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串 木魚 鐘 鼓 燃香的作用

2021-03-18 13:37:05 字數 6036 閱讀 3699

1樓:匿名使用者

【念珠】念佛時所使用的記數珠。

【念珠】

是佛教的法器,又叫做「數珠」,梵語pasakamala。一般用香木製作,也有用玉石、瑪瑙、菩提子等製作的。用繩索把小圓珠貫穿成串,隨身攜帶,以便念佛、誦咒時計數,調伏身心。

一串念珠的數目,以一百零八顆為常見,其象徵意義是破「百八煩惱」,證「百八三昧」。也有多至一千零八十顆或少至十四顆的。《舊唐書·李輔國傳》載:

「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暇,手持念珠。」淨土宗強調持名念佛,常用念珠計數。唐代飛錫和尚以出入息計數念佛,他說:

「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念佛三昧寶王論》)【木魚】以木製成的魚,在讀誦**時叩擊之。據說魚類晝夜常醒不眠,今以木雕刻成魚形而叩擊之,目的在警惕世人不可昏沉懶惰,應該晝夜精勤修行佛法,直至成功為止。

【木魚】

「木魚」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時候稱為它為「木魚鼓」、「魚鼓」,或者是「魚板」。

「木魚」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據說:從前有一位比丘,因為他違背了**的教誡,下一世便轉生為魚類。那條魚在背上生了一棵樹,於風濤激盪的時候,痛苦難忍,一至於流血。

後來他的**從海上經過,憐憫他所受的痛苦,就為他啟建了一場水陸法會。所謂「水陸法會」,就是供養「四聖」、施濟「六凡」的「無遮法會」。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場「水陸法會」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脫離了魚身。

他的**依照罪僧的遺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樹,刻成了魚的形狀,懸掛在寺院裡,用以警示僧眾們。——(此說存疑。)

另外,據百丈清規注和佛教儀式須知這兩種典籍說:「相傳:魚類目不闔睛,晝夜常醒;所以佛門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魚的『木魚』,在讚誦時敲擊它,以便警惕大眾不要昏沉懈怠。」

又據釋氏要覽(又名佛學備要)說:「五分比丘問佛:用什麼木料作犍槌(「犍槌」亦作「犍椎」)?佛回答說:除了漆樹,其他的木料只要能夠響的,都可以用它去做。」

「木魚」的雕製方法,是先把一塊木料雕成木魚的粗略形狀(毛坯),然後把內部挖空,再把外形刻出頭尾和麟甲。外表塗上經漆,再用金、黑兩色,點睛畫麟。它的體積,比較小的口徑只有兩、三寸,比較大的口徑有一尺甚至於兩、三尺。

「木魚」的形狀,最初的一種是挺直的長魚形,這種「木魚」,通常都稱它為「梆子」。這種梆子懸掛在寺院的齊堂,或者是庫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眾時敲擊它。後來又演變出一種圓形的「木魚」,這種「木魚」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裡,在讚誦時敲叩它,以便節制聲調,並提醒心神。

在圓形的「木魚」中,不僅有首尾相接的單魚形和雙魚形,後來更出現了一身二頭的龍形木魚。據說這是取乎「魚化成龍」,以表「轉凡成聖」的意義!

大形的「木魚」,放在桌墊上敲擊。小形的「木魚」則拿在手裡敲叩。

執持「木魚」的姿式是:不敲時,雙手扶持;魚椎在「木魚」之外,兩食指與兩大指挾住,其餘六指托之。

敲擊「木魚」的姿式是:左手拿魚,右手拿椎。執魚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

執椎也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魚椎頭與木魚頭向上相對。兩手好像合掌的樣子。

這叫做「合掌魚子」。

敲擊「木魚」,要用力平穩,不可忽輕忽重,忽緩忽急。如果須要快敲,應該由緩入急,漸漸加速。【香】

「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之一,它具有流布芬芳、消除穢氣,驅逐蚊蚋、正念清神、表伸誠敬等作用。——僧史略雲:「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為信心之使也」。

「香」有「末香」、「線香」、「瓣香」等多種。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香末可以點燃薰嗅,也可以加入油料,塗抹人身袒露之處,以防蟲咬。所以也叫做「塗香」。

「線香」是條狀的香枝,它也叫做「仙香、長壽香」。據禪林象器箋「器物門」說:「或言仙香;雜抹眾香,加糊粘造之。其炷煙長久,故稱仙香;又雲長壽香。其製纖長如線,故稱線香」。

「瓣香」就是香檀木的碎塊,因為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叫做「瓣香」。又因為上等檀木乃是香中之極品,所以「瓣香」也叫做「大香」。——不過古今以來,一些長老尊宿們,在拈香發語時,不論持用那一種香,多半都要說「此一瓣香……」。

另有所謂「中香」、「信香」兩個名詞,那並不是另有其物。據禪林象器箋略說:「中香者:

謂大香一片,中香二片也。信香者:開法出世,齋香寄師,通嗣法之信,此言信香」。

又祖庭事苑雲:「託香而表信也」。

還有一種叫做「盤香」的香,它是用特長的「線香」,在幹硬以前,彎成重疊的環狀,以便持久點燃的「香環」。

更有用較長的「線香」,在它幹硬之前,彎成「福、祿、壽」等字形的「福壽香」。那是在喜事慶典的場合中使用的。

在密教的法事裡,由於「三部、五部」的分別,所使用的「香」也不一樣。按其儀軌來說:「佛部」用「沉香」、「金剛部」用「丁子香」、「蓮華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羯磨部」用「薰陸香」。

再者:由於「香」的動用行使不同,後而有其不同的名謂。例如佛前焚香,叫做「燒香、拈香」。

舉行法事,頒賦眾僧,叫做「行香」。吊掛屋室,薰除穢臭,叫做「懸香」。朋侶雅會,比試香質優劣,叫做「斗香」。

世界上最寶貴最奇妙的「香」,是佛住世時印度的「牛首栴檀香」。首楞嚴經卷三曾說:「此香若復燃於一銖(二十四銖重為一兩),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

因為世間除了佛的福德之外,再沒有人堪當受用那種妙香,所以在佛減度之後,那種檀木也就不復出現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燒香供佛,當然是一種誠敬的禮儀、福德的莊嚴。不過我們還要能夠藉物微心,體認自性的功德。——觀心論說: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薰諸臭穢,斷無明惡業,悉令消減。其正法香有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

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外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

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察常明、通達無礙。如是五香,最為上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以智慧型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

今時眾生,愚痴鈍根,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雲何可得」?【鐘】

「鐘」是佛教的「犍椎」之一,當初僅僅是作為集眾之用的,所以也稱為「信鼓」。——印度在還沒有「鐘」的時期,多半是敲擊木製的犍椎集眾。

「鐘」也是報時之器。「鐘」本來只有「梵鐘」和「半鐘」兩種;「梵種」就是所謂的「大鐘」,又稱為「釣(吊)鐘、撞鐘、洪鐘、鯨鐘」等等。「半鐘」的體積只有「梵鐘」的一半高度,所以稱為「半鐘」。

「鐘」的體積大小,有它一定的標準。古代的大型「梵鐘」,據廣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記載:京師西明寺(唐高宗敕建,在今陝西西安市)之「鐘」,高一丈五尺,逕九尺二寸,厚九雨二分,重二萬二千貫(一貫為三·七五公斤。

普通的「梵鐘」,高約四·五尺,逕約二尺左右。(上述的尺碼,不知道是不是現今中國尺寸。

「鐘」的質料:「梵鐘」多用青銅鑄造,「半鐘」多用真  鑄造。「真」也叫「石」,是一種銅屬的礦物;冶煉之後,視之如金,赤而不黑。近世以來,已見有鐵造的「鐘」了。

「梵鐘」懸掛在「鐘樓」頂層,「半鐘」則吊在佛堂後門簷下。寺院中置有專司「曉鐘、昏鐘、齊鐘、定鐘」四時鳴鐘的「執事僧」——「鐘頂」,按時敲叩。

古昔時代,除了已有知道印度有「鐘」之外,在當時我國似乎也有「鐘」,只是缺少足資考證的文獻而已。據廣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說:有「大同二教鐘銘」(同武帝制)、「大唐與善寺鐘銘」、「京都西明寺鐘銘」(唐麟德二年造)。

又洛陽伽藍記序有說:「周室京城表裡,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落,鐘聲罕聞。」

另據高僧傳第二十九卷:「智與傳」說:「隋大業五年,興住京師禪定時,司「時鐘」之役」。

又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有「文殊菩薩曾在五台山鐘樓谷化現「金鐘寶樓」」之記事。

根據以上所引述的許多資料顯示:後周以降,我國歷代人士曾經不斷鑄「鐘」。

「鐘」對於修道,有大功德。據敕修清規法器章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味。」又經典中說:「洪鐘長聲覺群生,聲遍十方無量土。」

又增一阿含經說:「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

又付法藏傳卷五說:「古日支國王,因與安息國戰,殺人九億。因惡報故,死後化為千頭大魚,劍輪繞身砍頭。隨砍復生,極痛難忍。往求羅漢僧長(常)擊鐘聲,以息其苦。」

又高僧傳(智興傳)說:「有一亡者,通夢其妻曰:「我病死,生於地獄,幸賴禪定寺僧智興鳴鐘,聲震幽冥,同受苦者,一時解脫。」」

又大唐西域記卷一說:「迦膩色迦王受惡龍請,建寺鳴鐘,息其嗔心。」

俱舍論及佛祖統記(智者傳)也說:「人命將終,聞擊鐘磬之聲,能生善心,能增正念。」

又祗圓圖經大略說:「祗園精舍無常院中,有銀鐘、頗梨鐘(可能是「琉璃鐘」或「水晶鐘」)各四座(臺)。銀鐘放置無常堂內,此堂乃病僧所住。

僧病垂危,鐘即自鳴,音中宣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僧聞音已,苦惱即除,如入三昧,得生淨土。

——銀鐘為忉利天王釋擔桓因所造,頗梨鐘則是月宮天子所造。及至佛滅度後,二鍾各自遠天界。」

因為「鐘」有這許多的功德,所以佛教徒應該尊重它。因此,凡是敲鐘的人必先默誦「願偈」(即「鐘聲偈」)。雜喻經「偈」雲:

「所在聞鐘聲,臥者必須起。」古德也說:「聞鐘聲不起,**善神嗔;現前滅福慧,後世墮蛇身。

」敲鐘用的「鐘椎」又稱做「杵」。「鐘」的敲擊板眼,隨著「門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沒有統一的規定。就是常見的「百八鐘」的**,也是不盡一致的。

據我國的世典群談採余說:「鐘聲晨昏叩一百八聲者,一歲之義也。蓋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氣,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數。

」這個說法乃世俗所杜撰,與佛教無關。又有佛門中人說:「鳴鐘一百八下,以醒一百八煩惱之睡也。

」此說也不見經傳。【鼓】

「鼓」的名字,有很多經典中可以看到;例如:中阿含經第二十五苦陰經、金光明最騰王經第二夢見金鼓懺悔品、法華經第四提婆達多品、大般涅槃經卷上、新華嚴經(八十一卷,實叉難陀譯)第十

三、五分律第***典籍,都曾經提到過「鼓」。

「鼓」有很多的型別和稱呼:比較小的叫「應鼓」,比較大的叫「藪鼓」。有足的叫「足鼓」。

貫柱(插柱)的叫(楹鼓)。懸擊的叫「懸鼓」。附柄執搖由耳環自擊的叫「鞀鼓」、「靴鼓」,或是「搖鼓」。

形狀像漆桶,兩端(兩面)都敲擊的叫「羯鼓」。形狀類似「羯鼓」,但身粗而短,用手指觸擊的叫「揩鼓」、「折鼓」、或稱「答臘鼓」。頭粗面廣而腰細,擊打兩類的叫「震鼓」、「腰鼓」、「漢鼓」,或稱「雞婁鼓」。

除了這些以外,在文獻通考(元馬端臨撰,明王圻續,清乾隆時別繼。)一書中,還有更多的名目。

我國古代也早有了種種的「鼓」類,其中有一些是我國的先哲們自己創造的,有一些則可能是從西域流傳過來的。

「鼓」的資料,初期有「金(金屬)、玉、木、石」等種種製品。一直到現代,則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馬、豬皮等製造了。用金屬製造的叫「鉦鼓」,用石料製造的叫「石鼓」,獸皮製成的稱為「皮鼓」。

在佛門中,「鼓」的用處:據釋氏要覽(又名佛學備要)中說:「五分律雲:

「諸比丘布施,眾不時集。佛言:若(或)打犍椎,若(或)打鼓吹貝。

」若食時擊者:欏嚴經雲:「食辦擊鼓,眾集撞鐘。

」若說法時敲擊者:僧祗律雲:「帝釋有三鼓,若善法堂說法,打第三鼓。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佛陀住世時期,「鼓」本來是在「誦戒(布薩)、用餐、聽法……」等場合,敲打集眾用的。後來才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時,規定擊鐘鳴鼓,作為號令。

更進而把「鼓」加入了讚誦的行列,配合唱念,譜成曲調,作為「伎樂供養,莊嚴道場」;以音聲作佛事,助發大眾的誠敬心念。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通常都是以木為彀、用牛、馬、豬的皮作面,形狀類似矮桶式的。大型的「鼓」多半懸掛在鼓樓中,或大雄寶殿的簷角下。中、小型的「鼓」,則配以「吊幢」,架放在鼓架上,以備讚誦唱念之用。

「手鼓」(最小的鼓、或有柄的小鼓)則於離位行進時執持敲用。

大鼓的敲法:右手執槌(桴)打鼓,左手執槌敲吊鐘,敲打的時候,必須注意「節拍、板眼」,不可錯亂。

「手鼓」的拿法和敲法是:不敲時,兩手捧持;椎橫擺在鼓的外面,用兩食指與兩中指托住,兩大指挾在鼓內,其餘四指(兩無名指與兩小指)環擺著。——這種姿式叫做「捧月手鼓」。

敲擊時左手持鼓,右手執槌。持鼓是以左手大指和食指,中指託之。執槌是以右手大指、食指和中指合持,向內敲之。

另有一種如團扇形有柄的單面「手鼓」,則用左手握持其柄便可。

以上所介紹的敲擊法,都是現在所常見的普通的打法。另外,大陸時期叢林中的日常生活、說法、上堂等活動的鼓板,我們大略的列舉於後:

一、法鼓。

二、登座鼓。

三、茶鼓。

四、齋鼓。

五、問訊鼓。

六、放參鼓。

七、昏鼓。

八、曉鼓。

九、更鼓。

十、浴鼓。

十一、普請鼓。

十二、火鼓。

以上這些鼓板,現在台灣的寺院中,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佛珠手串哪個牌子好,佛珠手串什麼牌子的好

親,您買佛珠又不是買衣服,怎麼會看牌子啊?佛珠屬於文玩,只談材質品相。上的東西質量還是不怎麼放心,建議去古玩市場去淘,記得帶上乙個懂文玩的去幫你參考,不然要吃虧哦。思雨佛珠,天貓的,比較便宜,珠子品相比較好。之前mai過一串 觀月 星月菩提的。佛珠手串什麼牌子的好 比如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等這些非常...

佛珠的說法佛珠手串,佩帶有什麼講究和說法?

l 古印遺風 佛珠的起源 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目的珠粒,於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其梵文原語包括四種意義 一 pasaka mala,音譯是 缽塞莫 意譯作 數珠 二 aksa mala,音譯是 阿叉摩羅 意譯作 珠謦 三 japa mala,音譯是 渣巴摩羅 意譯作 ...

求佛珠腕串的繩子打結方法,佛珠手鍊彈力繩怎麼打結

金剛結。還有就是如意結。如意結你可以去問問賣十字繡的店家。金剛結就是 繩子對齊,在手指上繞3道,穿引過去就好了。這個是別人告訴我的,說是 喇嘛教她的 佛珠手鍊彈力繩怎麼打結 佛珠手鍊彈力繩推薦 吉祥結 打法,非常精緻美觀,步驟如下 1.首先準備一條線,將線的左右拉成兩個耳翼。2.將下方兩條線繩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