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緩釋(sr,sustained release)與控釋製劑(cr,controlled release )製劑.
利用適當輔料或採用特殊工藝,使藥物的溶出和吸收延遲,從而達到延長作用時間目的的製劑,均屬長效製劑。這兩類製劑都可達到:①延長作用時間,減少用藥次數;②提供較平穩的血藥濃度,避免或減輕一般製劑引起的血藥峰谷現象,保證了有效血藥濃度,並可減輕因血藥濃度過高而引起的毒***。
緩釋製劑和控釋製劑的區別在於:前者釋藥量先多後少,以一級速率遞減;後者在理論上是按零級速率恆速釋藥的(定時定量的),因此其療效更為穩定。
西藥的劑型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西bai藥還是中成藥,各個劑du型都有優劣之處。zhi太多了我dao只給你說幾個典型常見內的吧顆粒劑,生產工藝容來說,顆粒從製粒開始可以生產出3個劑型:顆粒劑,片劑,膠囊劑 顆粒吸收迅速,易吸收片,服用方便,效果迅速,包括腸溶片,普通片,口含片,咀嚼片等,它的工藝簡單,產量可以很大。
膠囊劑,具有外殼,轎臭轎味,便於攜帶等。丸劑,這個中成藥用的多。這幾個是常用的。
另外,還有滴丸劑,軟膠囊劑等新工藝,這些對特殊成分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如揮發油類。外用的栓劑,軟膏劑,滴眼劑,滴鼻劑,噴霧劑等,都是為了適應用法的特殊要求而製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降低毒***,靶向作用,改變作用性質,提高生物利用度。儲存運輸使用方便
請問那位高手有「零級速率恆速釋藥」的資料,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緩釋、控釋製劑係指與普通製劑比較,藥物**作用持久、毒***低、用藥次數減少的製劑。由於按製劑設計要求,藥物可緩慢地釋放進入體內,血藥濃度「峰谷」波動小,可避免超過**血藥濃度範圍的毒副作,又能保持在有效濃度範圍(**窗)之內以維持療效。緩釋製劑還包括使藥物延遲到腸內釋放、避免在胃內滅活、對胃有刺激性的或在結腸定位釋放的製劑;緩釋、控釋製劑也包括經皮或皮下、肌內注射,使藥物緩慢釋放吸收,避免門肝系統的「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破壞作用的製劑。
緩釋、控釋製劑的釋藥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擴散、溶蝕或擴散與溶出相結合,也可利用滲透壓或離於交換機制。釋放過程可以用不同方程進行曲線擬合,如一級方程、higuchi方程、零級方程等。緩釋與控釋的主要區別在於緩釋製劑是按一級速率規律釋放藥物,即釋藥是按時間變化先多後少的非恆速釋藥,而控釋製劑是按零級速率規律釋放,釋放是不受時間影響的恆速釋藥,可以得到更為平穩的血藥濃度,即「峰谷」波動更小,直至基本吸收完全。
通常緩釋、控釋製劑中所含的藥物量比相應的普通製劑多,工藝也較複雜。為了既能獲得可靠的**效果又不致引起突然釋放(突釋)所帶來毒***的危險性,必須在設計、試製、生產等環節避免或減少突釋。體外、體內的釋藥效能要符合臨床要求,應不受或少受生理與食物因素的影響。
所以應有乙個能反映體內基本情況的體外釋放度的實驗方法,以控制製劑質量,保證製劑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本指導原則以口服緩釋、控釋製劑為重點,也可供其他給藥途徑的緩釋、控釋製劑參考。
一、緩釋、控釋製劑的分類
1.緩釋製劑
係指口服藥物在規定釋放介質中,按要求緩慢地非恆速釋放,其與相應的普通製劑比較,每24小時用藥次數應從3~4次減少至1~2次的製劑。
2.控釋製劑
係指口服藥物在規定釋放介質中,按要求緩慢地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其與相應的普通製劑比較,每24小時用藥次數應從3~4次減少至1~2次的製劑。
3.腸溶製劑
係指口服藥物在規定的酸性介質中不釋放或幾乎不釋放,而在要求的時間內,於ph6.8磷酸鹽緩衝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釋放的腸溶製劑,幷包括在規定的酸性介質與ph6.8磷酸鹽緩衝液中,不釋放或幾乎不釋放,而在要求的時間內,於ph7.
5~8.0磷酸鹽緩衝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釋放的結腸定位腸溶製劑。
二、體外藥物釋放度試驗
本試驗是在模擬體內消化道條件,規定溫度、介質的ph值、攪拌速率等,對製劑進行藥物釋放速率試驗,最後制訂出合理的體外藥物釋放度,以監測產品的生產過程與對產品進行質量控制。
1.儀器裝置
除另有規定外,緩釋、控釋製劑的體外藥物釋放度試驗可採用溶出度測定儀進行。
透皮貼劑可照釋放度測定法(附錄ⅹ d 第三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2.溫度控制
緩釋、控釋製劑模擬體溫應控制在37℃±0.5℃,但透皮貼劑模擬表皮溫度應控制在32℃±0.5℃。
3.釋放溶劑
以去空氣的新鮮水為最佳的釋放溶劑,或根據藥物的溶解特性、處方要求、吸收部位,使用稀鹽酸(0.001~0.1mol/l)或ph3~8的磷酸鹽緩衝液,對難溶性藥物不宜採用有機溶劑,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硫酸鈉等)。
釋放溶劑的體積應符合漏槽條件。
4.取樣時間點
除腸溶製劑外,體外釋放速率試驗應能反映出受試製劑釋藥速率的變化特徵,且能滿足統計學處理的需要,釋藥全過程的時間不應低於給藥的間隔時間,且累積釋放率要求達到90%以上。製劑質量研究中,應將釋藥全過程的資料作累積釋放率-時間的釋藥速率曲線圈,制訂出合理的釋放度取樣時間點。除另有規定外,從釋藥速率曲線圖中至少選出3個取樣時間點,第一點開始0.
5~2小時的取樣時間點t(累積釋放率約30%),用於考察藥物是否有突釋;第二點為中間的取樣時間點t(累積釋放率約50%)。用於確定釋藥特性;最後的取樣時間點t(累積釋放率>75%),用於考察釋藥量是否基本完全。此3點可用於表示體外藥物釋放度。
多於乙個藥物成分的產品,至少須對其中乙個主要藥物成分按上述要求進行測定。
5.重現性與均一性
應考察至少3批,每批6片(粒)產品的批與批之間體外藥物釋放度的重現性,並考察同批產品,即1批6片(粒)的體外藥物釋放度取樣時間點的均一性。
6.釋藥模型擬合
釋藥資料可用3種常用數學模型擬合,即
mt/m∞=kt (零級方程)
ln(1—mt/m∞)=—kt (一級方程)
mt/m∞=kt<1/2> (higuchi方程)
式中mt為t時間的累積釋放量,m∞為∞時累積釋放量,mt/m∞為t時累積釋放率。擬合時以相關係數(r)最
大而均方誤差(mse)最小的為擬合結果最好。
三、緩釋、控釋製劑的體內試驗
當血藥濃度(或主藥成分代謝物濃度)與臨床**濃度(或有害濃度)之間的線性關係明確或可預計時,可用血藥濃度測定法,否則可用藥理效應法以評價緩釋、控釋製劑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緩釋、控釋製劑進行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試驗,詳見藥物製劑人體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試驗指導原則(附錄ⅺⅹ b)。
緩釋、控釋製劑的血藥濃度曲線峰谷波動率(%)應小於普通製劑。
對於非口服的緩釋、控釋製劑還需對作用部位的刺激性和/或過敏性等進行試驗。
四、體內-體外相關性
緩釋、控釋製劑要求進行體內外相關性的試驗,它應反映整個體外釋放曲線與決定相關性的整個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之間的關係。只有當體內外具有相關性,才能通過體外釋放曲線**體內情況。
體內外相關性可歸納為3種:①體外釋放與體內吸收兩條曲線上對應的各個時間點應分別相關,這種相關簡稱點對點相關;②應用統計矩分析原理建立體外釋放的平均時間與體內平均滯留時間之間的相關,由於能產生相似的平均滯留時間可有很多不同的體內曲線,因此體內平均滯留時間不能代表體內完整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 ②將乙個釋放時間點(t<[50%]>、t<[90%]>等)與乙個藥代動力學引數(如auc、cmax或t<[max] >)之間單點相關,
但它只說明部分相關。
本指導原則緩釋、控釋製劑體內外相關性,係指體內吸收相的吸收曲線與體外釋放曲線之間對應的各個時間點回歸,得到直線回歸方程的相關係數符合要求,即可認為具有相關性。
1.體內-體外相關性的建立
(1)體外累積釋放率-時間的體外釋放曲線
如果緩釋、控釋製劑的釋放行為隨外界條件變化而變化,就應該製備兩種供試品(一種比原製劑釋放更慢;另一種更快),研究影響其釋放快慢的外界條件,並按體外釋放度試驗的最佳條件,得到體外累積釋放率-
時間的體外釋放曲線。
(2)體內吸收率-時間的體內吸收曲線
根據單劑量交叉試驗所得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的資料,對在體內吸收呈現單室模型的藥物,可換算成體內吸收率-時間的體內吸收曲線,體內任一時間藥物的吸收率fa(%)可按以下wagner-nelson方程計算:
fa=(ct+kauco~t)/(kauco~∞)×100%
式中ct為t時間的血藥濃度,k為消除速率常數。
雙室模型藥物可用簡化的loo-rigelman方程計算各時間點的吸收率。
2.體內-體外相關性檢驗
當體外藥物釋放為體內藥物吸收的限速因素時,可利用線性最小二乘法回歸原理,將同批試樣體外釋放曲線和體內吸收曲線上對應的各個時間點的釋放率和吸收率回歸,得直線回歸方程。
如直線的相關係數大於臨界相關係數(p<0.001),可確定體內外相關。
藥品的劑型都有哪些?
乳膠漆是水性塗料還是溶劑型塗料
水性塗料。凡是用水作溶劑或者作分散介質的塗料,都可稱為水性塗料。依據塗料中粘合劑類別,水性塗料被分為兩大類 天然物質或礦物質 如矽酸鉀 的天然水性塗料和人工合成樹脂 如丙烯酸樹脂 的石油化工水性塗料。水性塗料包括水溶性塗料 水稀釋性塗料 水分散性塗料 乳膠塗料 3種。水溶性塗料是以水溶性樹脂為成膜物...
豬的流行性腹瀉使用西藥該用什麼藥
1 發生腹瀉仔豬,鞣酸蛋白與 球必清 按1 1混合,加溫水100毫公升,每日兩次給仔豬灌服,每頭約5毫公升。2 普利健 用溫水進行口服補液,並加入硫酸安普黴素或氟苯尼考可溶性粉 如 普康 按照每千公斤水 即1個立方公尺 500克,比例使用 每20 40分鐘檢查一次,飲完即添,同時堵住飲水器。3 可考...
直腸炎到底是西藥治療好而是中藥治療好
慢性直腸炎是有急性直腸炎長期不 或者 不徹底引起的。慢性直腸炎如何 效果好,很多人十分棘手,有時候甚至是束手無策。大家往往是不停地用藥,可效果卻越來越不明顯,作者為此也是多方求醫,才終於得到了一些效果比較好的方法。首先是慢性直腸炎採用中藥 應以健脾補腎 益氣除濕為治本之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