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東至今河南一帶與湖北江陵,南至四川與雲南一帶。北靠長城,西至嘉裕關,疆土最大。實力最強
楚國,東至江蘇沿海,南至今廣東。北至河南,西與秦國接壤,疆土是六國中最大,實力也僅次與秦國。但楚國是分權制國家,很難體現其實力。
趙國,疆土比秦楚兩國小很多但所轄地區人口較多,大至疆土是河北的中南部與山西大部。不過趙國居六國中樞,所以軍事上還可以,名將輩出。
魏國,疆土又比趙國小很多,處河南一帶。大概半個河南省大小。
齊國,疆士也很小,大概疆域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
燕國,僅次於秦、楚兩國,所轄地區大約是河北的北部與北京、天津,遼寧一帶。轄地人口沒趙、齊、魏多。可能在六國中次強於韓。
南韓,是六國中最小的國家,實力也很弱。地處河南,疆域大概只有現在北京那麼大。
2樓:匿名使用者
秦:陝西
趙:河北,河南北部
楚:長江以南大部
燕:北京、東北、內蒙東北
齊:山東
魏:河南、安徽北部
韓:河南陝西交界處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狹西、魏-山西、燕-河北、趙-河北、韓-河南、齊-山東、楚-湖北
古代七國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省
4樓:春風十里吹翻你
1、齊國:首都臨淄,國土範圍在山東東北、河北的一部分。
2、楚國:首都鄢郢,國土範圍在湖北荊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3、燕國:首都薊,國土範圍在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4、南韓:首都新鄭, 國土範圍在今河南新鄭河南、山西一部分。
5、魏國:首都大樑, 國土範圍在今河南開封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宛六省。
6、趙國:首都邯鄲, 國土範圍在河北邯鄲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國:首都咸陽, 國土範圍在陝西咸陽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擴充套件資料:
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周朝滅亡後,周朝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東周於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經過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西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
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時期,史稱「百家爭鳴」。
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5樓:toma鬥
是指戰國七雄吧
齊,山東,建都營丘(現臨淄);
楚,東北到山東,西南到廣西,東南到安徽,北到河南;
燕,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建都薊縣(現北京);
韓,山西、河南,建都陽翟(現禹縣);
趙,建都河北邯鄲;
魏,建都大樑(現開封);
秦,陝西。
6樓:後來新生
你得給出具體的國名啊!天知道你問的是哪七國?
7樓:匿名使用者
齊,山東,建都營丘(現臨淄);
楚,東北到山東,西南到廣西,東南到安徽,北到河南;
燕,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建都薊縣(現北京);
韓,山西、河南,建都陽翟(現禹縣);
趙,建都河北邯鄲;
魏,建都大樑(現開封);
秦,陝西,四川
戰國七雄對應現在的位置都在哪?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國七雄位置
1. 齊國:今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2. 楚國: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南部、貴州一小部分。
國都:郢(今湖北江陵,後遷至壽春,在今安徽壽縣)
3. 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一小部分。
國都:薊(今北京)
4. 南韓: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
國都:原先在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滅鄭國後遷到新鄭(今河南鄭州)
5. 趙國: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內蒙古部分地區。
國都:原來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來遷到邯鄲(今河北邯鄲)
6. 魏國:今河南大部、山西東南部。
國都:開始是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後來遷到大樑(今河南開封)
7、秦國:今陝西大部、甘肅東部、內蒙古一小部分,後來勢力擴充套件到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後滅掉了其他六國,統一中國。
國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咸陽一帶)
二、戰國著名戰役:
伊闕之戰(今河南洛陽龍門)
2. 燕攻齊之戰(今山東西部濟水邊)
3. 即墨之戰(今山東平度東南)
4. 閼與之戰(今山西和順)
5. 鄢郢之戰(今湖北宜城東南和江陵)
6. 肥之戰(今河北晉州西)
7. 蕞之戰(今陝西臨潼東北)
8. 長平之戰(今山西高平)
9. 馬陵之戰(今河南范縣西南)
10. 桂陵之戰(今河南長垣)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時期,史稱「百家爭鳴」。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9樓:寂滅五使
齊國主要在山東北部,都臨淄,經濟實力最強
楚國地域最廣大,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大部,以及雲南,貴州,江西等省的一部分,最強盛的時候包括長江中下游和河南陝西的一部分.
燕國較弱,大體在河北的北部和遼寧南部一帶,都城薊,現在的北京古稱
南韓在河南,都新鄭,就是現在的新鄭市
趙國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此外還有山西的部分地區,都邯鄲,河北邯鄲...燕趙多慷慨悲昂之士,說的就是河北了.
魏國也是河南,嗯,因為三家分晉的時候分得了河西地區,所以應該也有部分在山西,都城在現在的開封.當時叫大樑,北宋時候叫東京汴梁.
秦**事實力最強,後來統一中國,主要關中地區,就是現在的陝西,甘肅一代.都城在咸陽,在陝西西安附近
著名戰役
馬陵之戰,戰國中期,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大敗魏軍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邯鄲之戰,趙聯合魏、楚軍在趙都邯鄲(今屬河北)大敗秦軍的一次防禦戰。
長平之戰,今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
桂陵之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
即墨之戰,今山東平度東南
拓展資料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10樓:0璟瑜
對應位置
:秦國:今陝西大部、甘肅東部、內蒙古一小部分,後來勢力擴充套件到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後滅掉了其他六國,統一中國。
國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咸陽一帶)
2. 齊國:今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3. 楚國: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南部、貴州一小部分。
國都:郢(今湖北江陵,後遷至壽春,在今安徽壽縣)
4. 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一小部分。
國都:薊(今北京)
5. 趙國: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內蒙古部分地區。
國都:原來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來遷到邯鄲(今河北邯鄲)
6. 魏國:今河南大部、山西東南部。
國都:開始是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後來遷到大樑(今河南開封)
7. 南韓: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
國都:原先在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滅鄭國後遷到新鄭(今河南鄭州)
戰國著名戰役:
1. 伊闕之戰(今河南洛陽龍門)
2. 燕攻齊之戰(今山東西部濟水邊)
3. 即墨之戰(今山東平度東南)
4. 閼與之戰(今山西和順)
5. 鄢郢之戰(今湖北宜城東南和江陵)
6. 肥之戰(今河北晉州西)
7. 蕞之戰(今陝西臨潼東北)
8. 長平之戰(今山西高平)
9. 邯鄲之戰(今河北邯鄲)
10. 馬陵之戰(今河南范縣西南)
11. 桂陵之戰(今河南長垣)
12. 柏舉之戰(今湖北麻城東北)
史簡介編輯
戰國時代最後三十多年,山東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後來至秦王嬴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中國。
西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西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合縱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西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占領齊國長達五年。
西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西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邑(今山西晉城高平市)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西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西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西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西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西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西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戰國七雄是哪七雄戰國七雄有哪幾個國家
七雄分別是 秦國 楚國 齊國 燕國 趙國 魏國 南韓。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 魏國 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
戰國七雄是哪些國家戰國七雄有哪幾個國家
1 戰國七雄是指秦 齊 楚 燕 韓 趙 魏這七個國家。2 簡介 戰國七雄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七種不同文化體系與軍事力量,不同卻又息息相關。經過春秋時期 前770年 前476年 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 前475年 前221年 實力...
戰國七雄最西邊的是什麼,戰國七雄最東 最西 最南 最北依次是什麼
戰國七雄中處於最西邊的自然是秦國了,處在最中間的是最倒霉的,要受四面八方的圍攻 因為他擋道了,別人都要從這兒過,他肯定不幹,就打起來了 秦國在最西邊 坐山觀虎鬥 撿便宜。最北邊的是燕國 今天河北地區 最東邊是齊國 今天山東地區 楚國在今天湖北地區。抱歉我沒有地圖,不能很直觀的為你指出 戰國七雄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