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先寫山,後寫水,結構嚴謹。 2)先總寫三峽形勢(整體風貌),然後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層次分明 3.寫作特色: 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秋,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淒婉美。
2)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以"素"字飾湍,以"綠"字飾潭,以"絕"字狀山,以"怪"字寫柏,真是寫出了景物的神韻。再如以"清榮峻茂"四字狀寫了水木山草四種景物的不同特色,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3)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4.段落內容理解。 * 第一段 a.第一段總寫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1)峽長(七百里)嶺連(連山,略無缺處)(3)中間狹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第一段中三峽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 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c.第一段作者採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三峽的特點?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 第二段 a.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
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b.選擇通例"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出水勢大,水流速。 特例"或王命---不以疾也"照應平常情況下的"沿溯阻絕", 寫出水速,藉以寫出船行之快 c.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麼?
這是什麼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 作用:
寫出船行之快,烘托夏天的水流急(水速),寫法:側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d."雖乘奔---不以疾也"運用什麼修辭?作用? 比喻,誇張。
與奔馬、疾風作比較,形象寫出水速、船行快,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e. 作者為什麼先寫夏水?
又為什麼先寫山,後寫水? 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峽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寫的?從什麼角度描寫?表現了三峽怎樣的季節特點?
抓住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俯視與仰視。 表現了春冬三峽的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b. 總括春冬之景的四個字是什麼? 清榮峻茂。 c."良多趣味"表現在何處?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d.表現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良多趣味 * 第四段 a.寫什麼季節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 秋季。
聽覺。 b.作者從幾方面描寫猿鳴?特點?
作用? 直接敘述(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猿高嘯長----山高嶺連,峽窄水長。 聲哀 -------渲染秋天蕭瑟氣氛 引漁歌為證 巴東三峽巫峽長----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聲哀 c.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課文結尾處引用這句漁歌有什麼好處? ① (文後引漁歌,從本段說是)對前面寫景的補充,是借漁歌抒寫作者所見所聞,渲染秋天悲涼蕭瑟氣氛,表現作者哀傷、悲涼之情。
②(從全文看,結尾引漁歌)與開頭的"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呼應,為赴王命,為了生計,漁民、船伕們為了生存苦不堪言,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③總結本段,進一步體現三峽的山高嶺連,狹窄水長。) d.
結尾漁歌引起人們什麼情感?你的學習感受是什麼? 悲涼淒苦哀傷。
引用漁歌借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同人們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
《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9.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0.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八、運用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描述三峽春冬美景。
九、比較題 1、唐代詩人李白被貶遇赦曾遊三峽,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詩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仔細揣摩,詩人和地理學家筆下的三峽有什麼不同?---教參p283 ①《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 (本題的著眼點不在形式,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寫作背景,從內容角度去思考就可以了。)
三峽文言文 作者寫了哪些自然景物?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表
2樓:囬頭裞愛伱
山,險峻狹窄
夏水,凶險迅疾
春冬,清榮峻茂
秋晨,林寒澗肅
蕭瑟淒清的特點,運用了大筆點染的手法,使景物的哀轉淒婉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3樓:匿名使用者
1.奇山:(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雄奇(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險峻
2.異水:(1)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奔放(2)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清秀
(3)林寒澗肅,哀轉久絕 淒婉
4樓:手機使用者
自然景物:山和水 特點:山:連綿不斷,隱天蔽日 水:夏:水勢浩蕩,急,猛 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秋:水枯氣寒,猿鳴淒涼
三峽這篇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和角度來寫景的?這些景物有什麼特徵呢?
5樓:川式生活
從山、水、兩岸的四季景色來描寫來描寫三峽自然景色的。
山,高峻,連綿不短;
水,凶險,迅疾;
四季景色,清榮峻茂,淒涼,傷感
怪石嶙峋、怪,凹凸挖坑
實景和虛景
虛景。:所見所聞而想到的。
祝君好運,有自己心中所幻想的
一般主要寫三峽之奇、美。動靜景
動景:人船動物流水
靜景:花草樹木
三峽這篇課文有什麼寫作特點?
6樓:116貝貝愛
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淒涼的氣氛。
北魏·酈道元《三峽》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白話釋義: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裡,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滿衣裳。
」寫作背景:
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從小喜愛遊覽山川河流,並蒐集當地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從中節選出的,是作者記錄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和四季風光所作。
文章賞析:
第一段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就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照自然時令,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
「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匯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以「霜」暗指秋季,以實景補足前意。這時已無江水喧騰,卻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淒清肅殺之氣。
寫秋峽用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天三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
「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
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
概括三峽文言文的內容,文言文三峽內容
三峽 一文沿著江水奔流的方向,描寫三峽的形勢和景色,記敘豐富多彩,而又井井有條,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語言簡潔明快,寫出了三峽的美景,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同時流露出對交通阻隔的慨嘆。內容結構 部分 自然段 內容概括 一 1 寫山,突出連綿不斷 遮天蔽日的特點。二 2 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寫...
酈道元文言文《三峽》翻譯,酈道元《三峽》原文及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 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太陽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半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的船隻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
《三峽》文言文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作者融景入情,最後以憂傷的漁歌做結,表現了 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 的思想感情。表達bai了作者對三峽 的熱愛與讚嘆du之情 本篇用彩筆zhi描繪了三dao峽的地貌,再內 寫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容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後以憂傷的漁歌做結,表現了 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 的思想感情。文篇雖小,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