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具體的故事如下:
相傳戰國時期有位楚國大臣屈原,屈原忠事於楚懷王,一心救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地人民在屈原投江後自發劃著龍舟,向河裡拋包好的粽子,供海浬的魚吃,龍舟的速度也可以趕走魚兒,也同樣可以保護屈原的屍體,而不會吃了屈原,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
3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當時人們接到了屈原的託夢,說在水底餓,然後人們向湖中投放食物,屈原再託夢,說公尺飯都被魚蝦吃光了,於是人們用粽子葉包好公尺飯,在湖水中倒雄黃酒驅趕魚蝦並且把投食物的船裝扮成龍的樣子藉以嚇唬驅散魚群,屈原託夢說食物收到了。於是再後來一年一度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也就是端午節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演變下來就成了賽龍舟的活動。
4樓:夜來雨早來晴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公尺,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
「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
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藥。」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
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公尺,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公尺,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公尺,撓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龍舟長18公尺,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
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繡對聯、花草等,還有繡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麼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簷樓閣。
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
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5樓:匿名使用者
檢視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我來答 檢視全部3個回答
ningai007
來自文化藝術類芝麻團 推薦於 2017-09-20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具體的故事如下:
相傳戰國時期有位楚國大臣屈原,屈原忠事於楚懷王,一心救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地人民在屈原投江後自發劃著龍舟,向河裡拋包好的粽子,供海浬的魚吃,龍舟的速度也可以趕走魚兒,也同樣可以保護屈原的屍體,而不會吃了屈原,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賽龍舟」的故事是什麼?
7樓:百度使用者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關於賽龍舟的故事,急用!
8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具體的故事如下:
相傳戰國時期有位楚國大臣屈原,屈原忠事於楚懷王,一心救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地人民在屈原投江後自發劃著龍舟,向河裡拋包好的粽子,供海浬的魚吃,龍舟的速度也可以趕走魚兒,也同樣可以保護屈原的屍體,而不會吃了屈原,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
賽龍舟傳說
9樓:萌新model社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公尺,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 《荊楚歲時記》載: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公尺,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公尺,每船約五六十人。
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公尺,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公尺,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
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
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繡對聯、花草等,還有繡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麼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
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簷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
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賽龍舟作文,賽龍舟的作文400字
端午節賽龍舟。5月初5是屈原投江的日子,划船一說是為了驚動魚兒不讓吃屈原的屍體,一說是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粽子。傳說粽子也是把公尺飯包好後投到江中,希望屈原可以吃到。賽龍舟的作文400字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
賽龍舟的作文,賽龍舟的作文350字
端午節賽龍舟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就起來吃粽子了,吃過粽子後,媽媽給我係了一根五彩絲線,然後我就和媽媽出門去江邊看賽龍舟了 江邊的空氣清新宜人,我用雙手捧起江水,洗了洗眼睛,感覺眼睛一下子特別明亮。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了江北公園,只見一條長長的條幅上寫著 吉林省松原市伯都訥首屆藝術節,兩條充...
賽龍舟的由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