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夏日鬱抑症
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這首詩對蕭瑀的評價很高,對他的忠心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蕭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後來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注:“板蕩”,為《詩經》裡兩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時代動盪之局勢
2樓:戀愛泰迪熊
在猛烈的大風中,才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
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別出誰是忠臣。
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懷有仁愛。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並對蕭瑀作了肯定。
3樓:蘭璃若水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4樓:藍專欒俊語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贈蕭瑀〉詩中的名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它極富有哲理性的啟示,與鮑照詩中的“時危見臣節,亂世識忠良”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總之,這首詩形象而深刻地說明∶禁受得住大風摧折的草,才稱得上強勁;只有在嚴峻危急的關頭,才能考察出一個人的真**性和節操;只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能識別出誰是堅定的忠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5樓:草莓味de哦
翻譯為:只有在猛烈強勁的大風中才能識別出是不是挺拔堅韌的草,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裡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子。
心裡只有勇敢無智謀的人怎麼會懂得為社稷獻身的忠義之理,而智勇雙全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愛國愛民的仁愛之心。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過於剛直,李世民把蕭瑀改任為太子太傅。而蕭瑀毫無怨言,盡職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在貞觀九年時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讚賞他說:
“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6樓:輕靈觸動
翻譯:在疾風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動盪的時局中才能看出誰是忠臣。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忠義,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
註釋:1.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
2.疾風:大而急的風。勁草:強勁有力的草。
3.板蕩:動亂之世。
4.勇夫:有膽量的人。
5.智者:有見識的人。
出處典故:
1.這首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賜蕭瑀》,出自《舊唐書·蕭瑀傳》。
2.其中“疾風知勁草”的典故出自《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舊唐書·蕭瑀傳》:
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之日,進諫隋主,出為河池郡守。應遭剖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
”瑀頓首拜謝。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當此日,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
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
因賜瑀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又謂瑀曰:
“卿之守道耿介,古人無以過也。然而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瑀再拜謝曰:
“臣特蒙誡訓,又許臣以忠諒,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魏徵進而言曰:“臣有逆眾以執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執節,明主恕之以勁。
昔聞其言,今覩其實,蕭瑀不遇明聖,必及於難!”太宗悅其言。
文學賞析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
此語原為漢光武帝劉秀讚譽王霸之言。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
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7樓:夢斷華容道
《板》、《蕩》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經典《詩經.大雅》中的兩篇。舊說《板》、《蕩》二詩皆諷刺周厲王時代的政局混亂、危機四伏,後以此二詩篇名“板”、“蕩”借代局勢危難、社會動盪。
唐太宗李世民《賜蕭禹》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後漢演義》第六十三回:“見危授命,大義凜然,雖死且不朽矣!語云:
‘板蕩識忠臣!’信然!”此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成為中國古訓名言、名聯
8樓:家鄉的人山水
出處:李世民《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賞釋:勁草:挺拔的草。板蕩:指社會上的大動亂。誠臣:忠誠的臣。這話富有哲理,也是名聯。只有在大的危難中才能顯現出一個人是忠是奸。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9樓:demon陌
意思是:在狂風裡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搖擺中方能顯出人的赤誠之心。
性情勇猛的人,又尚且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此句用了互聞的手法(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死。
拓展資料:
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這首詩對蕭瑀的評價很高,對他的忠心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蕭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後來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注:“板蕩”,為《詩經》裡兩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時代動盪之局勢。
《賜蕭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是李世民賜給蕭瑀的一首詩。這首詩盛讚蕭瑀的仁德。
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
此語原為漢光武帝劉秀讚譽王霸之言。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
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後二句則另換角度,繼續盛讚蕭瑀。徒有一時之勇的“勇夫”並不懂得真正的“義”,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這裡告訴讀者,只有忠誠還是不夠的,要智勇雙全,才算是有用之才。
有勇無謀,莫言義;有智無勇,難施仁。
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不僅對於知人善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於讀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為智勇雙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啟迪作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10樓:枕邊吹風會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的意思是“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一、原詩:
《賦蕭瑀》 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二、譯文: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
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
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
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三、賞析:
《板》《蕩》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經典《詩經.大雅》中的兩篇。
舊說《板》《蕩》二詩皆諷刺周厲王時代的政局混亂、危機四伏,後以此二詩篇名“板”、“蕩”借代局勢危難、社會動盪。
這首詩對蕭瑀的評價很高,對他的忠心進行了充分的肯定。
而蕭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後來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拓展內容: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11樓:荒漠狼王
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這首詩對蕭瑀的評價很高,對他的忠心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蕭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後來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注:“板蕩”,為《詩經》裡兩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時代動盪之局勢。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什麼意思?
12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原文: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出處:《全唐詩》——唐·李世民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淵誣陷李世民。李淵聽信後,打算懲處李世民。在蕭瑀的據理力勸下,才打消了懲處他的念頭。
不久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在蕭瑀的勸解下,才把政權交給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剛直,與房玄齡、魏徵等大臣合不來,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
蕭瑀毫無怨言,來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十分盡職,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於貞觀九年,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諺語。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是什麼疾風知勁草,下一句是什麼諺語
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在凌煙閣功臣題詞中,有一首御賜宋公蕭禹的五古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析 勁草 挺拔的草。板蕩 指社會上的大動亂。誠臣 忠誠的臣。這話富有哲理,也是名聯。只有在大的危難中才能顯現出乙個人是忠...
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是什麼疾風知勁草,下一句是什麼諺語
板蕩識誠臣。原句出自唐朝李世民的 贈蕭瑀 具體原文如下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譯文 只有經過烈風狂吹之後,才知道哪一棵草是剛勁的韌草 只有經過危難和動盪,才知道哪乙個人是堅貞的忠臣。在猛烈的大風中,才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別出誰是忠臣。勇猛的人,又如...
疾風知勁草,是那句詩裡的,整句呢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 王霸傳 光武謂霸曰 潁川從我者皆逝 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拼音 j f ng zh j ng c o 釋義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與獨孤穆冥會詩裡的 江都昔喪亂,闕下多構兵。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縱橫。逆徒自外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