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手工拋光也可以,但是太慢了,你可以用那種拋光綠油,是一種研磨劑。用機油調開,用塊毛氈沾著研磨。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拋光機有賣的,不過不划算了啊,你可以到賣玉石的地方請他們給你拋光,但是要價很貴哦,可見玉石的拋光是很麻煩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玉器拋光:一般有兩種方式,對光身玉器(如玉鐲、玉扣、雞心、吊膽和戒面)多用手工拋光;對觀音、彌勒佛和各種花件等,則下浸機拋光。浸機拋光所需時間長,大約經過一星期左右才能完成,但一次能拋光一大批。
準備一些600#---1200#的拋光砂紙,作為手工拋光用。(因為消耗多,所以耗資)
工序是:*先用電動工具安上金剛石鑽頭修飾玉件,再用金剛石什錦銼細緻修好。*用圓砂紙(由粗砂細砂)進行大面積修磨。
*用圓布輪抹上拋光膏進行大面積拋光。*用氈磨頭抹上拋光膏進行細部拋光。*亦可用橡膠磨頭直接拋光。
*最後可用1200號砂紙進行手工拋。
至於亮光和亞光怎樣行成的?
我的體會是:這與玉件初磨的細緻程度、拋光材料的粗細、拋光的速度、拋光的力度有關,當然也與玉質有關了。這在實踐中很容易摸索出經驗。
總之,不用1000元,你就會擁有乙個小型的家庭玉器加工廠,可以進行簡單的玉件修飾與拋光了:)
如果你願意再投點資的話,也可買乙個拋光機(300元至500元),它是一種小型的首飾玉器滾桶拋光機。不過除買金剛砂外,還需買一些其它研磨拋光材料,如:單晶剛玉、碳化硼、氧化鉻、二氧化矽拋光粉等。
雖貴些,但可反覆用。這樣可解決耗時問題,但不如手工拋光有情趣。
經驗二:
一步:上膏,將雕好的翡翠的表面塗上一層膏狀的拋光粉,綠色的為氧化鉻橙紅色的為氧化鈰.
第二步:推磨,用二千目的砂輪磨表面.
第三步:重複前兩步,一般要重複二次.
第四步:上毛刷,將鑽石粉塗在翡翠的表面然後用硬毛刷來拋.
第五步:細工,開始對大工具拋不到的小地方來拋磨.用竹子,沾鑽石粉,大一點用竹筷子,小的地方就要用到竹牙籤了.
第六步:精拋,將翡翠塗上鑽石粉後用硬皮來拋磨,國內大多用牛皮,緬甸大多用象皮.
翡翠這就拋好光了,不過還要有幾道收尾的工作要做.
第七步:清洗,目的是將拋光好的翡翠上面殘留的拋光粉清洗乾淨.主要用超聲波機來清洗,清洗不到的地方再用酒精來擦.
第八步:上臘,對翡翠成品表面一的種保護,可用開水洗掉
接下來就是吹乾.一件精美的翡翠就這樣與大家見面了.
經驗三:
翡翠的雕刻拋光工藝———翡翠硬度高,但只要有金剛石或人造金剛石工具加上速度就可以進行隨心所欲的雕刻。拋光打磨到光彩照人可不是簡單的。有最基本的三道工序:
a.粗磨——用(1000—2000目)金剛砂製作成各種形狀工具認真細緻打磨光滑。b.
細磨——用(1600—1800目)金剛砂同上法進行打磨致光滑有光澤。c.上亮——用半生牛皮製作工具蘸拋光粉(2800—3000目金剛石粉)反覆摩擦,使翡翠製品裡裡外外光澤鮮亮。
d.過蠟——過蠟是為了防水,防髒物汙染。
經驗四:玉器亮光背後的"英雄"---拋光工具(圖)
經驗五:不用機器用手拋光玉器-本人親自試驗
1. 準備好下列東西:
水瓢乙個;長約8厘公尺的廢牛皮帶一段;600#、1500#水砂紙;玉石拋光粉。
2. 依次用600#,1500#的水砂紙打磨玉器至看不見磨痕為止。
3. 將皮帶段的一端剪開乙個口子,使之成為「人」字形。
4. 將適量的拋光粉放入水瓢中,加入少量水,將其調成糊狀。
5. 用皮帶段的開口端沾上拋光粉糊,手捏住皮帶段的另一端,將拋光粉塗到玉器上,反覆摩擦至玉器光亮。(本人經驗要1-1.5小時)
6. 拋光過程應保持拋光粉呈糊狀,如太乾,可加適量的水
3樓:匿名使用者
被稱為玉就價值不菲!我知識不多就知道一件事!它山之石可做功玉
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4樓:迪奧凝脂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繡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
;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繡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
德巨集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繡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繡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繡花鞋)。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繡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繡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繡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繡花背心、繡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繡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
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采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繡、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繡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
普公尺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繡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繡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繡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繡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繡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 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繡動物圖案)。男子為繡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繡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繡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繡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繡花背心,系鮮豔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繡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繡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繡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繡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繡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繡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繡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
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繡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繡服裝。
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繡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拓展資料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
在一些民族國家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的時間雖然多以西裝打扮為主,但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
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繡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
2023年,共15個民族的民族服飾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內蒙古發布中國首個民族傳統服飾地方標準——《蒙古族部落服飾》地方標準。
2023年,由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承擔的財政部專項「中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傳統生產工藝與技術保護工程第八期少數民族服飾」專案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製衣原料、編織、印染、鞋帽、衣服、飾品等製作的獨特性工藝進行調研。
例如,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漢族的古傳統民族服飾是漢服。相傳為黃帝發明,西周起漢服已具基本性質,到了漢朝已經全面完善並普及。這一時段直到明末清初,漢族人著漢服到漢朝已有幾千年歷史。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古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既有交領右祍又有直領圓領,袖子分為廣袖、小袖、胡垂袖等。
漢服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執行「剃髮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著漢服,蓄長髮。
從此古漢服漸漸從人民生活中消失。
由於清廷的「十從十不從」政策,古漢服並沒有完全消失,人們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
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侶服飾就保留了下來。古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鑑傳承了古代各個時期漢服的特徵。
漢服歷史悠久,款式眾多,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主要特徵不變。而漢服又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玉石要怎麼拋光如何手工給玉石拋光
1 可以先購買一些拋光粉 可以在網上直接買到 小功率手持的打磨機。2 然後使用拋光粉 小型打磨機 或者也可以自己手動用精細的砂紙進行打磨 對玉石進行打磨。對於比較精巧的玉器,用手工又慢又細緻的打磨比較合適。3 對於已經加工過的玉石,可以使用動物的皮革來進行打磨。也就是不斷的那皮對著玉瘋狂的蹭,時間一...
瓷磚如何拋光,瓷磚自己怎麼拋光
1 先選料 瓷磚拋光打蠟首先需要選擇材料,在市場上 的瓷磚蠟,有白色 淺黃色 棕黃色等,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家地板顏色深淺選擇。也可以用到燒剩的蠟燭頭切碎去掉燭芯,加入等量的松節油,隔水煮沸,使蠟燭溶化,攪拌成鞋油狀,可當地板蠟使用,但使用時需稍加熱。2 瓷磚除塵 瓷磚打蠟要除塵 先用鋼絲絨墊在蠟刷...
自己動手做的生日禮物,如何自己動手親自做個生日禮物送給男朋友?
自製的乙份生日 禮物,你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張生日賀卡,在卡片上,寫上你想對她說的話,寫上生日祝福,然後買乙個美味可口的生日蛋糕,將這張卡片別在上面,再買上一束鮮花,如果是送給女友的,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玫瑰花了,你還可以親手做一些愛的小點心,餅乾之類的,都是比較好的,自己可以動手做的,充滿心意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