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公升級,基本實現了由工農業為主向
一、二、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轉變 30年來,我國堅持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提高和改造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了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公升級的方向發展。三次產業中,1979-2023年第一產業年均增長4.6%,第二產業增長11.
4%,第三產業增長10.8%。從構成看,第一產業所佔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所佔比重基本持平,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大幅上公升。
其中,第一產業所佔的比重從2023年的28.2%下降到2023年的11.3%,下降了16.
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佔比重由47.9%上公升為48.6%,上公升0.
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由23.9上公升為40.1%,上公升16.
2個百分點。現代經濟的結構性特徵越來越明顯。 圖1:
1978-2023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變化情況 三次產業就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伴隨著經濟結構的大調整,70%的就業人口從事農業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相當比例的人口轉而從事工業和服務業。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由2023年的70.
5%下降到2023年的40.8%,下降了29.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人口所佔比重由17.
3%上公升至26.8%,上公升了9.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所佔比重由12.
2%上公升至32.4%,上公升了20.2個百分點。
服務業的大發展,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最鮮明的特徵。交通運輸、批零**、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增加就業、方便群眾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1979-2023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了14.
4倍,佔gdp的比重由5.0%上公升至5.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了12.6倍,佔gdp的比重由6.6%上公升至7.
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了30.2倍,佔gdp的比重由1.
2%上公升至2.3%。為適應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全球化等的需要,金融保險、房地產、資訊諮詢、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旅遊等一大批現代服務業呈加速發展態勢,大大提高了服務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1979-2023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了30倍,在gdp中所佔比重由1.9%上公升為4.4%,提高了2.
5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了22.8倍,所佔比重由2.
2%上公升為4.8%,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國際旅遊收入由2.6億美元增加到419.2億美元,增長了160倍,世界排名由2023年的34位上公升至第5位。
2023年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達到16.1億人次和7770.6億元,比2023年分別增長4.
8倍和44.7倍。
二、農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由以糧為綱的單一結構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轉變 改革開放前,農村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農民無權決定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農業產業結構長期處於「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的「以糧為綱」的狀況。隨著**方針政策的調整,由「以糧為綱」轉為「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農民根據當地實際和市場需求開展多種經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明顯下降,林、牧、漁業比重顯著提高。
種植業由2023年的80%下降為2023年的50.4%,下降了29.6個百分點。
林、牧、漁業所佔比重分別由2023年的3.4%、15%和1.6%變為2023年的3.
8%、33.0%和9.1%,分別提高了0.
4、18和7.5個百分點。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進展明顯。
在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情況下,棉、油、糖、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獲得大發展。1979至2023年,棉花產量增長2.5倍,油料產量增長3.
9倍,糖料產量增長4.1倍,水果產量增長26.6倍。
糧食、經濟作物和其它作物種植面積比由2023年的80.4∶9.6∶10轉變為2023年的68.
9∶26.65∶4.45,經濟作物種植比重明顯提高。
畜產品構成中,豬肉佔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由2023年的94.2%下降到2023年的62.45%;牛羊肉則上公升到14.
51%;禽肉等也佔到了23%。禽蛋、牛奶等的產量快速增長,在畜產品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公升。 農業生產布局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主要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的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全國已經形成東北的大豆、玉公尺帶、黃淮海地區花生、小麥帶、長江流域油菜帶、新疆棉花產業帶。2023年,棉花、小麥、大豆、油菜籽、玉公尺產量前5位的省區①佔全國產量的比重達75.9%、73.
2%、69.8%、63.7%、52.
9%,分別比2023年提高18.0、17.3、11.
4、3.7和4.1個百分點。
農業產業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經營形式不斷發展,湧現出一大批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骨幹龍頭企業和專業鄉、專業村,有效地提高了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到2023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17萬個,帶動農戶9511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38.
4%。三、工業經濟結構明顯公升級,基本實現由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程度高、門類單一的結構向勞動密集、技術密集、門類齊全的發展格局轉變。紡織機械行業的自動化技術有較明顯的提高,落後棉紡錠和毛紡錠得到大規模壓縮,棉紡織裝置的大部分機器採用了變頻調速、可程式設計控制器plc技術,基本實現了紡機產品的機電一體化。能源生產技術明顯公升級。
2023年國內生產的火電機組,以5萬千瓦和10萬千瓦為主,大體相當國外50年代水平。目前小火電機組基本被淘汰,耗煤低、發電效率高的單機容量30萬、60萬千瓦機組已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的主力發電機組,並逐步向100萬千瓦級發展。冶金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提高。
能耗高、汙染嚴重的電解鋁自焙槽工藝完全被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大型預焙電解槽技術所取代。鋼鐵行業落後的平爐煉鋼工藝已全部淘汰,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高爐、大型轉爐、現代化連軋機組等相繼建成投產,2023年鋼鐵工業的連鑄比已提高到95.9%,比2023年的6.
2%提高了近90個百分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銅、鉛先進熔煉生產工藝的產能達到總產能的70%左右。重大技術裝備改變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實現了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大型燃氣輪機、抽水蓄能機組、直流輸電裝置、超臨界火電機組、大型船用曲軸等實現國產化,年產千萬噸級的大型煉油廠裝置自主化率高達90%,4萬立方公尺等級大型空分裝置、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成套裝置等關鍵裝置全部實現自主化。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虛擬軸工具機等一批國產高檔技術裝備逐步進入市場。 電子資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醫藥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為適應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發展的大局和趨勢,我國堅持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著力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2023年,全國高技術產業共有企業21517家,增加值11621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4.
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9%,分別比2023年提高3和2.9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2023年的37億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3478.3億美元,年平均增長91.4%,佔全部出口的比重由1.
5%提高到28.6%。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航天技術、核能發電技術、高效能計算機技術、重型機械成套裝置製造技術、數控工具機製造技術、第三代通訊技術等領域都有一系列的重大突破,逐步進入乙個由大變強的歷史性階段
四、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實現了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轉變 公有經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2023年,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構成的單一公有制結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數量佔24.
0%,工業總產值中佔77.63%;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數量佔76.0%,工業總產值佔22.
37%。隨著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逐步從製造業、紡織業等一般競爭性領域的退出,進一步向關係國家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被關閉,公有制企業面多量廣、過於分散的狀況得到很大改觀,在工業經濟中的數量和產值比重均明顯下降。
2023年,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僅佔6.1%,工業總產值佔29.5%;集體企業數量佔3.
9%,工業總產值佔2.5%。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重點放在
二、三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上
3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我國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第一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正常下降,農業投資穩步回公升,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高階化
2023年與2023年比較,我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佔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下降了9 .2個百分點,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了4.3個百分點。
從世界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看,隨著產業結構的公升級,一產比重逐步下降是正常的,而且,同世界一些人均gdp水平大體與我國相同的國家比較, 目前我國的一產比重是屬於偏高的。另外,在一產比重下降的同時,我國農產品的供給仍然滿足了人民生活和工業發展的需要,說明農業的效率在提高。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對農業的投資在2023年達到谷底後逐漸回公升,2023年1~8月第一產業基建投資佔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比重已達到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
3個百分點,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農業的穩定發展將對我國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產生積極作用,並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高階化創造一定的條件。
2.工業化程序明顯加快
2023年,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1%,2023年提高到 49%,5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分別下降了4.
3和2. 6個百分點,與八十年代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
一、 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的情況比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的上公升並不是以犧牲
一、三產業的發展為代價的,而是在
一、三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和二產內部結構逐步改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充分表明進入九十年代後我國的工業化程序明顯加快。
3.我國尚處於工業化中期,第三產業尚不處於主導地位
202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低於發達國家三產所佔比例的50%左右,這說明我國經濟的發展階段還處於工業化中期,第三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有較強的第二產業作為支撐。我國第三產業在總量不足的同時,其內部結構也不盡合理,金融、保險、通訊、房地產業等新興第三產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其快速發展還需要經濟總體環境的改善和有序的競爭機制的形成。
與我國三次產業結構和農業內部結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問題相比,在工業化程序加快過程中現階段我國工業內部的結構矛盾更為突出,下面將主要對當前我國工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及其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
分析我國產業結構政策的選擇
產業結構政策包括 答案 a b c d 產業氏閉結構政策包括產業發展重點的優先次序選擇和保證實行該次序等政策措施。其主要內容有 主導產業的消羨選擇政策,拿核拍戰略產業的扶植政策,衰退行業的轉型和轉移政策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的重點是 答案 d對戰略產業的保護和扶植政策是產業結構政策的重...
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區別,產業結構與經濟有什麼關係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改善。產業結構合理性的主要標誌是 能合理利用資源 個產業部門協調 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能提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 能推廣應用先進的產業技術 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等。根據以上概念進...
農業產業結構是什麼農業產業結構的內容是什麼
農業產業結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的內容 綠維創景 的 上是這麼說的,農業產業版結構是指農村這個特 權定經濟區域內,各個經濟部門及其所屬各門類 各生產專案的比例關係 結合形式 地位作用和運動規律等。農業產業結構的劃分 1 縱向分層法,按農村各產業部門的垂直所屬關係劃分。2 橫向分工法,是按照農村經濟的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