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安
(1)碳完全燃燒生成二
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02
點燃 .
co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02+h20═h2c03
(2)①金屬鏽蝕是金屬與氧氣發生的緩慢氧化;②化石燃料燃燒需要助燃物氧氣;③人與動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④陸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
(3)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6c02+6h2o光照
. c6h1206+602
(4)二氧化碳不是一種汙染性的氣體,但二氧化碳多了能引起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的有利一面,可以滅火,乾冰用於人工降雨等;
(5)為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多植樹造林,消耗過多的二氧化碳.
乙烯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2×2
12×2+1×4
×100%≈85.7%
設理論上能轉化得到的乙烯的質量為x
2c02+6h2═c2h4+4h20
88 28
44g x
8828
=44gx
解得x=14 g
答案:(1)c+02
點燃 .
co2 c02+h20═h2c03 (2)①②③④
(3)6c02+6h2o光照
. c6h1206+602
(4)過多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 乾冰用於人工降雨
(5)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85.7%
理論上能轉化得到l4 g乙烯.
自然界中存在碳氧迴圈,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迴圈簡圖,請仔細讀圖回答有關問題:(1)在
2樓:葬溫柔
(1)在⑤⑥所指的過程中,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的co2,放出氧氣,另一層含義是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氣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故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的co2,放出氧氣;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氧氣,故填:2o3
日光 .
3o2;
②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物質,乙個氧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乙個臭氧分子中含有三個氧原子,分子的構成不同,故填:組成元素相同,分子構成不同;
(3)①生成的葡萄糖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能供植物生長,而葡萄糖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的,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碳、氫、氧元素,故填:c、h、o;
②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h2o═h2co3.對比上述兩種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不難發現同樣是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產物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反應條件不同,故填:co2+h2o═h2co3;反應條件不同;
(4)①燃燒能使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燃燒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綠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導致光合作用減弱,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減少,而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因此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公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綠色植物被大量砍伐,故填: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綠色植物被大量砍伐.
②a.二氧化碳與氫氣在復合催化劑下反應產物是多種物質,屬於混合物,正確;
b.分離、濃縮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學變化,是物理變化,錯誤;
c.二氧化碳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正確;
d、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是守恆的,正確;
故填:b.
③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符合低碳理念,
b、研製和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符合低碳理念,
c.大力發展火力發電,不符合低碳理念;
d.優化建築設計,增強室內自然採光,減少照明用電,符合低碳理念,
故填:abd;
④不要使電視機長時間待機,隨手關燈,步行替代乘車等都符合低碳理念,故填:不要使電視機長時間待機;
(5)通過化油器將汽油噴成霧狀進入汽缸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通過汽缸的進風口吸入足量的空氣,以增大氧氣的濃度.
故填: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氧氣的濃度.
自然界的碳氧迴圈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迴圈簡圖,請仔細讀圖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①④
3樓:百度使用者
(1)①此過程表示工廠和汽車燃燒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故填:工廠和汽車燃燒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
④次過程表示動物呼吸需要氧氣,故填:動物呼吸需要氧氣;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氧氣,故填:2o3
日光 .
3o2;
②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物質,乙個氧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乙個臭氧分子中含有三個氧原子,分子的構成不同,故填:組成元素相同,分子構成不同;
③碳能與臭氧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填:3c+2o3
點燃 .
3co2;
(3)生成的葡萄糖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能供植物生長,而葡萄糖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的,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碳、氫、氧元素,故填:c、h、o;
(4)燃燒能使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公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填:熱,碳,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並不斷迴圈轉化.請回答以下問題:(1)如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迴圈示意圖
4樓:百度使用者
(1)氧氣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動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金屬鏽蝕等,故產生氧氣的有③⑥;
(2)鐵生鏽、動植物的呼吸是緩慢氧化;
(3)pm2.5是用來監測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含量,故選④;
(4)降低可吸入顆粒物的措施有:禁止焚燒秸稈和植樹造林,而戴口罩不能降低空氣中pm2.5;
(5)氨氣和氫氣的沸點分別為-33.35℃和-252℃,所以要將產物氨氣(nh3)與n2、氫氣(h2)分離開來,最適宜的溫度應該控制在-33.35℃;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1)③⑥;(2)是;(3)④;(4)a;(5)-33.35;物理.
(2012?高安市二模)如圖是自然界碳、氧迴圈簡圖.(1)圖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其名稱
5樓:譚神神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反應①: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通電
.2h2↑+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徵,屬於分解反應.反應②: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點燃 .
co2,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徵,屬於化合反應.反應④:由氧氣轉化成水,且不屬於基本反應型別,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合要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
點燃 .
2h2o+co2.
故答案為:(1)光合作用;(2)反應①:2h2o通電.2h2↑+o2↑;反應②:c+o2
點燃 .
co2;反應④:ch4+2o2
點燃 .
2h2o+co2.
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迴圈簡圖(1)圖一中,轉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發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6樓:灰機哥系列
(1)水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o2+h2o=h2co3;
(2)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co2+6h2o 光照.葉綠素
c6h12o6+6o2;
(3)上述反應中兩個反應的反應物相同,但得到的產物卻完全不同,原因是反應條件不同
故答案為:(1)co2+h2o=h2co3;
(2)6co2+6h2o光照
.葉綠素
c6h12o6+6o2
(3)反應條件不同.
(2009?廈門)如圖是自然界碳迴圈簡圖,請回答(1)含碳單質礦物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海水吸
7樓:百度使用者
二氧化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為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多植樹造林,消耗過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為:(1)c+o2
點燃 .
co2(2)co2+h2o═h2co3
(3)6co2+6h2o光
.葉綠素
c6h12o6+6o2
(4)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下圖是自然界中碳、氧迴圈的簡圖,請回答: (1)圖一中,轉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發生反應的化
8樓:影
(3)反應的條件不同
試題分析:(1)水和二氧化碳可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h2 o==h2 co3
(3)兩個反應的反應物相同,但由於反應的條件不同,所以生成物不相同。
如圖是自然界碳迴圈簡圖,請回答 (1)含碳單質礦物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海水吸
9樓:happy去病
(1)c+o2=co2 條件為點燃
(2)co2+h2o=h2co3
(3)6co2+6h2o=c6h12o6+6o2 條件為光 葉綠體
(4)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如有疑問請追問
格式都不對了 我把這份卷子傳給您吧 第十七題
二氧化碳和什麼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生成一氧化碳 是什麼反應型別
醉眼看花 1 氧化碳和碳反應可以生成一氧化碳。這是個歸中反應,c做還原劑,co2做氧化劑。反應的方程式 co2 c 2co 條件是加熱 2 二氧化碳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二氧化碳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 不助燃 不可...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氣體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
光照6co2 12h2o 自 c6h12o6 6o2 6h2o 葉綠素海水中bai h2o co2 h2co3 可逆反應光照6co2 12h2o c6h12o6 6h2o 6o2浮游藻類 dunacl nh3 h2o co2 nahco3 nh4cl 動植物zhi屍體產生的氨氣dao caco3 c...
二氧化碳和氨氣可以反應嗎氨氣和二氧化碳為啥不反應啊
只有二氧化碳和氨氣的情況下不反應。如果同時有水的存在下會有如下反應 2nh3 co2 h2o nh4 2co3 nh3相對co2量充足 或nh3 co2 h2o nh4hco3 當nh3不夠用時出現 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但需要在潮濕的條件下,水參與反應才能與氨水發生化學反應,這個反應不同於 於氨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