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與散文的區別或者聯絡,散文與詩歌的區別?

2021-03-21 14:20:07 字數 5237 閱讀 6967

1樓:離我遠點

1、含義不同

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2、特點不同

現代詩歌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誌的新體詩。「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202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2樓:安小姐的夏天

現代詩是乙個大概念,散文詩是乙個小概念,現代詩裡面是包含有散文詩的,所以他們之間不存在比較的問題。

一、現代詩

簡介: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韻律。現代詩的發現可以追源到清末,當時,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一些從西方引進的詩作已開始用白話進行翻譯,但是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較鮮為人知。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202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

特點: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分類: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愛國詩

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按照語言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韻腳詩

二、散文詩

簡介: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1.本質上:屬於詩,也屬於散文﹐有詩的情緒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觀和內涵,給讀者美和想象。

2.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特點:1、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如果說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出來的品種,這是也沒有疑問的。散文詩具有詩與散文的「兩棲」特徵,散文詩既吸收詩表現主觀心靈和情緒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隨便抒懷狀物的功能,並使兩者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

可以說不熟悉詩與散文這兩種文體,就很難創作散文詩。但是散文詩究竟是一種新的文體,還是如有人說的:散文詩是「散文的詩」和「詩的散文」?

關鍵要看散文詩是否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徵,或者說散文詩區別於詩和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2、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而且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視人生方式,即運用比較自由的形式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從總體上看來,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

結構:散文詩結構的基本方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徵式四大類。

1、紀實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等。或者說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麼就在心靈投影什麼,很少變化。

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詩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時,往往浮想聯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比如我寫晚霞,聯想到玫瑰園、再聯想到人的暮年等。

3、表述某乙個哲理  這種散文詩和其他散文詩的區別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間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發現和表述為特點。寫作是為了表述某乙個哲理為目的。

4、象徵式  是通過物象與心意在某象徵物中若即若離的吻合來暗示詩意。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高爾基的《海燕》等。

3樓:月光下的棗樹

詩歌和散文是一對孿生兄弟。詩歌和散文有很多共同點。形象地說,詩如走跳石(詩歌講究跳躍),散文如過橋(意思的連貫)。

一是散文與詩歌是密不可分的;二是,散文並不好寫。當然散文是文學的入場券。我也極力主張學習寫作從散文入手。

因為相對來講,散文容易組織,但是要寫好卻很難。猶如登山越往高處越難,「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是,把詩和散文分開本身就是愚蠢的,散文的骨子裡是詩。如果,沒有詩意的支撐一篇散文就會索然無味。五十年代,楊朔和劉白羽把詩化散文當做目標,楊朔在《東風第一枝•小跋》中說他「把每一篇文章當詩寫」。

劉白羽也宣稱他追求「有充分詩意的散文」。

4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是圍繞中心思想進行穿線、變形、借物言志地抒發感情,文筆流暢而清新。

詩歌是用凝練,形象、壓韻、跳躍的語句表達思想中的美麗而寬廣的意境圖畫。

5樓:謝建先

詩歌凝練,講求**美,內在韻律,

6樓:發瘋玄月

散文是形散神聚,文筆如行雲流水,自然清新。

詩歌則講究凝練,跳躍,留白。詩合事而作,或歌以詠志!

散文與詩歌的區別?

7樓:小手只能讓你牽

區別:1.韻文不同

散文沒有韻文,

不押韻,沒有一定的節奏;而詩歌有韻文,押韻且有一定的節奏。

2.句式關係不同

詩歌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而散文不追求句式的工整。

3.長短不同

詩歌一般說來,長度上受到限制;而散文一般來說,長度不受到限制。

擴充套件資料

散文的特點: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

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8樓:那不是我嘛

詩歌和散文的區別

1、韻律上:詩歌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散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

2、體裁上: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3、形式上: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散文的形式是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

擴充套件資料

散文的特點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3、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詩歌的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9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語言有兩種:散文的和詩的。詩歌和散文的區別不僅僅在於語言的精煉美、節奏感及韻律美方面,重要的是:語言的表現方式有著根本的不同。

詩的語言重表現,散文的語言靠描繪。「朝辭白帝彩雲間 / 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語言是「表現」,它表現一種流放被赦的歡快心情。如果把這兩句詩寫成散文的語句——「早晨辭別了彩雲間的白帝城,一天就回到了千里遠的江陵」,那語言就是「敘述」兼「描寫」。

詩人施施然的「黃昏向身後退去。日落 / 向身後退去。一張張臉 / 向身後退去」,是表現;羅伯特·勃萊的「從遠遠的無遮的湖泊中心/潛鳥的鳴叫公升起來」是表現。

如果說「黃昏退到身後去」,「從遠遠地無遮的湖泊中心/公升起來潛鳥的鳴叫」,那語言就是敘述兼描寫。

最近在部落格裡讀到一首詩,詩的開頭幾行寫道:「揹著母親上高山,讓她看看 / 她困頓了一生的地盤,真的,那只是 / 一塊彈丸之地,在幾株白楊樹之間 / 河是小河,路是小路,屋是小屋 / 命是小命,我是她的小兒子,小如虛空」。——這樣的語言,不管怎樣分行,它只能是散文的,或可以說是有節奏感的散文語言。

龐德說:「把文章拆成一行一行,企圖以此來偷偷迴避優秀散文裡的難言之苦,這種辦法休想瞞過任何聰明人」。或許,有人以有無詩意來劃分詩與散文,那樣的話,也可以把朱自清的《春》分成行了,就恐怕朱自清先生難以認同。

詞語的虛、實性決定語言的屬性。從以上例舉可以看到,動詞和名詞在詩與散文語言裡的表現、作用是不一樣的。在詩歌語言中,動詞為「實」,名詞為「虛」。

「朝辭白帝彩雲間 / 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兩句詩的動詞「辭」、「還」是實,名詞「白帝」、「江陵」都是虛,其語句思想著重強調的是「辭」和「還」;「黃昏向身後退去。日落 / 向身後退去」的動詞「退去」是實,名詞「黃昏」、「落日」是虛,語句的意思強調的是「退去」;「一些詞語已經腐爛 / 一些詞語正在發芽」(樊樊),這裡的動詞「腐爛」、「發芽」是實,名詞「詞語」是虛,語句強調的是「腐爛」和「發芽」。在散文中,情況恰恰相反。

——「早晨辭別了彩雲間的白帝城,一天就回到了千里遠的江陵」,這裡的名詞「早晨」、「白帝城」、「江陵」是實,而動詞「辭別」、「回到」是虛,語句的意思著重強調的是名詞「白帝城」、「江陵」;「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語句的名詞「東風」、名詞性詞語「春天的腳步」是實,動詞「來」、「近」為虛,文中著重強調的是名詞和名詞性詞;「我懷念那荷塘,在那裡我認識了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類淳樸的愛。」——強調的是名詞性的「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類淳樸的愛」,動詞「認識」為虛。——這些名詞和動詞在詩和散文裡的使用情況是不同的,我們只要讀一讀,就不難辨認出來。

除此之外,詩和散文的語言區別還表現在:詩的語言力求跳躍以省略,製造高度的純淨和精煉,而散文的語言則要求按照邏輯的順序,依次精確地描述事物;詩的語言講究一詞多義,比如使之有象徵、暗示、暗指、隱喻等,如聞一多先生所說「詩這東西的長處就在於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而散文語言則要求語言的明析性,避免一詞多義;詩的語言講究韻律的**美,而散文語言全然不顧。

語言是詩與散文的根本要素,是它們的皮肉、服飾。語言也表明其是「鹿」還是「馬」。別林斯基說「除非讓人去讀詩人筆下所產生的那篇東西,如果是換一種轉述或用散文翻譯的話,它就會變成醜劇和僵死的幼蟲」,可以說,詩只有詩的語言才能成為詩,而散文的語言只能是散文的。

——期待詩擁有詩的語言!

關於幸福的現代詩歌,關於現代詩歌

老巫婆你送後 1 我的幸福 德國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自從我倦於探求以來,我就學會了發現。自從一個風向和跟我作對,我就乘一切風揚帆。2 奔向幸福 現代詩人 劉先銀 做著的事,愛著的人,心靈的輕快,精神的自由,都是人生無可置換的財富。不要慨嘆世事不公,你失去的,只是一些不屬於你的,你得到的,也都在...

關於中秋節的現代詩歌或散文,關於中秋節的散文詩

中 秋 唐人 當中秋的月亮突襲而至,有人驚慌失措。月光如子彈般灑落。傷的都是人心。中秋披著暗藍色的大氅,那是我的防彈衣麼。人們藏匿於每個歡樂的地方,一夜徵人盡望鄉。中秋使人強壯。大家吃著月餅,月餅長的和地雷一樣。我們被月亮暗算了。唱著寒來暑往,遍體鱗傷。中 秋1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離 在我年輕的心中 ...

關於讀書的現代詩歌,關於讀書的現代詩歌?

1,讀書是一次旅行 漫步的是自己的心靈 開啟自己,讓文字牽著思想遠行 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風景 這是快樂的出發 也是幸福的圍城。2,書是我們永遠的朋友,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3,書是知識的海洋,我願是一葉輕舟。載著理想之帆,在海面上蕩漾。4,一路書香,一生陽光 沒有任何一艘快艇像一本書 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