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二十七回的賞析,西遊記第二十七回讀後感

2021-03-17 14:29:36 字數 5076 閱讀 5612

1樓:

1、孫悟空的態度是:只要是想吃唐僧肉的,決不姑息,哪怕唐僧咒他。

2、唐僧的態度是:萬物都是生靈,妖怪也是有靈性的。可以點化的佛門**就應該去點化。總之唐僧對妖怪無時無刻都有一顆慈悲之心。

3、豬八戒的態度是:最好不要碰到妖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遇到什麼厲害的妖怪,他也會給大師兄搭把手。本人覺得豬八戒是消極抗妖,凡事有大師兄頂著!

寫作手法:多種多樣,但就妖怪這個問題來說,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三者對於妖怪的態度作了乙個對比.

好處是:一方面能讓三者不同的形象再次躍然紙上,也能取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二十七回主要內容及賞析: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這篇文章(三打白骨精)講了師徒四人去取經,路上,唐僧肚飢,讓孫悟空去化緣。誰知妖精三番五次變化**樣想迷惑唐僧,想把他抓入洞府,因唐僧是凡人,看不清屬實,差點上當,正當危難之時,孫悟空及時出現,救回**。

妖怪留下屍體在此,真身卻溜之大吉。可**誤以為悟空犯戒殺人,錯怪了孫悟空,趕走了他。

2、「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這兩句寫的是妖精變化出一女子身材容貌的描寫,運用了比喻的寫作手法。使整個畫面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3、「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打去……**只把緊箍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從這一大段,我體會到,作者筆下的唐僧,暗指社會上一些不論青紅皂白,沒憑沒證懲罰別人的人。表現了作者對這種行為的厭惡。

擴充套件資料

《西遊記》中主要人物及性格介紹

孫悟空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師學會長生之道、七十二變、筋斗雲,乙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他佔花果山稱王,大鬧東海龍宮,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稱齊天大聖,然後擊敗天軍覆被天庭詔安封為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後經觀音點化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文化圈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拜。孫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唐僧玄奘,陳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是中國著名古典**《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遊記》中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座下二**金蟬長老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

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

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

功德圓滿,加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豬八戒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的角色。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並非民間傳說裡的后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

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從此成為唐僧的**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

沙僧沙悟淨,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國古典**《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殺人吃人為業。

成為唐僧徒弟之後與師傅、師兄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白龍馬一起赴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功德圓滿,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原著**中使用的**是降妖寶杖。

2樓:吉樂邦

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兩次施魔法變化村姑和婆婆,前來誆騙唐僧,卻均被悟空識破。

最後白骨精幻變白髮老翁誆稱前來尋親,仍被火眼金睛孫悟空識破,他不顧唐僧念咒阻止,揮棒將假老丈擊斃。

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僧誤為孫悟空無故三次傷人,佛法難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無奈痛別暫歸花果山。

擴充套件資料:

第二十七回出場人物介紹:

1、白骨精

白骨精,又稱為「白骨夫人」、「屍魔」,她是中國古典神話**《西遊記》中的妖怪,本是白虎嶺上的一具化為白骨的女屍,偶然採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變幻成了人形,習得化屍**。

她作為妖精的種類是「屍魔」,原著中孫悟空揭示她的本相是乙隻殭屍。「白骨精」最早出現於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是乙個多年成精的妖魔,擅長變化,狡猾又通曉人類的弱點。

變化的女子形象眉眼生動而嫵媚多嬌,是個非常著名的妖怪,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其它國家可以稱為家喻戶曉。

2、孫悟空

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3樓:樂正雁香

今天,我有幸閱讀了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值得我們去閱讀和欣賞的好書。

當時,社會經濟雖然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吳承恩因此創作了此書。此書充滿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主要人物:

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演繹了乙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西遊記》共有一百回合,六十餘萬言。其中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最引人入勝了。

這篇文章講了師徒四人去取經,路上,唐僧肚飢,讓孫悟空去化緣。誰知妖精三番五次變化**樣想迷惑唐僧,想把他抓入洞府,因唐僧是凡人,看不清屬實,差點上當,正當危難之時,孫悟空及時出現,救回**。妖怪留下屍體在此,真身卻溜之大吉。

可**誤以為悟空犯戒殺人,錯怪了孫悟空,趕走了他。

經過仔細閱讀,我深感受益匪淺,也非常同情孫悟空。其中一些語段值得我們去細品:

「卻說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這一句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使文章上下貫通,更有詩意。此句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這兩句寫的是妖精變化出一女子身材容貌的描寫,運用了比喻的寫作手法。使整個畫面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打去……**只把緊箍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從這一大段,我體會到,作者筆下的唐僧,暗指社會上一些不論青紅皂白,沒憑沒證懲罰別人的人。表現了作者對這種行為的厭惡。

「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葫蘆。」這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的。這不止使整個畫面變得生動立體,還揪住了讀者的心。

不但如此,我還積累了不少好詞,例如:眉清目秀,齒白唇紅,盡意隨心,屢勸不從…這些在我今後寫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呢。

同學們,如果你細心的去品味此書,你將會受益匪淺。

4樓:匿名使用者

孫悟空認為白骨精想殺唐僧,該死。

豬八戒認為孫悟空只是想出風頭而已

唐僧認為悟空殺錯人了,濫殺無辜

運用對比

使文章更鮮明、具體、形象

西遊記第二十七回讀後感

5樓:匿名使用者

好了?讀了這個故事,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不要被別人的外表所蒙蔽專,關鍵是要看內心是怎樣的

屬!其實,從故事中的這些人物身上我看到了現代人所具備很多人性和社會性。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不要像唐僧、豬八戒一樣,不動腦筋,不仔細觀察,人妖不分,這樣就容易上當,我們要向孫悟空學習,認真思考,仔細觀察,分清好人和壞人,像孫悟空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同時,我也感覺到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妖怪。一旦自己內部不團結,妖怪就會趁虛而入。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矇騙。有些人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利用各種卑鄙手段,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要分清是非,分清好壞,團結起來,才能戰勝任何**。

由此引申到乙個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麼我們就要團結起來,我們的民族才能強大、昌盛。

6樓:匿名使用者

讀了這個故事,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不要被別人的外表所蒙蔽,關鍵專是要看內心是怎樣屬的!其實,從故事中的這些人物身上我看到了現代人所具備很多人性和社會性。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不要像唐僧、豬八戒一樣,不動腦筋,不仔細觀察,人妖不分,這樣就容易上當,我們要向孫悟空學習,認真思考,仔細觀察,分清好人和壞人,像孫悟空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同時,我也感覺到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妖怪。一旦自己內部不團結,妖怪就會趁虛而入。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矇騙。有些人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利用各種卑鄙手段,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要分清是非,分清好壞,團結起來,才能戰勝任何**。

由此引申到乙個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麼我們就要團結起來,我們的民族才能強大、昌盛。

7樓:匿名使用者

感想:可惜孫悟空一心為主,俠肝義膽,卻抵不過豬八戒的幾句讒言。所以提醒我們很多時候遇到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情況,也不能聽信一面之詞,而是要多方面調查、多方面了解情況,才不會做另自己後悔的決定。

8樓:匿名使用者

讀《西遊記》第二抄十七回

三打襲白骨精能緊緊地bai抓住鮮明的主題,用生du動的語zhi句深刻地刻畫出人物dao的惡與善,正反兩方面性格.

文中的白骨精為了達到捕抓唐僧,吃唐僧肉長生不老的目的,喬裝打扮,變成**,老媼和老翁,接二連三來欺騙唐僧,以偽善一面引人上當受騙.幸虧有孫悟空這樣的金晴火眼看清妖怪及陰謀,出現了三打白骨精的場面,故事引人入勝,越看越想看.情節中也生動描繪了唐僧分辨不了善與惡,是與非,被假善一面迷惑,反責怪徒弟,把孫悟空趕走,最後還是落在白骨精手中.

我也從文中悟出乙個道理,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和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矇騙,特別在如今社會裡,有些人的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常常想方設法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種利益引誘你,又可能挑撥你和朋友之間的交情.所以人時時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西遊記精彩片段和賞析西遊記精彩片段加賞析

你自己選一下吧。美不美,鄉中水 親不親,故鄉人。黃袍怪變化後的形象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言語多官樣,行藏正妙齡。才如子建成詩易,貌似潘安擲果輕。頭上戴一頂鵲尾冠,烏雲斂伏 身上穿一件玉羅褶,廣袖飄迎。足下烏靴花折,腰間鸞帶光明。豐神真是奇男子,聳壑軒昂美俊英。這段詞寫得實在是妙,把乙個儒雅學士的形象...

西遊記第二回概括,西遊記第二回概括

第二回主要講菩提老祖傳授孫悟空道法,但猴子嫌那些道法不能長生而盡數不學,而後被打了三戒尺,到晚上去了菩提老祖屋裡學了長生道法和神通筋斗雲。後來在其他 面前賣弄地煞七十二變被老祖發現而趕下山,回到了花果山打敗了混世魔王,和眾猴嬉笑玩耍。孫悟空又名孫行者 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 齊天大...

西遊記點評,西遊記的點評

名人評價 西遊記 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 西遊記 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近代 西遊記 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 神話 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 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近代 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