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紙上談兵 精忠報國的主人公是誰

2021-03-27 11:42:48 字數 4436 閱讀 2399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個成語的主人公分別是:孫臏、項羽、韓信、趙括、岳飛。

圍魏救趙:戰國 時(西元前353年) 魏國 圍攻 趙國 都城 邯鄲 。 趙國 求救於 齊國 。

齊 將 田忌 、 孫臏 率軍救 趙 ,趁 魏國 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 魏國 。 魏 軍回救, 齊 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 魏 軍,遂解 趙 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 ,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後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幹到底。

背水陣:漢 將 韓信 攻 趙 ,在 井陘口 背水列陣,大敗 趙 軍,諸將問背水之故, 信 曰:「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以「背水陣」比喻處於死裡求生的境地。

紙上談兵: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 戰國 時 趙國 名將 趙奢 之子 趙括 ,少時學兵法,善於談兵,以為天下無敵。

嘗與其父言兵事,父雖不能難倒他,但不以為然。後 趙括 代 廉頗 為將,在 長平 之戰中為 秦 將 白起 所敗, 趙 卒被坑者數十萬人。 趙國 名臣 藺相如 曾說「 括 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後因謂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為「紙上談兵」。

精忠報國:岳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期岳飛日後能夠為國竭盡忠誠。

2樓:mi妮妮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西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

這就是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來。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戰鬥到底的決心

圍魏救趙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役.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

「背水一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比喻決一死戰。

這個成語**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

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乙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

「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乙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西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精忠報國.......這個....應該是岳飛...

好~完備~

3樓:匿名使用者

孫臏、項羽、韓信、趙恬、岳飛

來自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

4樓:匿名使用者

煮豆燃萁,破釜沉舟,望梅止渴,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四面楚歌,鞠躬盡瘁,胸有成竹,紙上談兵,七擒七縱,背水一戰,才高八斗,負荊請罪,三顧茅廬,精忠報國,圍魏救趙,蕭規曹隨,一鼓作氣

5樓:匿名使用者

背水一戰,臥薪嘗膽,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四面楚歌,草木皆兵,負荊請罪,望梅止渴。

6樓:匿名使用者

來自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三顧茅廬扁鵲治病,望梅止渴,望梅止渴,三顧茅廬張飛穿針

7樓:艾夢**座

背水一戰,臥薪嘗膽,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8樓:匿名使用者

背水一戰,臥薪嘗膽,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9樓:猶悟由欣美

三顧茅廬鐵杵成針望梅止渴完璧歸趙四面楚歌負荊請罪精忠報國手不釋卷懸梁刺股鑿壁偷光

10樓:泰燦融朗麗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氣

重於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臥薪嘗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11樓:大朗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請採納

12樓:祥源吧

紙上談兵。完璧歸趙。杯弓蛇影。望梅止渴。臥薪嘗膽。圍魏救趙。唇亡齒寒。

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哪個厲害,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有什麼區別?

都不贏。破釜沉舟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 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孫子兵法 所說的 焚舟破釜 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後世常談的典故故事。十二月,英 蒲二將初戰得勝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水,令全軍 沉船 破釜甑 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

背水一戰中有哪些人物,背水一戰指的是 哪個歷史人物

韓信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乙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

與背水一戰意思相近的成語與背水一戰意思相近得成語

背城借一 破釜沉舟 沉舟破釜 焚舟破釜 孤注一擲 滅此朝食 破釜沉船 破釜焚舟 一不做,二不休 義無反顧 濟河焚舟 破釜沉舟 背城借一 濟河焚舟 置之死地而後生 孤注一擲 魚死網破 垂死掙扎 破釜沉舟 背城借 一 濟河焚舟 常見的就是 破釜沉舟 詞目背水一戰 釋義背水 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