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時期山東省人口遷移情況山東人是山西人遷徙過來的嗎

2021-03-07 07:53:13 字數 5719 閱讀 56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姓氏源流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嫡長子季子曾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

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

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

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3000餘千年的歷史了。

2、據《新唐書》所載,唐時新羅國有崔姓。

3、出自少數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麗人、滿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崔季子。相傳炎帝神農氏為少典之子,因居於姜水(渭水支流)之濱而得姜姓。

西周初年,其後人有姜姓呂尚,字子牙,人稱姜子牙,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時為齊丁公。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繼承齊國國君之位,卻讓位於其弟叔乙,自己食採於崔邑。

其後人以邑為氏,稱為崔姓,並尊仁愛有德的季子為崔姓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崔姓崔姓發源于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

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

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後發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

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

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為主,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遍佈崔姓。宋元時期,有較多崔姓南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樹崔姓移民於人跡稀疏之地。

明清之際又有大批崔姓族人遷往遼東一帶,多與朝鮮族雜居。清末又有入居東南亞國家者。總之,唐代以後,崔姓雖陸續有遷徙之舉,但仍不失為一北方姓氏。

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八。

三、歷史名人

崔 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 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 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 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勳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豔,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 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莊》,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 白:濠梁(今安徽省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豔細密之畫風。

崔 立:將陵(今山東省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 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 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

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

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

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馬因: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

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曆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敦禮、崔敦詩: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二人均為紹興進士。敦禮著有《宮教集》、《芻言》。其弟敦詩文才敏贍,著有《玉棠類稿》、《西坦類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省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汞陽郡等。

清河郡:漢高祖所設定,相當於今天河北省清和及棗強、南宮一部分,山東省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東漢時改為國。

博陵郡:三國魏正始三年設定,西晉時置為國,相當於今天的河北省安平,饒陽、安國等地。

汞陽郡:由三國時的河南郡分置,西晉時也被設定為國。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東至朱仙鎮、西至汞陽南至密縣,以及黃河以北的原陽縣地。

2、堂號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夠開口吟詩。傳說唐朝崔顥遊黃鶴樓,在樓上題了一首詩,文情俱佳。

後來李白也遊黃鶴樓,見到崔顥的詩,便不敢在上面題詩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外,崔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清河堂”、“德星堂”、“敦敘堂”、“默陰堂”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時期山東省人口遷移詳細介紹:

山東人是山西人遷徙過來的嗎

3樓:陌陌前路

1+彼時的

山西並不是現在的山西省

2+山西一個縣也沒有這麼多人,當時的大遷移來自山西、山東、河北、四川、雲南等,山東省內遷移的也很多

3+大部分並不能找回自己是**遷來的,山西大槐樹只是一個符號,就像膠東很多西南遷來的,魯西很多魯中南遷來的,但人數最多的還是當地人

4+山東非本省遷來的,一般都說是山西大槐樹,實際上包括山西陝西河北一個方向,甚至山西陝西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河北的,遷移也是考慮距離的

5+當地還是山東本省和本地人最多。其餘外來人員不可考,皆稱山西大槐樹,實際上人數很少。基本上兩三戶,四五人就是一個村,且名字多為口語和職業,比如王鐵良,李剃頭之類,

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現在的山西省移民過來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當初是沒有省級劃分的,是以太行山為分界的

5樓:權志龍雞湧

只能說一部分是。

山東,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魯”,省會濟南市。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

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

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全省陸域面積15.71萬平方公里,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常住人口9946.64萬(2023年末)。

山西省隸屬中國,地處黃河流域中部,北緯34°34′~40°44′, 東經110°14′~114°33′。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部以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國,因而又稱“三晉”。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 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81.64萬人(2023年),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擁有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黃河壺口瀑布等景點。

6樓:匿名使用者

看電視劇《大槐樹》去吧,看完就明白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一小部分是,從濟南,泰安,臨沂往東都不是山西遷過來的,菏澤和德州有一部分是。

以人類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為例,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樓下:愛死的說法。

具體以中國歷史上幾次有名的人口

遷移為例。

1.“永嘉喪亂以及五胡亂華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佈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佈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五胡亂華,後期,北方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300萬(西晉人口2000萬)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佈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佈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2023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2023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202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2023年-2023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2023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佈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佈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山東省人口有多少,山東省的人口和麵積是多少

kiss冰凌兒 2014 2015年,山東省人口達9789萬人 人口2014年,山東省常住人口9789.43萬人。年內出生人口139.30萬人,出生率14.23 死亡人口66.96萬人,死亡率6.84 人口自然增長率7.39 0 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6.44 15 64歲人口占72.00 65歲及...

山東省各地區鄉鎮人口(不只僅是市)

深藍小玉 煙臺市總人口為646.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8.34萬人 農業人口428.38萬人 市區人口達到168.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19萬人。煙臺市 面積13746平方千米,人口645萬人 2003年 萊山區 面積 253平方千米,人口18萬。福山區 面積 706平方千米,人口38...

山東省專升本的大學有那些山東省專升本都可以去哪些學校

謙慕d裿疚 我不建議你來濟南。濟南氣候實在不怎麼樣。濟南高校 濟南是山東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 文化 交通中心.這裡有國家教育部985工程 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以及山東師範大學等一系列本 專科院校,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人才。濟南總共有44所高校,文化氛圍極其濃郁,書店三五步之內必有一個,種類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