湘西趕屍 上刀山 下火海和具有特色的寡婦全鏈 有文明的中華文明聖山 二酉山 有全國最早的佛學院 龍興講寺 有湖南的 九寨溝 借母溪 ...
描寫密山家鄉的作文,家鄉的變化400字作文密山
多數作家都願意把春天描繪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卻又把秋天的氣氛渲染得那麼蕭條冷落,不錯,春天是美麗的,充滿生機的,然而,秋天則是明麗的,豐實的,更是熱烈歡快的.天高氣爽,涼風習習,紅葉金枝,秋蟲唧唧,萬千景物,饒有興趣,春天播種的是希望,秋天得到卻是收穫.你看,該開鐮了,大豆已經笑彎了腰,快採摘吧...
作文《家鄉的變化》怎麼寫
盼小康,祖祖輩輩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風風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們身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感受變化,人們見證變遷。家住建陽民主南路財富廣場的市民李永明回憶起當年的生活,感受頗深 1977年他的結婚證書上還印著 果糖 布票已領 字樣。當時物資緊 張,什麼東西都要憑票 他在工廠上班,每月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