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洋溢清塵
作者杜牧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擷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
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雲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裡,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麼突然「停車」?
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於「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2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石頭小路。愛是因為的意思。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
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深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絡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一定會有另一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乙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1]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
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7]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8]
3樓:匿名使用者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注釋:這是一首描寫深秋山中景色的詩,畫面鮮明優美:順著曲折的小路上得山來,在那白雲公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
停車留戀不行,是因為愛賞夕陽映照下的楓林,經霜後的楓葉紅得比二月的春花還鮮豔。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徑:石子小路。
白雲生處:指山的深處。
坐:因為。
4樓:雨落淚瞳
杜牧石徑:是山間小路的意思
坐愛:喜歡在傍晚坐在楓林中
《山行》原文是啥?作者是誰
5樓:520韓丫頭
《山行》作者杜牧。
作品原文: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巨集文館校書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
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
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6樓:匿名使用者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文解釋
【注釋】
寒山:深秋天涼,山帶寒意。
石徑:石頭砌成的小路。
斜:為了押韻,這裡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
坐:因為。
紅於:比……還要紅。
詩詞譯文
石路蜿蜒遠遠地伸向山崖,
白雲公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
停車只因喜愛傍晚的楓林,
經霜楓葉竟紅過二月鮮花。 古詩今譯
石路蜿蜒遠遠地伸向山崖,白雲公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停車只因喜愛傍晚的楓林,經霜楓葉竟紅過二月的鮮花。
詩詞賞析
詩人在深秋的乙個午後出遊,來到林木蕭條的山前,一條石路蜿蜒而上,彷彿在黃綠的草木中畫出一條白線,而這白線的頂端是山顛繚繞的白雲,白雲下面隱約可見有些房屋。那裡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詩人很想去拜訪他們,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在落日的映照下,經霜後的楓林如火如荼,每一片葉子都像燃燒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紅豔。他停下車來,靜對這自然生命的壯觀,心裡充滿感動,不由得發出讚嘆:「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不只是美的聯想,色彩的比較,更是生命的禮讚。在寒山的蕭瑟背景上,紅勝二月春花的楓葉洋溢著旺盛的生機和無窮的生命力,飽含著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擷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
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裡,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麼突然「停車」?
原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於「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雲:「『霜葉紅於二月花』真名句。」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雲:
「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豔,謂勝於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鹹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勳特賞於豔李穠桃外也。
」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乙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讚美楓葉「紅於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是「圖」, 並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雲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
第一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雲」,是為了用色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豔,給人以「紅於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於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
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巨集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還曾注釋《孫子》 。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捲。《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
人謂之小杜,以別於少陵。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於杜甫。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
《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台集》稱:
「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 。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 、 《舊唐書》卷百四十
七、 《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 《張好好詩》 ,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
2厘公尺,橫162厘公尺,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
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
曾著錄於《宣和書譜》 、《容台集》 、 《平生壯觀》 、 《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採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
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 《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
這種重辭採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山行》的作者是誰,什麼朝代的,山行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那個朝代的?
杜牧 803 852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 今陝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 小李杜 山行 作者杜牧,唐代詩人.山行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那個朝代的?杜牧 803年 約852年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 今陝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傑...
山行是杜牧代詩人什麼寫的,山行的作者是誰代詩人是誰
山行是 bai唐 朝詩人杜牧,古詩du描寫了 深秋zhi 季的景物,有 層dao次的 表達了作者 回喜愛秋天 的答 感情。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 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乙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
《山行》的作者是誰?詩人是那代人
山行 比較有名的有以下幾首。杜牧,唐代詩人。公元803 約852年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 今陝西西安 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 小杜 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 小李杜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 杜樊川 著有 樊川文集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