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杜甫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12 15:42:20 字數 5594 閱讀 3434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內容豐富,風格雄渾,意境開闊巨集偉,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置身於杜甫營造出的詩境中, 胸襟為之開闊,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吟誦起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孟浩然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些描繪洞庭湖的千古佳句,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更給人震撼心靈之感,它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的絕唱。

寫這首《登岳陽樓》的時候,杜甫已經是五十七歲的老人了,僅過了兩年,他就用盡了人生的全部時光。五十知天命的杜甫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貧病交加,再加上祖國不能統一,北歸無望,他們一家人只能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當他邁著艱難的腳步,登上岳陽樓,遙望故鄉的時候,不禁觸景感懷,提筆寫下這不朽的篇章,使其成為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被前人稱作盛唐五律第一詩。

2樓:文史一家人

表達了詩人雖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了對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憂慮。

詩中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擴充套件資料:

《登岳陽樓》作品原文及賞析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詩歌賞析

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聯絡下文更是如此。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

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成為兩塊。

“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彷彿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訊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瞭解朝裡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

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訊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

“憑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

“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意境開闊巨集麗,表現手法變化多樣。首聯敘述,交代登樓緣由;頷聯描寫,繪製巨集闊壯觀圖景,又運用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尾聯又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悽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3樓:岸裡何以顧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大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氣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4樓:皓凌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由衷的禮讚,不過詩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詩文如下: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5樓:

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木木木子丶李

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大相表裡,故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鬱卻不壓抑。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白話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賞析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擴充套件資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7樓:岸裡何以顧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大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氣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8樓:皓凌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由衷的禮讚,不過詩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詩文如下: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9樓:草乙黃

抒發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杜甫《登岳陽樓》全詩如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賞析】

《登岳陽樓》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作詩時已達57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

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區域性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

《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杜甫的登岳陽樓是什麼主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主旨是什麼 10

亦夢之城 1 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 登岳陽樓 詩篇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達了報國無門的哀傷。2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 註釋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

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和杜甫的的登岳陽樓有什麼異同

心情肯定不同 還有背景不同 作者當時的心情肯定不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異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課文中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一異同 紅褲子 1.岳陽樓 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臨洞庭湖。2.昔聞 過去僅是聽說過。3.吳楚 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

杜甫的登岳陽樓改寫成散文以上,快啊

指縫漣漪 這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想想我離開成都的草堂已有兩年之久,遊歷四方,追尋先人之足跡,瞻仰墨客之風采,莫不愜意,也填充我這放蕩而無事的生活。今到湖南嶽陽,這是個地處洞庭魚米之鄉的好地方,在這湖邊遊玩了些時日,看到民風淳樸物產豐富,好生羨慕這一方水土。早就聽說過洞庭湖的波瀾壯闊,今所見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