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浪漫櫻花戀家
在清朝那會兒,出現了「道」這個行政單位。這是個什麼東東?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集裡聽到這個知府,那個知府的,那你知道「道」和那「知府」哪個權利更大呢?
先來說一說這「道」是怎麼來的吧,其實「道」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的「道」還不完善,都是臨時差遣,並沒有什麼固定的品級。在清朝初期的時候基本也延續了明朝守、巡兩道的制度,但也不怎麼完善。
不過到了乾隆這會兒,「道」逐漸成了實官,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品級,也就是正四品。與此同時,有許多專職道元沒有地域的劃分,比如糧道、河道、海關道等。
當然到了這會兒,「府」已經比不上「道」了,單從品級來說,「府」為從四品,「道」為正四品。而且到了後期,隨著「道」掌握的權利越來越大,官的級別越來越高,已不是府能比得上了。
到了清中後期時,「道」的權利越來越大。密摺封奏的權利都有。而且有的道台能管理一府,實力再大點數府都可以管理。比如比較著名的台灣道。
到了清朝乾隆後期那會兒,台灣道甚至可以管理整個台灣,可見它的權利有多大。在台灣被提公升為台灣省之前,「道」一直是台灣的行政機構。其他地方也基本都有了道一級的行政單位。
比如山西省的雁平道,河南的河北道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行政機構。
如此看來,「道」確實比知府地位高,掌握的權力也更大。
2樓:課文你來說
清朝的道臺比知府大,道臺是在總督、巡撫之下,而比知府要高的乙個官職。在清朝時期品級不是固定的,通常來說是正四品**,但是乾隆、嘉慶年間准許道員密奏朝廷,加強了道臺的地位,實際上道臺的官階可以達到三品乃至二品。
1、道臺衙門專管一項事情,河道、糧道、鹽道等。從三品、四品。糧食局、河務、船務等部門長官。
2、知府管一城、一府民政、刑事、錢糧、派勞役等所有民務事,四品。小市市長。
3樓:使用者多好
清朝**中的「臺」並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對某種職位**的尊稱。有資格被稱為「臺」的大人中,級別最高的要算總督,之後依次為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
道員是介於是省(總督、巡撫)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臺」是對道員的尊稱。道員原則上為正四品,其職責並不固定,有管理糧儲的糧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也有作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員。
4樓:花兒笑了和我
道臺是民間老百姓對道員的尊稱!在省與府之間,是四品**,也有特例,在二品官級的也有!有糧道,布道,茶道之分!
知府一般是五品官,也有四品的!盛京和北京的知府就是二三品官級!知府是乙個地方的主要負責人!
有主政一方的實際權!一般來看,大多數道臺比知府高一級!
5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
在清朝時期,道臺也叫做道員,是巡撫和知府之間的乙個地方性長官,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道臺的官職品級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才把道臺的官階品級統一定為正四品官職。
清朝的時候,在各個省裡面都會設定有道臺這個官職,有專門監管一省糧食的督糧道臺,簡稱糧道,也有負責河工修建的河道。
道臺這個職位很多時候是由乙個地方的掌管兼任,比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和茶馬道,一般都是由當地相同品級的**來兼任。
6樓:匿名使用者
道臺官大————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乙個地級市的市長,因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
道臺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又稱道員)
在清朝,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2023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
原則上,道臺為正四品**。但實際操作中卻有特例,而駐外道員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
清代的地方機構分「省、府、縣」**。省的最**員為總督和巡撫;總督為正二品,巡撫為從二品。知府最初為正四品,後改為從四品。知縣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7樓:匿名使用者
道員是介於是省(總督、巡撫)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臺」是對道員的尊稱。道員原則上為正四品,其職責並不固定,有管理糧儲的糧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也有作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員。
知府為四品官,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乙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時期的官制是由省,府和縣官來組成的。
道臺具體的職位是在省以下府以上的,道臺是省下派的乙個機構,屬於對省負責的。
具體道臺的官職是正三品的官職,是比知府大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道臺是正式品,道員是介於是省(總督、巡撫)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臺」是對道員的尊稱。道員原則上為正四品,其職責並不固定,有管理糧儲的糧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也有作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員。
京城的知府是正三品,一般地方的知府。是從四品,所以說到臺比地方的知府官大
10樓:小公尺小步槍
清朝時期,地方的官制大致可分為,督撫、藩、臬、府、縣。省一級的地方最高長官,分別為總督和巡撫,一府之地最高長官自然是知府,縣則是縣令或知縣。而在省級與府級之間,還有一級行政單位,那就是道。
鼎盛時期的清朝疆域
清朝的官制大至承襲了明朝。不過,清朝在吸取明亡的教訓之後,也對清明朝的官制進行了改革。例如在明朝時期,本是一省之長的三司,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到清朝時變成了省二級機構,反倒在明朝之時為臨時差遣的總督和巡撫,被固定為一省之長。
同時,清朝還將都指揮使裁撤,名義上,為省級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變成了督撫的僚屬。最重要的是,布政使和按察使,在清朝時期被取消了直達皇帝面奏之權,布政使和按察使徹底失去了「上達天聽」的機會。
清朝行政級別
明朝時期,在省和府縣之間,劃出了道一級的行政機構,並且由布政司的參政、參議派出道員,擔任分守道。而按察司的副使、僉事則派出道員擔任分巡道。清朝初期延續了明朝的守、巡兩道的制度,而且,也如明朝一樣,都是臨時差遣,道員並沒有固定品級。
不過這一情況,在清乾隆年間發生了變化,在乾隆的命令之下,道員成為了地方的實官,不再是虛銜,而且也有了固定的品級,為正4品。同時,也有許多並沒有地域劃分的專職道員,例如,海關道、河道、糧道、驛傳道等等。
清朝的道員
因此,清朝時期的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自然,它比府的級別要高一級,這從品質上也可以看得出來,乾隆之後,道臺一般為正4品,而知府一般為從4品。不過,雖然道臺隨著時間的推移,職權和級別不斷公升高。
但是,道臺並不是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而更類似省的派出機構。
清中後期時,道臺的權柄日益加重,甚至有了密摺封奏的權利。在管理領域方面,有的道臺可管一府,有的甚至能管數府之地。清朝最著名的道臺,應該就是台灣道了。
在清末2023年被公升格為台灣省之前,台灣的行政機構一直是道。台灣道隸屬於福建省管轄,雖然行政級別要低於省,但是要高於如興化府、漳州府等府一級的建制,它的全稱為福建分巡台灣道。
清乾隆年間所繪台灣地圖
台灣到的最高行政級別**,一般為正四品文官。不過到了清朝乾隆末期,台灣道的最高行政主官再次公升級,原為正四品的台灣道道員公升級為正三品的按察使銜台灣兵備道。在台灣設省之前,整個諾大的台灣島都屬於台灣道的管轄範圍之內,也可見道臺的權利之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清朝,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原則上,道臺為正四品**。
道臺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而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乙個地級市的市長,所以,道臺官大!
比知府大一級的官叫什麼
我國歷代官銜職稱 1 爵 即爵位 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 侯 伯 子 男五種爵位,後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2 丞相 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 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簡稱 相 3 太師 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 太傅 太保為 三公 後多為...
什麼是道臺 藩臺 臬臺,清朝的制台,藩臺,道臺,臬臺分別是什麼官
1 道臺就是各道的 司之下設 道 如糧道 鹽茶道 兵備道等等。清朝的 分九品,總督為一品,巡撫二品或從一品,司三品或從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處在承上啟下的一級。道又稱 道臺 因相當於宋時的觀察使,所以也稱 觀察 2 藩臺就是布政使,其職責相當於如今的省長兼管民政和財務,好象古時候的一方之伯,因此...
清道臺是什麼官職,清朝的道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官職?是管什麼的?
相當於現代的地級市市長。副廳級。清朝的道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官職?是管什麼的?清朝的制台,藩臺,道臺,臬臺分別是什麼官 1 制台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 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 總督 尊稱為 督憲 制台 等,官階為正二品,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2 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