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是什麼?

2021-03-19 00:24:51 字數 5219 閱讀 4169

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乙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公尺,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裡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乙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裡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硃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裡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櫃裡除濕,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2樓:愛在春暖花開

端午的習俗主要有:賽龍舟、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蘭)、佩香囊、放紙鳶、盪鞦韆等。

1.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掛艾草與菖蒲: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3.食粽子: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久遠,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公尺、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

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為「放殃」。 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樓:沒錯這是暱稱

時至今日,端午節

仍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沿襲二千多年,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端午節的現代意義,除了愛國精神外,還有衛生防疫。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

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藥)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

「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乙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公尺,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裡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乙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裡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硃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裡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櫃裡除濕,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6樓:賢

1、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4、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5、長命縷

長命縷是端午節的一種配飾,用五色絲線結成手繩,可懸於門首、掛於床帳,或戴于孩子脖頸、繫於手臂上,可以避災除病、延年益壽。

6、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7樓:竭梓維平培

端午節的

各種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

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

屈原投江

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

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

成龍形的

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

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

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

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

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

,以草木灰

水浸泡黍公尺

,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

廣東鹼水粽。3.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

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

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

五色絲線

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

榴花、蒜頭、

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

艾虎;製成花環、

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

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

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

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

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

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有乙個水上運動賽艇,跟我國的端午節賽龍舟很像,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同乙個運動,只是造型不一樣,是這樣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專門設立的乙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差不多主要有吃粽子,劃龍舟,還有大門掛艾草。端午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菖 打...

關於端午節的小詩(習俗),端午節的習俗及相關詩句

關於端午節日的詩句古詩 端午 東水遊龍岸化舟,逆水爭行百景愁 溪下箬竹青葉涼,農家小舍溢粽香。端午節的習俗及相關詩句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有,竟 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我們那端午節吃炒麵還抄有荷包 bai蛋,門上兩邊插艾葉,房子裡外四周du還有家裡面灑上 zhi石灰...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 五 重午 午日 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