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文欣賞分析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2021-03-04 00:29:51 字數 4974 閱讀 5318

1樓:筆有千秋業

為您奉上,請參考:

1 柳宗元在永貞元年(805),因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而獲罪,被貶為永州司馬。遂與永州山水結緣,孕育出許多優美的遊記篇章,藉以抒發被貶後的情懷,其中「永州八記」尤為著稱。《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之首,和後面的《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同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馬時所作。

它彷彿「永州八記」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賞「永州八記」的一把鑰匙。

文章一開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僇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憂愁心情。這一交代和提示對我們準確地理解和賞析「永州八記」很有幫助。

由於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閒暇;由於作者內心憂悶,故需要排遣。這一切決定了他的遊覽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這種遊覽方式的特點是:

(1)無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覺而起,起而歸」。儘管這種遊覽的滋味有些苦澀,但也不免有樂,雖則是苦中作樂。以上這些描寫,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貶到永州後的心情。

但這並不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轉,說道「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至此,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上面這些筆墨都是虛晃一槍,為的是襯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從這一點來說,以上文字只是個引子,文章還才開始呢。

寫得曲折生姿。接著便正面寫西山。作者先是採取先遠後近的步步緊逼法來寫的,通過坐法華西亭獲得遠望西山的初步印象,覺得西山青異怪特。

爾後再「過湘江,緣染溪」,通過「斫榛莽,焚茅茷」,登上了西山的最高點。上了西山,作者立即改用俯視方法來寫,這種居高臨下的掃瞄,開拓了視野,增強了西山的怪異感,將俯視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異景象盡收眼底。「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氣勢。

因此,知道西山奇特,不能與一般的山同日而語,所以流連忘返。在西山頂上,作者感受到並神往於大自然的浩然之氣,悠悠然任意馳騁,至此,開始寫的那種「恆惴慄」的感情冰釋了,出現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地,把那種放任的情態推向了高峰。但作者仍嫌不夠,進一步把它推向極端,說「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原來先前的那種「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統統稱不上什麼遊覽,今天才嚐到遊的滋味。開始那一大段文字,又一次被用來作為遊西山時物我合一情態的陪襯。本文是採取由抑到揚的方法來寫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的心態。

2 柳宗元在永貞元年(805),因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而獲罪,被貶為永州司馬。遂與永州山水結緣,孕育出許多優美的遊記篇章,藉以抒發被貶後的情懷,其中「永州八記」尤為著稱。《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之首,和後面的《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同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馬時所作。

它彷彿「永州八記」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賞「永州八記」的一把鑰匙。文章一開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憂愁心情。這一交代和提示對我們準確地理解和賞析「永州八記」很有幫助。

由於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閒暇;由於作者內心憂悶,故需要排遣。這一切決定了他的遊覽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這種遊覽方式的特點是:

(1)無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覺而起,起而歸」。儘管這種遊覽的滋味有些苦澀,但也不免有樂,雖則是苦中作樂。以上這些描寫,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貶到永州後的心情。

但這並不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轉,說道「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至此,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上面這些筆墨都是虛晃一槍,為的是襯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從這一點來說,以上文字只是個引子,文章還才開始呢。

寫得曲折生姿。接著便正面寫西山。作者先是採取先遠後近的步步緊逼法來寫的,通過坐法華西亭獲得遠望西山的初步印象,覺得西山青異怪特。

爾後再「過湘江,緣染溪」,通過「斫榛莽,焚茅」,登上了西山的最高點。上了西山,作者立即改用俯視方法來寫,這種居高臨下的掃瞄,開拓了視野,增強了西山的怪異感,將俯視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異景象盡收眼底。「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氣勢。

因此,知道西山奇特,不能與一般的山同日而語,所以流連忘返。在西山頂上,作者感受到並神往於大自然的浩然之氣,悠悠然任意馳騁,至此,開始寫的那種「恆惴慄」的感情冰釋了,出現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地,把那種放任的情態推向了高峰。但作者仍嫌不夠,進一步把它推向極端,說始「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原來先前的那種「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統統稱不上什麼遊覽,今天才嚐到遊的滋味。開始那一大段文字,又一次被用來作為遊西山時物我合一情態的陪襯。本文是採取由抑到揚的方法來寫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的心態。

3 柳宗元(773—819)是中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其與韓愈齊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又一倡導者,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著傑出的貢獻,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敗後,貶為永州司馬。其間,徒有空閒,百無聊賴,於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澆愁,渲抑鬱幽憤之情於翠山秀水之中,貶謫讓其幽憤縈懷,親近山水,了解民生,於是便創就了詩風峻峭,膾炙人口的「永州八記」。此組散文,是作者有計畫搜奇尋幽活動的記實,以《始得西山宴遊記》為開宗明義之作,至《小石城山記》收束。

首尾呼應,脈絡一貫。

柳宗元的貶謫生涯,使其作品帶有較多的主觀感受成份,《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新選編的課文,範培松稱其是「永州八記」之序言:是欣賞「永州八記」的鑰匙。話裡言中,再一次道出了《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顯要地位。

此文雖屬山水文章,但卻不侷限於「漫記山水」,林紓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謂其漫記山水也」。其所言極是,文中「借賓定主」,採用襯托手法,讓景與景相互點綴,襯托。《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所要著力描繪的只是西山「不與培,婁為類」的高峻特立氣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

然其開始卻不急奔主題,反而先寫了「永州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賓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襯西山的異態特立。寫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用筆於山,而選用山間其它景物來渲染,映襯。為寫西山,卻寫了登西山遠眺之所見——雄奇開闊。

用「不與培,婁為類」襯托出西山的高大。作者採用的是不從實處落筆的間接表現方法,使筆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擁之下,「怪特」鮮明凸現。

文中的襯托,對照手法,巧妙而自然,遊「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遊,幽泉怪石,夢意同趣,起而歸」;遊西山卻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釋,不欲歸」,這樣,水到渠成,自然歸結出「未始遊」與「遊於是始」。於是也從中感悟到,開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飄逸的外套,是紅花是綠葉,被用來作為遊西山時物我合一的情態的陪襯。

文中駢散結合,句式多變,情景交融。作者寓情於景,把自己貶謫的憤懣,痛苦,交織滲透在精妙入微的景物描寫之中,句式隨著感情脈絡的跌宕而變化,不拘泥,句情諧調合一,文中將山水人格化,從被貶後的憂懼和漫遊起筆,透露交代了作者的處境和心情。描寫,抒情有機結合,從而達到讚美西山的同時,言志抒情。

依據文章表達意旨,選材別具一格,獨闢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西山」。鑑於作者「人」身份,才有閒暇,內心憂懣,便需宣洩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覺而起,起而歸「。

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要理解文章主旨,必須從洞察作者心態變化入手,因為「戮人」,受辱的作者居於永州而一直感到憂鬱,不知所為,閒遊時的行動自然也都是緩慢,帶有隨意性的,文章「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在感情基調方面,統帥全篇,也圈定了柳宗元的這次出遊,沒有袁巨集道《滿井遊記》出遊郊外的喜悅;不同酈道元《水經注》的模山範水;也不同於偕同眾賓客遊宴醉翁亭的歐陽修的從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始得西山宴遊記》裡遊中宴飲,坐、醉、臥、夢、覺、起、歸的動作行徑,也卻可說是作者憂悒心態的反映,柳宗元以為自己已經樂而忘憂,其實帶著隨緣任遠的色彩。

偶然的機會,發現了西山,遠望頓感怪特,於是急促開路,迅速登山,這一舉動有異於「施施行,漫漫遊」,其實正從這前後舉動有別之中,折射,透出了乙個亮點,那就是心態變化已現端倪。接著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山的高峻,闊大蕩滌了作者的胸襟,彷彿消融在這渺遠無限的大自然中,至此,文中開頭「恆惴慄」的心態已悄然而去,完全消除,代之的是人格精神與宇宙自然的相合,境界達到極至,晶瑩剔透。

品析了《始得西山宴遊記》,文中藝術表現手法如同一粒粒珍珠叫人拾掇不暇。憂懼,苦悶與遊山賞景的樂事,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與「始得」「西山之特立」的驚喜;開始的苦悶與文末的物我合一等巧妙的對比,為寫西山卻不寫西山的「借賓定主」;還有「山川壯麗卻無人賞識,如同士人之懷才不遇」的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傾注於山水的寄情於景,托物寓志。

好文皆由心中出,道出胸襟照後人。《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借景物之美好,人心之陶醉,抒發了其政治失意的悲憤,恥於與世俗之徒為伍,孤苦寂寞的心情,並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脫的精神境界。品析此文,受益匪淺,其藝術表現手法獨闢蹊徑,值得我們吸取、借鑑;文末柳宗元的精神境界亦能給予讀者人生的啟迪。

欣賞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絕佳之作,心中便油然而生了由張曉風《不朽的失眠》所觸引的感慨,沒有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就沒有柳宗元永州司馬的境遇,就談不上膾炙人口的「永州八記」,也就無從欣賞八記之首——《始得西山宴遊記》。

2010中考文言文訓練題與答案-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汀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這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這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誌。是歲元和四年也。

請列舉分析文學作品欣賞意境的特點

一 情景交融。這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二 虛實相生。這是意境創造的結構特徵。三 韻味無窮。這是意境的審美特徵。純手動回答 1 以靜抄制動 以虛寫實例子 審美主襲體面對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需要保持虛靜的心理狀態。蘇軾曰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送參寥師 湧動的萬物投射 映照於心空,審美主體只有宅心玄遠...

小艾分析是幹嘛用的小艾分析的小艾分析有什麼用處

小艾分析是09年中旬在阿里平台問市的一款統計分析軟體,小艾分析名字的由來是緣於愛犬的名稱,小艾是乙隻薩摩耶犬,它總是默默的呆在主人身旁,陪伴著主人成長.小艾的忠誠,誠實,安靜是它最大的特點也是小艾分析的理念雛形.小艾分析是非常實用的一款專業店鋪資料分析系統,小艾分析植入於 開放平台,通過統計訪問使店...

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發揮想象,用形象的語言說說你在樂曲中聽到

聽著月光曲,我聽到了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公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公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乙個連乙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答案僅供參考 野百合也有春天 彷彿如同一場夢 我們如此短暫的相逢 你像一陣春風輕輕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