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性?談談學習體會

2021-03-20 02:55:08 字數 4474 閱讀 8294

1樓:匿名使用者

城鎮化是由農業人口佔很大比重的傳統農業社會,向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文明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是伴隨工業化程序的一種經濟現象,也是衡量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從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看,這是一條共同經驗,我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必須走這條路。從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看,推進城鎮化,不僅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任務,也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推進,城鎮化的程序也曾出現過幾個加速發展的階段,2023年城鎮化率達到15.4%。由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限制城鎮人口的機械增長成了從那以後相當長時期的重大政策,由此而使城鎮化的進展大大滯後於工業化程序。到2023年,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到44.3%,而城鎮化率只有17.9%。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國城鎮化程序出現加快的勢頭。2023年到2023年,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3個,建制鎮由2173個增加到20312個,城鎮總人口由1.7億增加到4.56億,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2%。22年提高了18.3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0.83個百分點。

城鎮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的70%、全國工業總產出的50%、國家稅收的80%、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

但是,與我國的工業化程序相比,城鎮化水平依然處於滯後的狀況。據世界銀行資料,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國家和地區低11個百分點,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由於大量農業勞動力長期滯留在農村,基本靠手工勞動,使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很低,只相當於美國的6%。

同時,2/3的農村人口收入增長緩慢,農村購買力低,農村市場打不開,已成為影響擴大國內需求和經濟增長潛力發揮的重要矛盾。因此,加快城鎮化程序,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已經成為今後乙個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工業化,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按照基本完成工業化的要求,到2023年,我國城鎮化水平應該達到50%以上,即城鎮化率應該提高1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0.6個百分點。由於這個幅度還低於前22年年均提高的幅度,所以這個指標是留有餘地的,是完全可以達到的。理論界有一種意見認為,本世紀頭20年我國城鎮化率還可以定得再高一些。

理由是,從國際經驗看,工業化中期是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例如,南韓從2023年到2023年間城市化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日本從2023年到2023年間城鎮化率提高了27個百分點。今後20年,也是我國工業化加速階段,我國的城鎮化程序也會相應加快。

但是,我們必須充分看到我國農村有8億人口,新增人口主要在農村的基本國情。改革開放20多年來,儘管城市人口增加近3億,但農村人口的絕對數量並沒有減多少。農村勞動力在向非農產業轉移了1.5億左右的同時,務農勞動力還增加了4000萬。

據測算,到2023年,我國人口總數將達15億左右,到那時即使城鎮化率達到50%,農村人口也還有7.5億,也就是說,就絕對數來看,20年只比目前淨減少5000萬。這說明,我國農村人口減少的難度很大,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只能是乙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必須與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太急了不行。我們目前城市中的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等比較緊張,就業矛盾也很大。

如果大量農民都進入現有城市,就會出現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曾有過的城市病,引起很多社會問題。我們必須吸取這個教訓。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大背景下,廣大農村富餘勞動力通過走離土不離鄉的獨特發展道路,形成很多新的城鎮。

這些城鎮對吸納農村人口,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城鄉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我們仍然要認真總結經驗,探索適應國情的城鎮化道路。也就是說,城市化要推進,小城鎮建設也要加強。

如果簡單地提城市化,可能使很多人期望值過高而實際上做不到。國際、國內的經驗表明,推進中國的城鎮化要遵循客觀規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循序漸進,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樣化的城鎮化道路,使我國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在工業化、現代化以及資訊化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轉變。

根據我國城鎮化規劃,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思路是:在發展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重要交通沿線城市、邊境城市和旅遊城市的同時,要重點建設現有縣城和一批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建制鎮。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現有城鎮潛力,發揮規模效益,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防止亂占耕地和破壞生態環境。

要注意發展鎮域經濟,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加大對小城鎮建設及小城鎮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改進戶籍管理,取消政策限制,以利於推進城鎮化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集約型的城鎮化。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土地城鎮化」,而是從過去的「物」的城鎮化轉變為「人」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將不再是以往鋼筋水泥式的粗放型城鎮化,而是走集約型城鎮化道路,大力推進土地、能源、水資源等節約集約利用,注重拉動城鎮消費增長,追求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惠民型的城鎮化。它不再只是追求簡單的城鎮規模擴張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是注重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由「農村」到「城市」的轉變。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其目的是讓農村的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最終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

第三,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融合型的城鎮化。它不光注重城市規劃與發展,而是更加強調城鄉統籌發展與產城融合發展。新型城鎮化將著眼於以城帶鄉,推動城鄉一體化程序,通過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改善社會資源在部門間、地區間、人群間的配置,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將推動以工促農,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同步協調發展。

第四,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生態型的城鎮化。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城市發展理念,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在城鎮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動未來城鎮化向低碳、綠色、智慧型、生態、宜居的方向發展。新型城鎮化將城市建設融入生態系統,並從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模式等多角度將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理念植入其中。

通過推行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城鎮、生態園區、生態企業和生態產業體系,進而營造乙個產業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宜居環境。

第五,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改革型的城鎮化。它重在體制變革、結構調整,以及謀求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新型城鎮化是在就業為先、市民化為本的主導思想下,變革城鎮化發展模式及其關聯的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財政及行政管理體制等,促進城鄉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

如何理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性

3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示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必然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總論點)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分論點)。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例如:近年來,在上海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外來務工子女享受和城市的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使農民工真正共同享有了上海經濟發展的成果,使他們開始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必然要求(分論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吸納農村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安居樂業,使進城農民及其家屬享受到與城鎮居民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教育、衛生醫療、養老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例如:在上海這個特大型城市,其郊區還有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配套方面以及保障水平與中心城區有很大差別。加速上海郊區的城鎮化建設可以改善這種狀況,有利於農村居民共享上海城市發展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這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分論點)。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增加就業機會,擴大消費需求,成為我國擴大內需的最大動力。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增長由消費、投資、出口三者協調拉動;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例如:10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0%。由此帶動了巨大的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這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必然要求(分論點)。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公升級,勞動力的就業結構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帶動大批富餘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進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

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新型城鎮化建設會促進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吸納就業人口主導力量。(例如:上海把發展小城鎮與發展產業、園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培育第三產業、農業服務業,引導和鼓勵各類企業向小城鎮集聚,形成了產業互動的格局。

或臨港新城城鎮化規劃例。)試題分析:解答本題首先要看清楚試題要求的答題所用的知識點範圍。

本題限定的知識點範圍是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可以說限定的範圍比較大,知識點較多。這就需要進一步去研究設問,通過分析設問進一步劃定答題所用知識點的範疇。本題設問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我們可以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優化公升級、統籌城鄉發展等幾個方面並結合書本知識及時政熱點知識論述。

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

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的基本思想,存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理論版體系之中,來自於改革開放權以來我們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理論成果,這是繼承延續與發展的關係,走中國道路還要通過一定的具體模式體現出來。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 我認為社會主義並不是一種規定的制度,它應該...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型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