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絲綢之路的歷史急有沒有關於絲綢之路的歷史資料急

2021-03-08 01:27:59 字數 5110 閱讀 3454

1樓:

絲綢之路

目錄·絲綢之路的路線

·歷史發展

·絲綢之路的開闢對漢代社會的影響

·經濟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旅遊規劃

·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由來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

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卓,西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併),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裡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2023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絡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南韓、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

(漢代開闢)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闢) 西段:

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闢)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號內為古地名)。東段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

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

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闢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稱于闐道):

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于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于闐) 中道:

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併,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

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回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

其中經裡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闢。北線:沿鹹海、裡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林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

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林 巴公尺揚:著名的巴公尺揚大佛在2023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

起自帕公尺爾山,可由克什公尺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林、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

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林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其他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2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頁數:[1]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線亞歐的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幹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

位於絲綢之路要衝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羅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亞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過絲綢之路在這裡粉墨登場。

古代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的長安,長安是漢朝和唐朝的國都,當時各地絲綢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再由各國商人組成商隊,浩浩蕩蕩爬上陝甘高原,越過烏鞘嶺,經過甘肅武威,穿過河西走廊,到達當時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後分為三路:

北道,是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到烏魯木齊,然後經過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達黑海沿岸;

中道,是經吐魯番、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翻越帕公尺爾高原抵達地中海;

南道,是經陽光、若羌、且末、于田、莎車,過阿姆河抵達伊斯坦堡。

絲綢之路所經過的路線,往往是因為可以憑藉一塊塊綠洲獲得喘息和補給,因此也可以說,這三條路線也大致反映了當時西域各族人民的居住分布情況。絲綢之路作為亞洲與歐洲聯絡的動脈,在世界歷史發展占有重要地位,它把世界歷史上最主要的古代文明聯絡起來,對人類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新疆的文物古蹟所包含的文化資訊也特別豐富,可以很好地印證當時的文化傳播情況。

新疆是我國的文物大區,特殊的氣候環境,較少的人類生產開發活動,為文物的儲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北道:絲綢之路北道 。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到烏魯木齊,然後經過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達黑海沿岸;

絲綢之路北道為新疆境內絲綢古道三大幹線之一。東起哈密綠洲,越天山松樹塘大阪至巴里坤,或從甘肅酒泉向西北行,到達巴里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去,經過今日的昌吉、石河子、奎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再翻越天山果子溝進入伊犁地區,向西行,經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而到達黑海、地中海沿岸。

絲綢之路北道形成於西元前5世紀左右,如今,絲綢古蹟仍處處可尋,一座座故城和不斷挖掘出土的地下文物,都向我們展示著絲綢之路的光輝歷史畫卷。

這條古道經過的廣大地域,自然景觀壯麗迷人。包括被聯合國稱為「人與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天池,天山最大的湖泊——賽里木湖,還有風光瑰麗的天山牧場、魔鬼城、遠古恐龍化石、矽化木、五彩灣、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等令人神往的旅遊勝景。

如今,這一地區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鐵路不斷延伸。還有民航班機在伊寧、克拉瑪依起落。為發展絲綢之路北道的旅遊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道:絲綢之路中道。經吐魯番、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翻越帕公尺爾高原抵達地中海。

絲綢之路中道,貫穿北疆及塔里木盆地以北和以西的廣大地區。吐魯番、哈密、喀什為其中的樞紐重鎮和主要旅遊景區。包括富有神話色彩的火焰山,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絢麗多姿的巴里坤草原,世界上儲存完好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規模巨集大的阿斯塔娜—哈拉和卓古墓群,獨具風格的哈密回王陵,民族風情濃郁的吐魯番葡萄節。

走進南疆,進入喀什才算是真正到了新疆,這是維吾爾族世居之地,民風純樸,風光綺麗,名勝古蹟豐富。

遊這條絲綢路,可從烏魯木齊出發,乘鐵路或公路,飽覽吐魯番,再轉赴鄯善、哈密或敦煌等地。到庫爾勒後,沿線遊覽庫車、阿克蘇、阿圖什、喀什等地。進入中國最西部帕公尺爾高原,領略高原風光。

如做海外旅遊,可從紅其拉甫口岸到巴基斯坦。

這一旅遊線路,鐵路貫穿,公路交織,民航班機天天有發。形成新疆旅遊的一條**線路。

南道:絲綢之路南道。經陽光、若羌、且末、于田、莎車,過阿姆河抵達伊斯坦堡。絲綢之路南道旅遊線路,如今有三條可供選擇:

1.從敦煌出發,經甘肅和新疆交界的索爾庫里鎮去若羌縣,繼續西行至且末、民豐、于田、和田、莎車。

2.從格爾木出發,經青海、新疆交界的茫崖鎮,沿315國道(即茫崖—喀什),經若羌至和田、莎車等地。

3.從庫爾勒出發南行,經尉犁到若羌,折西行至和田、莎車。

若羌是三條線路的交匯點,從若羌西行經且末、民豐中間要經過一些流沙地帶,以蘆葦鋪路,人煙稀少,行程較辛苦。自民豐向西,經于田、策勒、和田、墨玉、皮山、葉城等縣到達莎車。沿途多綠洲,行程方便。

其中,敦煌至若羌必須橫越庫姆塔格沙漠無人地帶,格爾木至若羌則必須翻越阿爾金山無人地帶,遊人要經受大漠、荒山、烈日、狂風、沙暴、乾旱等嚴峻考驗,為探險、科考者旅遊新疆,體驗西部豪情的必遊之路。非體質健康、意志堅強、準備充分者不要輕率上路。庫爾勒至若羌,沿途有許多城鎮、農場、鄉村,一塊塊綠洲散落大漠,人車來往,道路寬敞,食宿方便,經受顛簸燥熱之同時,亦體驗西出陽關的淒美。

絲路南道,早就以沙漠的廣袤無垠而被中外旅行家視為畏途。是新疆現有旅遊線路中最艱苦的一條,正因如此,它的魅力、特色是其它線路難以代替的。

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1 漢武帝進攻匈奴 西元前129年,漢王朝為了擺脫不斷向匈奴的進貢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勢,漢帝國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匈奴的糾纏。首先奪取河西走廊,控制農業富庶的西域地區,接著經過近十年的多次征戰 結束於西元前119年 將游牧部落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公尺爾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乙個嶄新...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何歷史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 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也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它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古今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 西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

歌頌絲綢之路的詩詞,關於絲綢之路的古詩詞有哪些?

壯志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七律 慢步絲綢路 小雨泥淋釉傘輕,天宮著意雨霏晴。尋遺塞外昭君怨,頓起凝愁憫淚傾。但使邊關磐若石,絲綢古道漾簫笙。如今落雁塵埃遠,不盡天山萬古情。七絕 絲綢之路 荒灘大漠鬼難行,鵬鳥欲飛終未能。但見巨龍呼嘯過,絲霞萬匹映天紅。絲綢之路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