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代家庭和睦的典範故事謝謝了

2021-03-07 09:52:50 字數 6049 閱讀 8105

1樓:匿名使用者

舉案齊眉

【出處】: 《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古文】: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勢家慕其高節,多慾女之,鴻並絕不娶。

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

"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

妻乃跪床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

"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

"以觀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

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梁鴻字伯鸞,是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市西北)人。由於梁鴻的高尚品德,許多人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謝絕他們的好意,就是不娶。與他同縣的一位孟氏有乙個女兒,長得又黑又肥又醜,而且力氣極大,能把石臼輕易舉起來。

每次為她擇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歲了。父母問她為何不嫁。她說:

"我要嫁象梁伯鸞一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後,就下娉禮,準備娶她。

孟女高高興興的準備著嫁妝。等到過門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後一連七日,梁鴻一言不發。

孟家女就來到梁鴻面前跪下,說:"妾早聞夫君賢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絕了許多家的提親,最後選定了妾為妻。可不知為什麼,婚後,夫君默默無語,不知妾犯了什麼過失?

" 梁鴻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並能與我一起隱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現在你卻穿著綺縞等名貴的絲織品縫製的衣服,塗脂抹粉、梳妝打扮,這**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聽了,對梁鴻說:"我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驗證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賢士。妾早就準備有勞作的服裝與用品。

"說完,便將頭髮捲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織機,動手織布。梁鴻見狀,大喜,連忙走過去,對妻子說:"你才是我梁鴻的妻子!

"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閃耀。

後來他們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東南)山中,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霸陵山深處,他們以耕織為業,或詠詩書,或彈琴自娛。

不久,梁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蘇州古城皋橋)。梁鴻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給人舂公尺過活。每次歸家時,孟光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舉案齊眉。

2樓:瘋狂小豬在奮鬥

家庭和睦的古代詩詞:

1、田家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讚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後半首通過細節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2、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賞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

不知後會何期。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草草」一聯寫相聚閒聊的情景。

3、歸家 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

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新燈火,桑麻舊裡村。

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我的母親一直以來身體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寫信告訴我們說眼睛昏花了,原來是憐惜想念我這個在外的遊子和想見在外求學的孫子了。我們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達旦的暢歡,說著以前的農事,太平的鄉村人們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覺也不用關門、、、

整首詩描寫的是一幅家庭幸福、和睦或者是家庭團聚的美好生活的畫面。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

4、木蘭辭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節選)

生動地描寫了木蘭回到家中一家人的喜悅心情。

中國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黃香溫席

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就已經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夏日來事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乙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乙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

「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乙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

「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

「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文章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出自.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

「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

【中國古代禮儀故事四則】。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

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乙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麼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鍊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5樓:新浪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乙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乙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黃香溫席

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就已經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夏日來事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

6樓:使用者名稱

孔融讓梨、千里送鵝毛、程門立雪等等

7樓:不與繁華競

樓上的非常棒棒噠!???

類似六里巷古代的和諧故事。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六尺巷是我老家的故事哦。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陳情表啊,比如文天祥的故事,比如很多**丁憂的故事,希望採納,謝啦

中國古代有關友善的典型故事

9樓:馬罕默得

故事一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

10樓:王王王小六

1、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2、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生爭執。張家人寫了一封信,張英看後,淡然的寫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收到信後,起初不明白,以為張英會用什麼手段可以擺平吳家,誰知道寫了這麼一封信,不過也只好照辦。誰知吳家竟被感動了,也讓出三尺來。

於是在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乙個六尺寬的巷子,成為佳話。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鄰居之間和睦相處的不二法門。

3、將相和

戰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

於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4、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歲時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買賣,管仲家境貧寒出資少,鮑叔牙出資多。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罪也不遠了。

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貪財的人,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

鮑叔牙斥責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家裡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5、孔子 與人為善

孔子的學生子路,道德和學問修養都很好,孟子在給**講課的時候,常常拿子路的事蹟開導學生。

有一天,孟子說:「子路這個人是很虛心的,別人指出他的毛病和不足,他就非常高興。從歷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別人的優點、長處,自己來實行善事。

大禹就是這樣的典範,他聽到誰說善言,就向誰敬禮。

舜更是了不起,他把別人的長處吸收過來,把自己的短處拋棄掉,做起善事來非常愉快。舜從種莊稼開始,後來又做陶器、當漁夫,直到最後做了天子。

他身上的優點、美德全是從別人身上學習、吸收來的。所以總括起來說,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自己行善,這便是『與人為善』,也就是說偕同別人一道行善。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與人為善』。

家庭和睦的詩句,描寫有關家庭和睦的古詩有哪些?

1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 唐 杜甫。譯文 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乙隻魚鉤。2 元日 宋代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譯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公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

有哪些形容家庭和睦的成語形容大家庭和睦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大家庭和睦的成語 和睦相處 安居樂業 其樂融融 和氣致祥 相敬如賓 一 天倫之樂 ti n l n zh l 釋義 天倫 舊指父子 兄弟等親屬關係。泛指家庭的樂趣。出處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譯文 唐.李白 春夜宴堂弟桃花園序 聚會在桃李芬芳的花園 序天倫樂事...

關於家庭和春節的對聯關於家庭和睦的對聯大全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 福滿人間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 春滿人間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 永珍更新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 鶯歌燕舞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 吉星高照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