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渠修建於漢武帝時期,該工程從洛水上游開渠引水,灌溉臨晉

2021-03-22 02:45:42 字數 3159 閱讀 7943

1樓:傷逝

a、從圖中看不出有斷層活動,故不符合題意;

b、風力堆積形成沙丘和沙壠.商顏山塬崖壁立、溝壑縱橫,故不符合題意;

c、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在內力作用下,向斜形成谷地.但是圖中的商顏山看不出有岩層的彎曲,故不符合題意;

d、流水侵蝕作用常常形成溝谷(v型)、瀑布和峽谷;根據題意,此地貌處於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所以商顏山塬崖壁立、溝壑縱橫,是由於流水的侵蝕作用,故正確.

故選:d.

龍首渠的初建

2樓:no2cp急

大約在漢武帝元朔到元狩年間(西元前一二八至一一七年)。有乙個叫莊熊羆(注:《漢書·溝洫志》作「嚴熊」,因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改莊為嚴。

又省去「羆」字。)的人,他向皇帝上書,建議開渠引洛水灌田。他說臨晉(今大荔縣)的百姓願意開挖——條引洛水的渠道以灌溉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土地。

如果渠道修成了,就可以使一萬多頃的鹽鹼地得以灌溉,收到畝產十石的效益。武帝採納了這一建議,徵調了一萬多人開渠[注:《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

]。引洛水灌溉臨晉平原,就必須在臨晉上游的徵縣(今澄城縣)境內開渠。可是在臨晉與徵縣間卻橫亙著一座東西狹長的商顏山(即今鐵鐮山)。

渠道穿越商顏山,給施工帶來了新的困難。 最初渠道穿山曾採用明挖的辦法,但由於山高四十餘丈,均為黃土覆蓋,開挖深渠容易塌方,於是改用井渠施工法。《史記·河渠書》記載當時井渠施工法的技術要領是:

「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頹以絕商顏,東至山嶺十餘里間。井渠之生自此始。

」開創了後代隧洞豎井施工法的先河。在洛惠渠擴建施工時,曾發現在總幹渠五號洞附近有許多交叉放置的漢柏,大約是當年施工的遺存。井渠施工法的工程布置大致如圖3-5所示。

渠道要穿越十餘里的商顏山,如果只從兩端相向開挖,施工面較少、洞內通風、照明也有困難。若在渠線中途多打幾個豎井,這樣既可增加施工工作面,又能加快施工進度,同時也改善了洞內通風和採光的條件。井渠法無疑是隧洞施工方法的乙個新創。

同時,龍首渠的施工還表現了測量技術的高水平,它在兩端不通視的情況下,準確地確定渠線方位和豎井位置,這也是難能可貴的。在施工中掘出恐龍化石,因而渠道叫作龍首渠。

經十餘年的施工,龍首渠建成,可惜並未實現原定的設想。失敗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當時井渠未加襯砌,井渠通水後,黃土遇水坍塌,因而導致工程的失敗。

兩漢時期,主要的水利工程

3樓:妖精寶寶

西漢時期較大的水利工程,有漕渠、六輔渠、龍首渠、白渠、成國渠、六門陂等。除了六門陂由漢元帝時的南陽太守召信臣興建於南陽之外,其餘較大的水利工程均修鑿於漢武帝時期,而且均在關中地區。

東漢時期:東漢永和五年(140)會稽太守馬臻主持修建鑑湖,堤長127裡, 湖周長358裡,上蓄洪水,下拒鹹潮,旱則洩湖溉田,使山會平原9000 餘頃良田得以旱澇保收;東漢明帝時,王景治理黃河,恢復了黃河、汴渠的原有格局,使黃河不再四處氾濫,泛區百姓得以重建家園。

4樓:匿名使用者

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 芍陂渠等

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

③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鑑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5樓:易亭

六輔渠、白渠、龍首渠、六門陂、鑑湖等

西漢時期開鑿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6樓:牙牙的弟弟

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六門堨、成國渠等。

1、六輔渠

六輔渠,古代關中地區六條人工灌溉渠道的總稱。為了使鄭國渠旁得不到灌溉的田地也能夠得到水澆,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左內史倪寬主持修建了六輔渠。

該渠大概是引鄭國渠以北的冶峪(yù,音遇)、清峪、濁峪等幾條小河為水渠來益鄭國渠傍高仰之田。

倪寬在六輔渠管理方面創造性地制訂了 定水令,以廣溉田 (《漢書·倪寬傳》)的合理用水制度,因而擴大了灌溉面積,這是農田水利管理史的乙個重大進步。

2、白渠

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西元前95年),因為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因人而名,故名白渠。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的重要工程。

它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漢書·溝恤志》)。該渠在鄭國渠之南,兩渠走向大體相同,白渠經涇陽、三原、高陵等縣至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注入渭水,而鄭國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3、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建於西漢武帝年間。

從今陝西澄城縣狀頭村引洛水灌溉今陝西蒲城、大荔一帶田地。渠道要經過商顏山。這裡土質疏鬆,渠岸易於崩毀,不能採用一般的施工方法。

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井渠法,使龍首渠從地下穿過七里寬的商顏山。

4、六門堨

六門堨,又稱六門陂,是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於建昭五年(西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

它位於穰縣(今河南鄧縣)之西,壅遏湍水,設三水門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擴建三石門,合為六門,故稱六門堨。

5、成國渠

成國渠是近代渭惠渠的前身。西漢中期始建,渠首位於郿縣(今陝西眉縣東北)東北,引渭水,東北流,下經武功(今陝西眉縣東)、槐裡(今陝西興平縣東南),至上林苑(今陝西咸陽及戶縣、週至一帶)入蒙蘢渠。

曹魏青龍元年(233年)向西延伸至陳倉(今陝西寶雞東),並增闢千水作為水源。下游自今興平縣北向東延伸,至今咸陽市東回入渭水。灌溉面積擴充套件至20平方千公尺。

西魏大統十三年(547年)曾經整修,建成六門堰蓄水。成國渠與六門堰相聯,唐代俗稱 「渭白渠」 ,灌溉面積增至200餘平方千公尺。

至明代遂湮廢。2023年李儀祉主持興建渭惠渠,使古渠新生。2023年成為寶雞峽引渭灌區的組成部分。

7樓:大唐李烈

漕渠、六輔渠、龍首渠、白渠、成國渠、六門陂等

龍首渠的簡介

8樓:手機使用者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西元前120- 西元前111年)根據莊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徵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徵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漢武帝 英雄還是魔王,漢武帝時昏君還是聖君

漢武帝是漢民族心目中的英雄,是匈奴人心中的惡魔!漢武帝時昏君還是聖君 當然是聖君,我最推崇漢武唐宗其次秦皇宋祖,漢武唐宗最為乙個時代的皇帝,尤其是漢武帝一生征戰匈奴44年,創我華夏族首次對外戰爭徹底征服乙個民族,打的其亡國滅族,更創農耕民族首次戰勝游牧民族之先河,更為後代有作為皇帝樹立了榜樣,其次大...

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的原因,概括漢武帝時代實行鹽鐵官營制度的背景

為了統一國家財政,鹽鐵國有可以打擊各地分封的諸候使其在無能力以此造反,也可以使百姓穩定,無鐵打造兵器,無鹽聚斂錢財,沒人可以造反,對分封七國來說又進一步被削權,最終消亡奠定了基礎。概括漢武帝時代實行鹽鐵官營制度的背景 漢武bai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du商人 不住公zhi家之急 的反感,在桑dao弘羊的...

漢武帝時的江充為何人,漢朝代漢武帝時原名姜琪後腳姜衝的歷史 詳細詳細詳細詳細 詳細資料!!!

江充 西元前91年 本名齊,字次倩,西漢趙國邯鄲 今河北邯鄲 人。本名江齊,通曉醫術,其妹善歌舞鼓琴,嫁與趙國太子劉丹。江齊成為趙敬肅王劉彭祖的上賓。太子劉丹派人追殺江齊,江齊逃入長安,更名江充,漢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宮召見江充。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上書漢武帝劉徹舉發劉丹和姐妹及後宮相姦,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