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思念家鄉的詩句

2021-03-17 06:44:07 字數 1600 閱讀 5056

1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賞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淒涼景象.

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鍊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麼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

「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

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

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麼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鍊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淒楚哀感,沉鬱頓挫.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有哪些描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句有哪些

1 渡荊門送別 唐代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關於思念家鄉的詩句,關於思念家鄉的古詩大全

1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 芙蓉樓送辛漸 原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2 唐代詩人杜甫的 月夜憶舍弟 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

有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

1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雜詩 2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 回鄉偶書 3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渡漢江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