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喬木巨像
帶銀牛角體現苗族的圖騰崇拜。
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影象。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水牛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兄弟。
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銀角是牛角的圖樣造型。水牛是稻作農耕的主力,水牯牛又是祭祀祖先的犧牲。
傳說苗族的先祖蚩尤就是頭有角的。據《述異記》記載:「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觚人,人不能向o」苗族認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動物。
雷山苗族常常會把牛稱為「牛媽牛爹」,逢年過節也不會忘了款待牛,要給牛吃酒肉和糯公尺飯。他們從銀匠那裡取回新打製的銀角時,除了付給工錢外,還要送糯公尺飯等,以示感謝銀匠給自家製成了吉祥物。
2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型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戶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烏高。是苗族遠近聞名的銀飾之鄉,其中以麻料最為專業,其百分之85的都是銀匠,傳說,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時期的苗族國家「南紹王國」的王室銀器局之後。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貴州黔東南苗族婦女的銀飾非常精美,尤其體現在銀帽上的銀角。這些銀角以地域分為三種型別,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調型。
西江型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公尺。西江型銀角因體積大而頗具特色,其寬約85厘公尺,高約80厘公尺,飾件高度往往超過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稱一絕。姑娘們佩戴時還要在銀角兩端插上白雞羽,雞羽隨風搖曳,使銀角顯得更為高聳,巍峨壯觀中兼有輕盈飄逸之美。
西江型銀角造型簡樸,線條明快,最具古風。
施洞型銀角又稱銀扇,因其在分叉的兩角間均勻分布四根銀片,頗似扇骨而得名。銀角主紋亦為二龍戲珠,龍、珠皆單獨造型製作,用銀絲同主體焊連。兩角頂端為錢紋,四根銀片高過兩角。
頂端為蝴蝶,蝶口銜瓜公尺垂穗。銀片間立六隻鳳鳥,展翅欲飛。各型銀角中,施洞型銀角造型最繁複奢華,製作亦最為精細。
佩戴者行走時,銀角上龍鳳顫動。同為銀扇形的舟溪苗族銀角,兩角間數根扇片,無裝飾,薄而輕。
排調型銀角同上述兩種銀角有所區別。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針,而是靠銀片緊裹頭帕起到固定作用。其二,銀角似角似羽。
兩角一分為二,遠觀似角,近觀如羽。正中開出一支,頂端則明顯為變形銀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雞羽。
造型主題的含混衝突,是根植於造型者宗教觀念中萬物有靈多元表現意識的物化。經實地考察,排調型銀角流行地域亦為巫術發達地區,當地敬奉的神祗共148種。
3樓:錫啦a罐
其實那不是牛角,是鳥的羽毛。據學者研究, 中間代表光芒,兩側像牛角的其實是 鳥。解讀為:雙鳥朝陽。
苗族牛角頭飾有什 麼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婦女頭上喜戴各種銀角,形似牛角狀,又叫水牛角或者龍角.並在各種服飾中裝飾這種龍的圖案.
銀角(即銀牛角)是苗族婦女的乙個珍貴的裝飾品,是在跳蘆笙,跳銅鼓舞等盛大節日活動和出嫁之時才戴一下,平時都珍藏著.據苗族老人說:戴"銀角"的緣由也同穿"雄衣"(ud bad)一樣.古時男子嫁到女子家去,出嫁時須把出嫁男子打扮得漂亮和威武一些,怎樣才威武雄壯呢?
他們覺得,動物中的水牯牛,壯實魁偉,且配有兩隻曲長剛勁犀利的觸角,可謂雄壯威武了.所以古時苗族的出嫁男子除了穿上漂亮的"雄衣",還按水牯牛的觸角形狀給出嫁男子的頭頂上配一對角,以示男人的威武雄壯,能抵禦強敵.後來出嫁的物件改變了,但這種古老的裝飾也仍然沿用不變.
苗族吊腳樓屋頂上的牛角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帶牛角體現苗族的圖騰崇拜。 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影象。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
苗族的風俗習慣和禁忌
6樓:王子來自異時空
一、苗族風俗習慣
1、服飾
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飾為頭纏布帕,雅酉一帶為花帕,其餘地區為青帕,帕長 1~3公尺長,戴多層「人字形」。身穿對襟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腳。衣料多為自織「家機衣」顏煞費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
苗族婦女衣 較為複雜,頭帕顏色與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為拆疊式,由前額向後腦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圓形,似古代官婦髮髻。雅酉一帶婦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區別,層層相疊,如峨冠秋菊。婦女衣服一律滿襟,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衣領。
褲短而大,腰繫圍裙,胸前、袖口、圍裙、褲腳習慣滾邊,繡花或排紗,並加欄杆於其間,五光十色,焯爍眩目。夏天,青年男女喜戴羊毛斗笠,腳穿麻板鞋。
首飾是苗族婦女喜愛之物,種類繁多,造型美觀,有 金飾、銀飾、恫飾、玉飾之分,以銀飾最為普遍。銀飾有 銀帽、銀盆、鳳冠、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鑑、扣絆、銀花、銀牌、披肩之別,以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為常戴之物。各種銀飾又有不同造型,項圈就有輪圈、扁圈、盤圖等。
耳環有瓜子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圓圈耳環、龍頭耳環、粑粑耳環等。苗族婦女每當出嫁、串親、做客、趕集、節日赴會等均佩戴銀飾。
解放後,苗族服飾逐漸改變,現除吉衛、補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馬庫等鄉鎮穿苗裝者居多外,其餘鄉鎮男女青年衣著,與漢族無甚區別。
2、飲食
吃的均以大公尺為主,其他雜糧逐步轉作為食品工業原料或牲畜飼料。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公尺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這和湘西禁忌裡第一條矛盾啊,這可咋辦,那我們自己買菜時就不要買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萊餚除自產的新鮮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醃製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湯、酸辣子、醬辣子等,均為苗家常菜。苗家歷來好客,來了客人總要以酒肉相待,酒有糯公尺酒、包穀酒,肉有豬、牛、羊、魚,雞,鴨等。苗鄉平時買魚肉不方便,為避免客人到後臨時張羅不周,因而,一般人家均用特殊方法醃製酸魚、酸肉、臘肉待貴客。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肉食豐富,隨時可買,醃製酸魚者少,酸肉已無人醃製,招待客人的酒菜與漢族無甚差別。
[miáo zú]
苗族鎖定
苗族,是乙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1-3] 。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3]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1]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3] 。
在2023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1] 。
苗族女人頭上的銀飾叫什麼?
7樓:學院派魚多多
苗族銀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護頭花、銀頂花、銀瓢頭排等。
一、銀童帽飾屬於頭飾,通常釘在童帽上。
二、貴州苗族銀角,以地域分為三種型別:西江型、施洞型、排調型。
1、西江型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公尺。
2、施洞型銀角又稱銀扇,因其在分叉的兩角間均勻分布四根銀片,頗似扇骨而得名。
3、排調型銀角,銀角似角似羽。兩角一分為二,遠觀似角,近觀如羽。正中開出一支,頂端則明顯為變形銀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雞羽。
三、銀帽分為三種型別:重安江型、雷山型、革東型。
四、銀圍帕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將散件銀飾固定在頭帕上;另一種則整體為銀製,內襯布墊或直接固定在頭上。
五、苗族銀髮簪式樣極多,雖然同樣是花,但單瓣、複瓣,或束或簇,繁簡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六、插針的型別:有葉形銀插針、挖耳銀插針、方柱形銀插針、錢紋鑲珠銀插針、幾何紋銀插針、「壽」字銀插針、六方珠丁銀插針等等。
七、銀耳環:分懸吊型、環狀型、鈎狀型、圓輪型四種。
8樓:蘇澈柔
好像沒什麼統稱~~
只是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還有它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
9樓:匿名使用者
叫頭飾。
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與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乙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乙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
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
苗族風俗有哪些?
10樓:一眼萬年
一.節日習俗:
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
四月初八吃烏飯,紀念楊再思,也有傳說是紀念要一妹烏飯用樹葉煮成,要提前將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烏飯;近處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給她們送去。此俗僅限於楊姓。
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掛紙、燒香。一般都將家譜曬一次。
十月初二過"小年",要殺老鼠吃。
二.信仰習俗:
敬奉楊公再思。過去,鄉境內有飛山廟16座。每年秋天舉行盛大的慶廟活動。
唱幾天幾晚人戲,其中"扛華山"和"打求財"等是每次必唱的節目,主要內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慶廟期間,要擺豬首、裝香、燒紙。
過去祭祖要殺牛,以自然寨子為整體,舉行殺牛儀式,牛內臟用來祭祖先然後每人帶乙份肉回家。
敬奉幡蝴,傳說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三.待客習俗:
苗嶺山區的苗族,有"分雞心"的習俗。每逢佳節,主人便把客人請到家。吃飯時,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就會把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
但客人不能獨自享用,必須與在座的老人同享。這樣說明你大公無私、辦事公道,願為他們服務,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則,就會失去威信,也不會得到他們的幫助。
苗家以雞、鴨為招待客人的佳品,而雞心、鴨心又是最貴重部分,把雞心讓給你,就說明已把"心"交給你了,而在座的人也等著你"心"交給他們,這樣便於一道工作,互相幫助。
四.婚俗:
拔雉毛廣西苗族小夥子向意中人求愛,在蘆笙上插上一支美麗的野雞毛,對著姑娘吹起動聽的曲子。小夥子舞動著蘆笙使野雞毛輕拂著姑娘的臉頰。假如姑娘有意,就隨手撥下蘆笙上的野雞毛;反之,就不拔而轉身走開。
踩腳也叫"踩妹腳"。是廣西桂北大苗山一帶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愛情的一種方式。苗族青年在傳統節日裡,通過跳蘆笙、踩堂舞、對歌等形式選擇了意中人。
經過"踩腳"確定了戀情,便可頻繁幽會,互贈信物,然後就由雙方父母商定婚期。
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農曆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日,節日期間,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青年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公尺粑作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公尺粑。
我國少數民族:
壯族 zhuang/zh
滿族 man/ma
回族 hui/hu
苗族 miao/mh
維吾爾族 uyghur/ug
土家族 tujia/tj
彝族 yi/yi
蒙古族 mongol/mg
藏族 tibetan/za
布依族 buyei/by
侗族 dong/do
瑤族 yao/ya
朝鮮族 chosen/cs
白族 bai/ba
哈尼族 hani/hn
哈薩克族 kazak/kz
黎族 li/li
傣族 dai/da
畲族 she/sh
傈僳族 lisu/ls
仡佬族 gelao/gl
東鄉族 dongxiang/dx
高山族 gaoshan/gs
拉祜族 lahu/lh
水族 sui/su
佤族 va/va
納西族 naxi/nx
羌族 qiang/qi
土族 tu/tu
仫佬族 mulao/ml
錫伯族 xibe/xb
柯爾克孜族 kirgiz/kg
達斡爾族 daur/du
景頗族 jingpo/jp
毛南族 maonan/mn
撒拉族 salar/sl
布朗族 blang/bl
塔吉克族 tajik/ta
阿昌族 achang/ac
普公尺族 pumi/pm
鄂溫克族 ewenki/ew
怒族 nu/nu
京族 gin/gi
基諾族 jino/jn
德昂族 deang/de
保安族 bonan/bo
俄羅斯族 russ/rs
裕固族 yugur/yg
烏茲別克族 uzbek/uz
門巴族 monba/mb
鄂倫春族 oroqen/or
獨龍族 derung/dr
塔塔爾族 tatar/tt
赫哲族 hezhen/hz
珞巴族 lhoba/lb
我總是鑽牛角尖,為什麼,為什麼我老鑽牛角尖?
有些事你轉變下思路就可以了 回答喜歡鑽牛角尖的人的心理 陷入生活的單一性,缺乏變通的思維 生活其實有多面性 多選擇性 過於看重成敗,缺乏成長型思維 被固定型思維所限制。1 陷入生活的單一性,缺乏變通的思維 生活其實有多面性 多選擇性。其實生活永遠不止一種選擇,生活的多面性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為什麼我老愛鑽牛角尖,怎麼辦,我很愛鑽牛角尖,怎麼辦?
性格決定的,多培養各種興趣愛好 給自己找點事幹 會慢慢好起來的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喜歡鑽牛角尖的人的心理 陷入生活的單一性,缺乏變通的思維 生活其實有多面性 多選擇性 過於看重成敗,缺乏成長型思維 被固定型思維所限制。1 陷入生活的單一性,缺乏變通的思維 生活其實有多面性 多選擇性。其實生活...
苗族的 上刀山 表演,是真的刀子嗎 為什麼走在哪卻沒事
需要勇氣還得需要能力,人家肯定是訓練出來的咯!比如說先走走乙個棍子啊 然後面積逐漸變小 然後就走刀子咯!是真的,但那是要有勇氣的人才能辦到 苗族可以帶刀嗎?只有在規定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域裡可以帶 不過隨身帶個瑞士刀之類的也很正常,到時候遇到危險就拿出來擋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不要防衛過當,否則得不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