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鄭武公死,長子莊公繼位。其弟共叔段圖謀篡位,在封地內招兵買馬,修整軍備。鄭大夫祭仲深表不安。
諫莊公早除共叔段,以絕後患。莊公答曰:「『多行不義必自斃』,汝可拭目以待。
」不久,果如其言,共叔段狂妄自大,蠶食邊邑,且欲攻鄭都。莊公見時機成熟,便出兵攻共叔段,逐出鄭國。
「多行不義必自斃」。以喻多作惡事者,必自速其亡,常用此語.
2樓:樂卓手機
多行不義必自斃,釋義為不義的事情干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元年》的「鄭伯克段於鄢」,講述的是春秋初期,鄭莊公和其弟共叔段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故事。
相比齊國、魯國等國家,鄭國是乙個新興的諸侯國,鄭莊公是第三任國君。
第二任國君鄭武公的夫人名叫武姜,這是她的歷史稱謂。在春秋時期,貴族女子最常見的歷史稱呼,是諡號加族姓。薑是她的姓,她的母國申國是姜姓諸侯國,武,是她丈夫鄭武公的諡號。
《左傳》中,婦女記錄名字的極少,除了這種歷史稱謂外,其他的一般為伯姬、仲姜——排行加姓,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姬大姑娘、姜二妹子。
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寤生和共叔段。生寤生時,「驚姜氏,故名寤生」。
對於「寤生」二字,歷史上雜說紛紜,有說難產的,有說做夢的時候生下來的(多神奇呀!),有說生下來窒息的……
各種說法都沒有確切的證據,但「逆生說(即難產)」最先出自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鄭世家》,又有後代學者從通假字研究入手,認可了這一說法,所以是後世普遍採取的說法。
無論如何,夫人姜氏是被嚇到了。想武姜一富貴命,丈夫是國君,按古代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老爸或兄弟十有**也是國君,她的起點是別人不可想象的終點,一輩子順風順水的。生孩子難產,對她可能已經很了不起的難事了,所以對寤生不說深惡痛絕,也是切齒腐心,討厭得很。
共叔段(姬姓,鄭氏,名段,叔是排行,共是他最後逃奔並居住的地方,共叔段是歷史稱謂)是小兒子,姆媽疼滿崽,本就會受寵些,又沒有在生產上給武姜造成什麼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傷害,於是特別疼寵共叔段,多次向鄭武公請求立他為太子。至於那討厭的大兒子,哪涼快呆哪去吧!
賈赦抱怨賈母「心偏到咯吱窩去了」,寤生表示,能有個咯吱窩讓他待待也心滿意足了。
還好,武姜的枕頭風作用不大,鄭武公並不想挑戰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於是太子寤生繼承了鄭國君位,即鄭莊公。
鄭莊公一即位,武姜為共叔段討要封邑,請求將制邑封給小兒子。
制邑在汜水邊上,後世另取名叫汜水關,據說西周第五任國君滿(滿是他的名字啊)喜歡巡遊天下,曾經在制邑這裡養老虎,所以制邑也叫虎門關。
這樣說,可能不能知道制邑的戰略重要性,但一說「關二爺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就能明白這是個什麼樣的地兒了。這可是三國時,董卓和十八路諸侯兩軍對壘的地方。《水經注》這樣描述虎牢關:
「縈河帶阜,絕岸峻周,高四十丈許,城張翕險,崎而不平!」(羅貫中將汜水關和虎牢關寫作兩個地方,由此後世學者們認為,這位著名**家地理知識不太好,於是我們義薄雲天的關二爺也成了個路痴,從曹營奔回劉備身邊,200來里地,他要繞來繞去地過五關斬六將,不怪曹丞相追不上他,二爺不走尋常路呀)。
這麼險要的兵家必爭之地,鄭莊公當然不願意封給乙個搶了他全部母愛的弟弟。咱互相如何厭惡,難道你們心裡就沒點x數麼!
3樓:偶爾居上
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的一句成語,意思是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乙個稱「莊公」,乙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後,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援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後,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莊公聽了,卻道: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乙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果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於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築城池、屯田積兵,並讓其母親姜氏裡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
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鬥,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後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初(1),鄭武公娶於申(2) ,曰武姜(3)。生莊公及共叔段(4)。
莊公寤生(5),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6)。愛共叔段,欲立之,亟 請於武公(7),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8)。
公曰:「制,巖邑 也(9), 虢叔死焉(10),倫邑唯命(11)。」請京(12),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13):「都,城過百雉(14),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 過參國之一(15);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將不堪(16)。」公曰:
「姜氏欲之,焉闢害(17)?」對曰:「姜氏何厭之有(18)?
不如早為之所(19),無使滋蔓。蔓,難圖也(20)」。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22)。
公於呂曰(23):「國不堪貳,君 將若之何(24)。?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 公曰:「無庸(25),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26)。
子 封曰:「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不義不暱(27)」,厚將崩。」 大叔完聚(28),繕甲兵,具卒乘(29),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30)。公聞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 人於鄢「。
公伐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於城潁(34
4樓:雲汐
當初,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莊公和公叔段。莊公腳在前倒生下來,使姜氏受了驚嚇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討厭莊公。武姜玉愛公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
等到莊公當上了鄭國國君武姜為公叔段請求把製作為他的封邑。莊又說「制是個險要 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如果要別的地方,我都答應。」武姜又為共叔段請求京邑,莊公就計公叔段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
祭仲說「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先王的規定,大的都城面積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
現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違反了先王的制度,這會使您受不了。」莊公回答說;「姜氏要這麼做我怎能避開這禍害呢?」祭仲說道:
「姜氏有什麼可滿足呢?不如早些處置公叔段,不讓他的勢力蔓延。如果蔓延開來,就難對付了。
蔓延開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況是您習卜受寵的兄弟呢?」莊公說『干多了不仁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取滅亡,您暫且等著看吧。」 不久之後,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
公子呂說:「乙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君王,您打算怎麼辦?如果您想把國家交給大叔,就請允許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陳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
」莊公說;「用不著,他會自食其果。太叔又把雙方共管的邊邑收歸自己,一直把邑地擴大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
他佔多了地方就會得到百姓擁護。」莊公說「做事不仁義就不會有人親近,地方再大也會崩潰。」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鎧甲和**.準備好了步兵和戰車,將要偷襲鄭國國都。
武姜打算為他開啟城門作內應。莊公得知了太叔偷襲的日期,說;『可以動手了!」於是,他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邑。
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莊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國。 於是莊公把武姜安置到城穎,並向她發誓說:
「不到地下黃泉,水遠不再見面。」事後,他又後悔這麼說。 考叔當時是穎谷管理疆界的**,他聽說了這件事,就送了些禮物給莊公。
莊公請他吃飯,他卻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為什麼,穎考叔回答說:「我家中有母親,我的飯食她都吃過,就是從未吃過君王的肉羹,後允許我拿去送給她。
」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送東西給她,唯獨我沒有!」穎考叔說「我冒昧問一下這話是什麼意思?」莊公把事情的緣由告訴了他,並說自己很後悔。
穎考叔說;「君王何必擔憂呢?如果掘地見水,打成地道去見面,誰能說這不是黃泉相見?」莊公聽從了項考叔的話,照著做了。
莊公進入地道,賦詩說:『隧道當中,心中快樂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賦詩說;『隧道之外,心中快樂舒暢!
」於是。母於關係又與從前一樣了。 君子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
愛自己的母親,還擴大影響了鄭莊公。《詩·大雅·既醉》說『孝子德行無窮個永久能分給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吧!」
5樓:匿名使用者
多行不義必自斃,漢語詞語之一,可以作賓語、分句,多用於壞人,近義詞有作繭自縛、作法自斃等,意思是不義的事情干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該詞語出自於《左傳·隱公元年》。
6樓:酷娛記
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乙個稱「莊公」,乙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後,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援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後,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莊公聽了,卻道: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乙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果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於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築城池、屯田積兵,並讓其母親姜氏裡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
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鬥,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後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