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廷中的糕點名稱及做法,古代宮廷糕點名稱,最好帶有圖片

2021-03-28 16:01:12 字數 5731 閱讀 4397

1樓:duende惡魔

【宮廷桃酥】

材料普通麵粉100克,細砂糖50克,植物油55克,雞蛋10克,核桃碎30克,泡打粉1/4小勺,小蘇打1/8小勺

做法1、將植物油、打散的雞蛋液、細砂糖在大碗中混合均勻。

2、麵粉和泡打粉、小蘇打混合均勻,過篩。

3、將核桃碎倒入麵粉中,混合均勻。

4、把麵粉倒入第一步的植物油混合物,揉成麵糰。

5、取一小塊麵糰,搓成小圓球。

6、將小圓球壓扁,放入烤盤。在表面刷一層雞蛋液,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焙,烤到表面金黃色即可。

古代宮廷糕點名稱,最好帶有**

2樓:匿名使用者

1、宮廷太后餅

原料:五仁餡(腰果、花生、瓜子、芝麻、糖冬瓜)

聚集了多種果仁的天然香氣和滋味,甜度適宜。2023年前以漢文帝母親薄太后喜食而得名,至慈禧太后時,再次得到推崇,成為宮廷中必備的貢品點心。

2、松子百合酥 plum pastry with pine nuts

原料:梅子豬肉,蛋黃,松子

形似百合花,香酥適口。富含維生素e和鋅,有利於滋潤**、延緩**衰老,是經典的滋補佳點。

3、棗泥酥餅

原料:金絲小棗

始於隋唐,盛於明清,是「滿漢全席」中名點之一。相傳,某日慈禧太后吃膩了山珍海味,於是御廚們絞盡腦汁,將金絲小棗精工細作製成棗泥餅。慈禧食後,讚不絕口。

4、蜜汁蜂巢糕

原料:蜂蜜,面滷,奶粉,紅糖,雞蛋

粵式名點之一,特別香滑可口,甜而不膩。蜜糖的香氣充分散發,令齒頰久久留香,健康又美顏。

5、香滑芝麻糕

原料:馬蹄粉,黑芝麻

選用身幹、飽滿的有機芝麻,將其現磨成粉,加入優質馬蹄粉,和勻後上籠蒸,營養豐富,有改善粗糙**,烏髮美容的功效。

【我國傳統糕點分類】

京派以北京地區為代表。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

蘇派以江蘇省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代表品種有蘇式月餅和豬油年糕等。蘇式糕點在中國漢族糕點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廣派以廣州地區為代表。用料精博,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口味清新多樣,製作精細,鹹甜兼備,並糅合了西點的技巧和特色,因此能適應四季節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代表品種有綠茵白兔餃、煎蘿蔔糕 、馬蹄糕、皮蛋酥等。

潮派以潮州地區為代表。餡料以豆沙、糖冬瓜、糖肥膘為主,蔥香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老婆餅和春餅。

寧派以浙江寧波為代表。歷史悠久,寧式糕點選料講究、營養豐富、加工精細、造型別致,並形成以酥為主,酥、軟、脆分明的特點,其極有特色的苔生片、苔菜千層酥、苔菜月餅,以及鬆脆香甜的多孔「三北」藕絲糖是其代表。

川派以成渝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花生、芝麻、核桃、蜜餞、豬板油丁,糯公尺製品較多,軟糯油潤,香甜酥脆。代表品種有桃片和公尺花糖等。

滇派以雲南為代表。選取富有當地特色的原始材料精心烹飪而成,鮮美可口,回味無窮。代表有云腿月餅和鮮花餅等。

3樓:夏菱夢

碧粳粥桂花糖藕

綠豆糕如意糕

合歡湯珍珠玫瑰湯圓

珍珠翡翠銀耳

吉祥果蓮葉羹

梅花香餅

玫瑰酥七巧點心

花開富貴

翡翠芹香蝦餃皇

水晶冬瓜餃

冬瓜蜜餞

豆沙煮餅

找了好久,親就採納了吧,有問題可以補充...

4樓:涼月滿天

青糰子、桂花糕、玫瑰糕、牡丹卷、豌豆黃、綠豆糕、馬蹄糕、芙蓉糕。

5樓:荊棘鳥

清代袁枚有一本《隨園食單》,是個菜譜。你可以看看。

6樓:匿名使用者

豬八戒,穩定的人家庭前

古代宮廷糕點名稱,

7樓:嵐跡健身

桂花糕、棗泥酥、綠豆糕、驢打滾、豌豆黃、茯苓夾餅

1、桂花糕。造型完整,厚薄均勻。色澤黃白分明,無斑點,無雜質。組織滋潤鬆軟,細膩化渣,不翻粗,無糖子。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濃郁的桂花清香。

2、棗泥酥。據說是滿漢全席的菜品之一,也是專門為慈禧慈禧慈禧太后製作的,用紅棗和紅豆製成,味道香甜可口。

3、綠豆糕。綠豆糕是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鹹鴨蛋這些食物。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

4、驢打滾。這道糕點也是慈禧最喜歡的糕點之一。在古代只有皇親和貴族才能有機會吃,老百姓是根本見不到的,口感非常的軟糯香甜。

5、豌豆黃。這個糕點每個部位都是有豌豆做的,雖然說它的材料和製作方法都有一些簡單了,可是在煮它的時候就是非常的複雜,我們既要還要保護口感還要保證它的形狀以及味道。豌豆黃非常的消暑解渴。

6、茯苓夾餅。茯苓夾餅是清朝宮廷糕點,慈禧御膳,由茯苓、芝麻、蜂蜜、桂花、花生等加工而成,早在800年前就有記載:「茯苓4兩,白面2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

8樓:俊哥無限網

碧粳粥、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慄糕、如意糕、合歡湯、、

珍珠翡翠圓、蓮葉羹、梅花香餅、香薷飲、玫瑰酥、七巧點心、花開富貴

翡翠芹香蝦餃皇 、招積鮑魚盞、水晶冬瓜餃,竹韻露,合蓮盅

9樓:樹杈上乘涼

這幾個都是古代宮廷糕點,十分美味,試著做一下吧

古代糕點以及做法

10樓:

棗泥酥做法如下:

主料:低粉190克、黃油90克、棗泥餡300克輔料:蛋液80克、糖粉40克、鹽1克、熟芝麻適量1、黃油室溫軟化

2、加入糖粉、鹽打至順滑

3、分次加入全蛋液(每次加入都要攪打至吸收,再加入下一次)4、再次將材料打發到順滑狀態

5、篩入低筋麵粉

6、翻拌混合均勻成麵糰,入冰箱冷藏半小時

7、豆沙分成3份,每份用保鮮膜輔助搓成30cm長的條備用8、把油紙折成30cmx21cm左右的長方形,放入冷藏好的麵糰壓扁9、擀成30cmx21cm的長方形,平均切成三份10、取其中乙份棗泥條放到乙份麵片上

11、麵糰從上往下卷起來,包裹起來捏緊封口12、分別做完搓圓

13、表面刷蛋液

14、撒適量熟芝麻

15、然後切成2cm左右的段

16、擺入烤盤

17、入預熱好的烤箱,170度、上下火、中層、烘烤20分鐘左右即可18、成品

11樓:小z回答

一、桂花糕,三百多年歷史。

做法:主料:糯公尺粉250克 麵粉150克

輔料: 糖 桂花適量

調料:白砂糖90克

步驟:1、將糯公尺粉250克,麵粉150克,白砂糖90克,糖桂花適量混合在一起,慢慢注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至麵糊粘稠,掛而不斷。

2、上籠蒸一刻鐘。

3、趁熱將蒸熟的糕體用溼紗布包住,不斷翻撳,揉捏,直至肯面光滑,糕體細膩為止

4、將糕體裝入合適的容器,整形後,表面抹上植物油,切成方塊

二、黃石港餅,170多年的歷史。

做法:主料:特製粉3.5千克植物油1千克煉豬油1.5千克

輔料:熟標準粉3.5千克白砂糖6千克綿白糖4千克植物油4.5千克芝麻屑4.5千克冰糖2千克桔餅1.5千克桂花1千克

調料:白芝麻3.75千克

步驟:1、和皮:將特製粉過篩,放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倒入飴糖、水、碳酸鈉調成軟硬適度的麵糰。分塊靜置回餳,使之緩勁,包酥前經拉白後再分成小劑。

2、和酥:將特製粉過篩,加豬油混合擦制。擦酥時間不宜太長,以免生筋、瀉油,一般一塊5千克左右的油酥約擦20分鐘。擦好後,分塊切劑。

3、製餡:熟標準粉過篩,攤成圓圈,將果料、冰糖破成豌豆大的小粒,將各種小料置於其中,加油攪拌均勻,再與熟標準粉擦均勻,軟硬適宜即可。餡要頭天擦好,讓原料充分脹潤,便於捏餡。

4、成型:小包酥方法皮酥包好後,壓扁,擀成長片,搓成卷再折三折,然後擀成圓形,包餡,捶成圓餅。以五六個餅坯為一疊,在周邊滾上澱粉,防止上麻仁時餅邊粘上芝麻。

表面刷上水,放上麻機上兩面上麻,要求麻不掉,不花。

5、烘烤:入爐烤製,爐底溫度100℃,面火150~200℃。麻餅在烤製中要翻兩次面,使兩面麻色一致。出爐冷卻後包裝。

12樓:匿名使用者

玉蘭餅材料:

糯公尺粉一大碗,肉糜一小碗(也可用豆沙,芝麻,玫瑰什麼做餡)

做法:1、肉糜酌加鹽,雞精,黃酒,白糖,蔥花,薑末,少許蛋清和老抽攪拌上勁做成餡。

2、糯公尺粉加開水揉成小塊做成象湯圓皮一樣的餅胚,(要比湯圓的稍大點),包入肉餡,收口,搓圓,稍稍按扁。

3、平底鍋入油,五分熱時放入玉蘭餅,慢慢把餅煎烙熟。

酒釀餅材料:酒釀......110g 麵粉......

250g 清水......50g 豆沙餡.......適量 (這份量僅做參考,我喜歡酒釀味濃一些的,所以酒釀放的多些,根據自己喜好吧)

做法:1、所有材料混合成麵糰,揉勻後放於溫暖處發酵。

2、發酵完成後再揉成團,分成劑子,包入豆沙餡,製成餅坯,醒20分鐘。

3、用平底鍋煎熟或者用烤箱烤熟都可。我用的烤箱,130度30分鐘,中途翻面。

13樓:憨豆

點心雖然不是廣東人發明,但把點心發揚光大的必定是廣東人,更把它傳遍世界各地。

「點心」這個詞語,原意是 餓時略為進食,後來演變為「略進食物」的意思。

早於二千五百年前的楚辭中已有記載,從一些詩歌或歷代生活紀錄中得知,今日的點心,大部份是古時的小吃漸漸演變,不斷改進而來;不過當時所用的名稱並不是現代人所熟悉的一套。

點心的蓬勃時期則於本世紀廿年代初才真正開始,原因是當時「滿清」後人不用工作,無事可做之餘終日流連飲食場所,以致酒樓茶室數目激增,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各大茶室及酒樓均各自推出不同點心、糕點,令本來已是種類繁多的點心、糕點更見多變。 那時坊間更出現有「標準點心餡料分配」說法,就以「蝦餃」為例,標準的餡料應是「八成生蝦肉,兩成熟蝦肉,配合兩成半肥豬肉粒,兩成半荀絲」」,配以薄皮包裹,當然還要「即蒸即食」才能稱得上是上品。另一款大路點心「山竹牛肉」,則要用「一斤碎牛肉配二兩碎肥豬肉,加入陳皮絲、生薑茸、胡椒粉,荸薺粉」,搓成牛肉球來做,要蒸熟時無汁、陳皮味濃又爽口才為佳品。

不過現代人甚麼都要吃好的,材料更要看得到,所以蝦餃早已改用原只鮮蝦,再不切碎。

「點心」由來

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至今。

考證「點心」

清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雲:小食曰點心,見《吳曾漫錄》。唐鄭傪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由文中可知點心古時亦指晨饌。

同書又引周輝《北轅錄》雲:「洗漱冠柿畢,點心已至。」後文說明點心為饅頭、餛飩、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而茶食一名,據《土風錄》雲:「幹點心曰茶食,見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門,以酒撰往,酒三行,進大軟脂小軟脂,如中國寒具,又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南北「點心」

據我的考察,北方的點心歷史古,南方的歷史新,古者可能還有唐宋遺制,新的只是明朝中葉吧。點心鋪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我想借來用在這裡,似乎也還適當,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參考資料:

古時候,皇上怎麼稱呼皇后,古代宮廷中的稱呼

皇上稱呼皇后很多時候抄 有 卿 後 等稱謂 1 皇后。漢代成帝在答覆許皇后的上書中說 皇后其刻心秉德,毋違先後之制度,力誼勉行,稱順婦道。在和帝下的詔書中稱呼 皇后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2 卿。這種稱呼也很常見,原本是丈夫對妻子的愛稱,後來沿用到宮廷中。隋煬帝常常稱呼蕭皇后為 卿 有時候稱...

古代漢語中曾的讀音匪在古代漢語中的讀音及意思

我告訴你,古代的字,不是用來讀的,以前文字只是用來記錄事情。連發明者也沒有想過給 字 取 名字 交流這種事情,都是口把口,一點一點學會的。曾 z ng 在 甲骨文 字形裡的 田 像蒸具,八 像蒸汽上公升。金文 小篆 的下面像鍋,中間像蒸具,上面像蒸汽。表示這是可以放在鍋裡蒸食物的器具。均為 會意 隸...

贊的古代漢語意思及例句,古代漢語中的「所以」有哪些意思

一 贊,作動詞時有以下義項 1 進財貨以求謁見。贊,見也。說文 2 導引。太史讚王,王敬從之。國語 3 輔佐。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 資治通鑑 4 讚美。自讚於平原君。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5 介紹。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史記 魏公子列傳 6 明白。總百氏,贊篇章。漢書 7 參與。子夏之徒不能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