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的發展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2021-03-09 00:09:57 字數 5471 閱讀 6240

1樓:南瓜蘋果

中國漢字的發展列舉如下:

1、商代之前

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就是圖畫,書與畫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的聯絡。漢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圖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形式。慢慢的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

2、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2023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本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3、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2023年前,有數字刻符。

4、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本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

2023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始稱「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並認定刻畫工具為瑪瑙等銳角寶石,形成約在西元前2600~前2023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

5、殷商時期

大約是在西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

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的龜板上的文字,從殷墟中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本。

6、西周時期

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鍾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寫。

7、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

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本的痕跡了。

8、漢朝時期

隸書十分盛行,「秦隸」並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構特點,基本上是方形,而「漢隸」就完全發揮了毛筆的特點,出現了「蠶頭雁尾」的波折之筆,書寫起來輕鬆自如。西漢時期流行的這種隸書。稱之為——「漢隸」。

9、唐朝時期

「楷書」尤為盛行,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書法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學習作為範例。

10、宋朝時期

中華四大偉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被畢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宋體字」也應此產生。最早產生於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可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

顯得古樸端莊。

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石刻字元、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石刻字元

石刻字元是刻在石板上的字。

考古發現了大量刻畫符號,有文字的石板,最大的一塊長105厘公尺,寬55厘公尺,上面寫滿了數百個字元。這些石板劃痕比較集中,並非雜亂無章,有些符號單個存在,筆畫較多,顯得較為複雜,還有幾個組成一組,筆畫相對簡單。

2、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3、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4、大篆

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型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隸書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乙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乙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6、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7、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型。始於漢初。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的書法作品。代表作如張旭《肚痛帖》、懷素《自敘帖》。

8、行書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還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地方,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韓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xiaowentao522論中國

5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鍾鼎文,春秋戰國的大篆,秦的小篆,漢代出現隸書,魏晉出現行書,隋唐時代楷書盛行。此外每種字型都有對應的草書,比如篆草,章草,行草,今草等字型。對於雕刻用字比如宋體是宋代的,仿宋應該是明代的。

北魏的魏碑體也很著名。

這些只不過是字形的變化,秦朝統一文字是第一次簡化文字,建國後我國進行了第二次簡化漢字。就是現在的簡筆字,以前的漢字被稱為真筆字或者繁體字。

6樓:0強盜無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7樓:恏乄亖

1、中國古代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

2、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具體為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

拓展資料:

1、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

2、金文(鍾鼎文):殷代影象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

3、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型。由大篆簡化而成。

4、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5、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本變化而成。

6、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

7、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

8樓:苦味精味苦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

金文(鍾鼎文):殷代影象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

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

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型。由大篆簡化而成。

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併。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

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

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本變化而成。

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

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公升所製,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型。「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型。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

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美,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賦役制度有哪些演變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 1 春秋初稅畝 從春秋末齊國管仲的 相地而衰徵 魯國開始實行 初稅畝 2 戰國秦漢時期 商鞅變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確立,相繼出現了貴族地主 軍功地主和商人地主。2 王田製 王莽時期 把全國的土地更名為 王田 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3 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九品中正制度,使以大...

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有何特點

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 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 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2 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3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規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如何回答?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 六 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 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 現存的高達67.1公尺的山西應縣佛宮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