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為琵琶路為弦,誰人敢彈
故事:話說張之洞在任湖廣總督時,駐地武昌,大利興利除弊,創辦漢陽兵工廠,開展洋務運動,為地方辦了一些事實,好事。一時聲望如日中天,成為洋務運動中的領軍人物,當年梁啟超年未及冠,遊歷武昌,這一日,梁啟超來到總督府,投遞名刺(相當於今日的名片),求見總督張大人,張之洞本人系科舉正途出生,見名刺上只題「新會士子梁啟超」,便有些不悅。
張之洞和梁啟超的傳世對聯
張之洞傳見梁啟超,梁啟超昂然而入,長揖不拜.看到梁啟超小小年紀,氣宇軒昂,張之洞不覺心動.一貫喜歡獎掖有志氣之青年人的張之洞決定考考梁啟超的才學.
略加思索,張總督口出一聯,要梁啟超對出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張之洞把天比喻作圍棋盤,星星比喻作棋子,顯示出開闊胸襟,梁啟超應口而答道:
「地為琵琶路為弦,誰人敢彈?「梁啟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樣表現出博大的胸懷。
張之洞手拈長鬚,微微頷首.眉頭一皺,張之洞又出聯道:」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孰為第一,孰為第二「 古代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濟(濟水)都東流入海,稱為「四水」,長江最長,排名第一。
春、夏、秋、冬四季,夏排第二。武昌古稱江夏,號稱九省通衢,向為湖廣總督衙門駐地.躊躇滿志的張之洞,以疑問的口氣,肯定地表達了「我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自負。
面對咄咄逼人的總督大人,少年才子梁啟超不緊不慢地接對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不趕在前不敢在後。儒、釋、道三教之中,儒排名在前;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排名最後.
梁啟超借「不敢在後,不敢在前」的謙虛之語,肯定地表達了在聲名顯赫在總督大人面前自己毫不畏懼、不卑不亢的態度.「
張之洞一聽梁啟超所對,不由大驚,心中暗暗讚許.張之洞問:「梁君所來為何?
」梁啟超答道:「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梁啟超引用唐代大詩人李白《上荊州長史書》原句作答,暗暗地恭維了張之洞一番.
見梁啟超答對得體,氣概非凡,張之洞遂青眼有加,賓主盡歡而散。
後來,梁啟超成為「戊戌變法」的中堅,得享大名,絕非偶然.當然,此是後話了。
關於民俗文化的對聯
2樓:陽城幹部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門第早逢春。
3樓:竺櫫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畫眉筆帶凌雲氣
種玉人懷用學才
南簷納日冬日暖
北戶迎風夏日涼
春風送暖千家樂
社國圖強萬世安
玉燕迎春春常到
金雀報喜喜迎門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金雞報曉
神犬驅邪
聞雞起舞
放犬緝私
4樓:匿名使用者
爆竹聲聲辭舊歲,鑼鼓陣陣迎新春
5樓:匿名使用者
春去春來春不老
福來福至福無雙
中國傳統文化對聯
6樓:百度使用者
端午的:插艾草清香縷縷飄九州,劃龍舟鼓聲陣陣傳四海。
7樓:似水如煙亭
新年新春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對聯!!!
中華傳統文化之對聯文化
8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文化: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的內容可以是寫景狀物,也可以是寫人敘事。
對聯的起源: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
對聯文化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的內容可以是寫景狀物,也可以是寫人敘事。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作為一種習慣,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稱為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部分對聯才需要押韻)。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歷史淵源-對聯的起源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
西晉時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
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現代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21世紀初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對聯的創作方法及規則
又對又聯
對聯的基本章法,是又對又聯。
對,是對立的兩個事物,或乙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聯,是兩者相互聯絡,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統一起來,表達乙個主題。
對 仗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絡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
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平 仄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斷定對聯的上下聯,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
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結 構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片語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單組,四字結構:
上聯:知足常樂;
下聯:能忍自安。
對聯上下聯的片語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片語,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片語,下聯也必須以偏正片語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片語結構。在謀篇布局對聯片語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片語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基本要求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5、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6、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之對聯
9樓:精銳學科老師
九萬里風鵬正舉,五千年雲鶴長鳴
雞肋宦情,直欲衣冠同古樸;羊腸世路,肯教蹤跡溷塵囂.
寄語北山,不聞出世成高隱;垂綸東海,非是逢人說好休.
官畏折腰思避世;門嫌近市卜深林.
萬里江湖歸致政;百年菽水付終天.
一丘自適抽身易;四海為名致政難.
仕路多艱,逢人不必識顏面;東蘺可醉,送酒何須問姓名.
憂時白髮盈梳短;夢裡青山引路長.
勾漏宜從,好辭爵位免塵累;迷津可渡,莫逐輪蹄負歲華.
行需塢杖坐**,逍遙歲月;漁不垂竿樵謝斧,笑傲乾坤.
種樹書成,門栽多柳希元亮;傳家經在,身臥東山慕謝安.
散步東園,開卷漫吟新賦草;掛冠神武,焚封不齒舊彈章.
10樓:熱心網友
嗯!不錯,對聯,是中國自古以來獨有的文學體裁和格式,是世界上其它國家所沒有的對聯文化
11樓:孫曼珍應茗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
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巧,平仄協調,內涵豐富,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體現了我國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為社會各階層所喜聞樂見。
對聯始於五代十國,興盛於明清兩代,發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對聯了。
中國對聯與根植在中華民族深層文化當中的「陰陽平衡」觀念。
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
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對聯起源於秦朝,古時稱為桃符。相傳古人將「桃
枝」插於門上以避鬼魅的風俗而來。
對聯起源於我國古典詩詞,源頭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對偶句。商周兩漢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盛唐以後,律詩、律賦的結構已臻於盡善盡美,對聯就是由格律詩中的對偶句和駢賦中的儷句發展而來的。
對聯起源於我國古典詩詞,源頭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對偶句。商周兩漢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盛唐以後,律詩、律賦的結構已臻於盡善盡美,對聯就是由格律詩中的對偶句和駢賦中的儷句發展而來的。
有關大鵬展翅的詩有關大鵬的詩句需要註明出處
李白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裡的水。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孔子還說過 後...
世界各國的國花 國樹 國石,中國的國花,國鳥,國石,國樹,國獸是什麼
中國的國花,國鳥,國石,國樹,國獸是什麼 中國的國樹 國花 國山 國獸和國球都是什麼?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 國花,是將分布在 中國國花 牡丹 中國國鳥 丹頂鶴 中國國石 壽山石 中國國樹 銀杏樹 中國國獸 大熊貓 中國的國花 國鳥 國石 國樹 國獸都沒有評選出來 國獸我認為應該是大熊貓 梅花...
什麼什麼石出,有關什麼的石出的成語
水落石出 shu lu sh ch 宋蘇軾 後赤壁賦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自然就會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拼音 shu lu sh ch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宋 蘇軾 後赤壁賦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舉例造句 水山,不要急。事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