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熱情的李老哥
主要諸侯國有晉、秦、齊、宋、衛、楚、鄭、魯。還有其他諸侯國鄫國、呂國、虞國、州國、萊國、蕭國、舒國、譚國、鄖國、芮國、沈國等。
春秋戰國
春秋地圖
春秋文物
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後的周朝首都從鎬京東遷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之前周朝國都在鎬京之時稱為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處於**割據的狀態。見於《左傳》的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
其中以姬姓者為最多,有晉(在今山西侯馬)、魯(在今山東曲阜)、曹(在今山東定陶)、衛(先在今河南淇縣,後遷至今河南濮陽);
鄭(在今河南新鄭)、燕(在今北京)、滕(在今山東滕縣)、虞(在今山西平陸)、虢(在今河南陝縣)、邢(初在今河北邢台,後遷山東聊城)等國;姜姓國有齊(在今山東臨淄)、許(原在今河南許昌)、申(在今河南南陽)、紀(在今山東壽光);嬴姓有秦(在今陝西鳳翔);
江(在今河南羅山西北)、黃(在今河南潢川)、徐(在今江蘇泗洪);羋姓有楚(在今湖北江陵);子姓有宋(在今河南商丘)、戴(在今河南蘭考);姒姓有杞(原在今河南杞縣,後遷到今山東濰坊);媯姓有陳(在今河南淮陽);曹姓有邾(在今山東鄒縣);小邾(在今山東滕縣);任姓有薛(在今山東滕縣);曼姓有鄧(在今湖北襄樊)。
另外還有屬於風姓、己姓、姞姓、偃姓等小國。各國之中最強大者為晉、楚,其次為齊、秦,再次則為鄭、宋、魯、衛、曹、邾等國。春秋末崛起者為吳、越兩國。
除以華夏族為主的大大小小國家之外,還有不少的戎、狄、蠻、夷交錯其間。
在長期的相互混戰之中,不少小國被強國所吞併。見於《左傳》的一百二十餘國,到春秋末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拓展資料:
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西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樓:大凱撒彼德
從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476年這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大**時期,史學家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春秋時期,這個時期有乙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亂」,春秋時期的國家很多,但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國家也就十幾個,它們分別是齊國、晉國、魯國、楚國、秦國、燕國、鄭國、陳國、宋國、吳國、越國、曹國。
歷史上的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的出現,客觀上促進了諸侯各國**和統一,就是天下進行了一次次重新大洗牌。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西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
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5樓:匿名使用者
至少有140個以上。
一流強國(6國)
晉國、楚國、齊國、秦國、越國、吳國
準一流強國(4國)
鄭國、宋國、魯國、燕國
二流強國(6國)
衛國、陳國、巴國、雍國(滅於楚、秦、巴聯軍)、蔡國(滅於楚)、徐國(滅於吳)
中等國(11國)
代國、中山國、鄧國(滅於楚)、申國(滅於楚)、薛國、曹國(滅於宋)、虢國(滅於鄭)、許國(滅於楚)、呂國(滅於楚)、莒國(滅於楚)、邾國(滅於楚)
弱小國(101國)
根牟國、毛國(滅於周)、祭國(滅於鄭)、賈國(滅於晉)、極國(滅於魯)等等,不再羅列。
超弱小國(28國,或許不止。)
倪國、逼國、莘國、箕國、岐國、駘國、大庭國、觀國、姜國、瑕國、六國、豐國、柳國、微國、道國、有窮國、翨陽國、絢國、過國、泉國、佟國、六國、英國、蓐國、姒國、祝其國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很多,最出名的就是齊,楚,燕,趙,韓,魏,秦
春秋時期有哪些諸侯國?
7樓:熱情的李老哥
主要諸侯國有晉、秦、齊、宋、衛、楚、鄭、魯。還有其他諸侯國鄫國、呂國、虞國、州國、萊國、蕭國、舒國、譚國、鄖國、芮國、沈國等。
春秋戰國
春秋地圖
春秋文物
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後的周朝首都從鎬京東遷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之前周朝國都在鎬京之時稱為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春秋時期有多少個諸侯國
8樓:_深__藍
春秋時期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其中比較重要的諸侯國是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1、齊國:春秋年間,齊國出現了一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他依靠謀士管仲整頓國政,設各種官吏,各司其職,並分全國為二十一鄉,如此幾年之間,齊國國富民強,到周僖王三年(西元前679年),齊國已稱霸北方。
2、宋國:是周朝三恪之一,國君子姓,國都商丘。 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武王分封諸侯時,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以奉其宗祀。
武王死後,武庚叛亂,被周公平叛殺死,另封紂王的庶兄,當年曾降周的微子啟於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3、晉國:晉國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東周初期,晉獻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絳(山西翼城縣),開始了晉國的霸業。
晉國先後消滅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諸侯國,統一了汾河流域。
4、鄭國:鄭國在春秋時期諸侯國,國君姬姓,初都鄭邑(今陝西渭南華州),後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在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禮讓三分,曾跟隨鄭國討伐宋國,甚至求助於鄭國。
5、楚國: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氏。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顓頊帝后第五代吳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與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
春秋諸侯國的由來:東周前期又稱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
西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西元前770年至西元前476年(一說西元前453年,另一說西元前403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9樓:各種怪
109個。
部分諸侯國介紹:
1、燕國(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2、蔡國(西元前1046~西元前447年),周朝諸侯國,建都蔡(今河南上蔡縣),始封之君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隨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於郭鄰。蔡叔度死後,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於蔡(今河南上蔡縣),重建蔡國。
春秋時,蔡國經常受到楚國的逼迫。西元前531年,楚國滅蔡國。三年後,蔡平侯復國,遷都新蔡(今河南新蔡縣)。
西元前506年蔡國曾隨吳國伐楚,並攻入郢都。西元前493年在楚國的逼迫下,和吳國的幫助下,蔡昭侯遷都於州來(今安徽鳳台縣),稱為下蔡。西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
3、晉國(前2023年—前349年),周朝的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為晉。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4、齊國(前2023年—前221年),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乙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位於今天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
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5、薊國:中國商代到春秋中期的諸侯國,位於今天的北京市區北。3000多年前,周成王在其父武王滅商後繼而穩定國家,分封天下,封召公的長子克於燕(匽)地,以報其輔佐之恩。
薊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伊姓(一說祁姓),堯的後裔。薊國建國於商朝,其間時斷時續,具體事蹟已不可考。周朝初年,薊國受到周天子的分封,重新建國。
直到春秋中期,薊國亡於燕國。
求助,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實施改革變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孔子當時佔什麼地位
主要原因是禮崩樂壞。依據禮法,諸侯應該是周天子的臣子,但是各諸侯都實質上無視周天子。雖無視,但他們爵位的由來卻又是周天子。這就形成了乙個悖論 衝突。諸侯為了解決這一衝突,就只有修改國內的禮法,和周禮分割開來 或者像秦國那樣,完全的廢除禮法,專一使用刑律。目的,就是解決自己行為和地位的合理性問題。當然...
春秋時期公爵國家有哪些春秋時期公爵國家有哪些?
春秋時期公爵國家有魯國 鄣國 虞國 宋國 虢國 淳於 戴國 州國 權國等。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所建立。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國都為曲,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
春秋時期社會有哪些變化,春秋時期,我國在生產工具方面有什麼變化?對當時社會有什麼影響
1 特徵bai 我國奴隸社會瓦解du和封建社會形zhi成.2 反映 隨著鐵農具和牛耕dao 的推廣,私田開墾增多內,井田制日益瓦容解,出現了封建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方式.在政治上,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兼併戰爭.這些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人民厭惡戰爭,渴望統一.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地主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