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的歷史

2021-03-04 07:07:13 字數 4856 閱讀 7289

1樓:戀莫_爴

武則天在稱帝建立武周前,就在考慮定都城何處,因為這對即將建立的政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她為定都洛陽做了一系列精心準備。

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臨朝稱制的武則天為了提高洛陽的地位,改東都為神都,改洛陽宮為「太初宮」。批准武承嗣的請求,追封武氏祖先為王。垂拱四年(688年)二月,又以薛懷義為使,毀乾元殿作明堂。

明堂相傳為周公所創,系帝王布政、祭祀、大享、朝會之室,但明堂沒有具體的標準,歷代帝王、學者對明堂都莫衷一是。高宗時期,雖兩次發動「群儒」議明堂制度,但「終高宗之世,未能創立」,武則天則繼承高宗遺志,毀乾元殿以造明堂,表示她將在這裡祭祀天地、供奉祖先、發號施令、長期執政。

武則天還為定都洛陽大造**。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武承嗣命令同泰將偽造的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白石進獻武則天。五月,武氏 受「寶圖」,事南郊,告謝昊天,御明堂,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於拜洛前十日雲集神都。

七月,更命「寶圖」為「大授神圖」,封洛水為顯聖,加特進,並立廟。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武則天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次年正月,又享明堂,並依周制建子月為正月,以「曌」字為名。

七月,頒《大雲經》於天下。九月,登基稱帝,在洛陽立武氏七廟。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關內雍、同等九州戶數十萬以實洛陽」。

眾所周知,建立七廟是古代天子的特權;明堂是古代帝王舉行祭祀、朝會、慶典、賞賜等各種大型活動的場所;徙民實都也是古代帝王的一貫做法。這一切都表明武則天定都洛陽是早有準備的。 武則天稱帝,史稱「武后革命」,這裡的「革命」,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動詞,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改朝換代」的意思。

高宗死後,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中宗不合,武太后不久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李敬業的反叛後,武太后天授元年(690年)廢睿宗帝號,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改立李旦為皇嗣。

武氏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最傑出的女皇帝。由於武氏死後的諡號中有「則天」二字,所以近代學者多稱她為「武則天」。

但是武后革命,其來路並不十分坦蕩,早期大致可行,深入體制之後,就是問題多多。所以不動用權謀,不獲得眾多官僚的擁戴,沒有政治手腕,新體制也是建立不起來,或者建立起來也沒有根基。

武則天既位前後,也進行了「流血的」王朝更替,但是在其過程中,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巨大的。在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掌握大權的貞觀老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出面竭力反對,他們認為武則天出身低微,不配當皇后。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她依靠庶族官僚李義府、許敬宗等支援,貶長孫無忌、殺掉了褚遂良等人。

高宗死後,武則天臨朝聽政。唐中宗、睿宗,實際上只是她的傀儡。684年(光宅元年),柳州司馬徐敬業以匡復唐室、擁立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起兵,人數曾發展到十餘萬。

688年(垂拱四年),宗室李沖在博州(山東聊城)、李貞在豫州(河南汝南)又起兵反武則天。這兩次起兵都很快被武則天派兵擊潰。

在武則天統治中國的半個世紀裡,國家較貞觀時期有更大的發展,史稱貞觀遺風。均田制的繼續推行促進了農業生產;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和武舉,並且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打擊北魏以來的世家勢力;對外戰爭鞏固並拓展了國家的版圖;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但武則天任用酷吏,在後世經常受到傳統史學家的批評。

武則天又設北門學士,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則天對佛教大力推崇,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 在為定都洛陽進行了一系列的精心準備之後,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登上則天門樓(應天門),宣布改唐為周,洛陽為都城,改元天授,賜酺七日,「在宥天下,鹹與惟新」。

五天後,群臣上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令依舊名輪,徙居東宮,其具儀,比皇太子」。至此,「武周」取代了「李唐」,武則天戴皇冠,穿皇袍,成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選擇洛陽作為武周的政治中心呢?

至於以洛陽為都,並不是像封建史學家所說的那樣怕王皇后、蕭淑妃披髮瀝血的靈魂,不敢回長安;事實上,武則天於長安元年(701年)曾返長安,且住了兩年,故僅以王、蕭二人之死來解釋武則天定都洛陽,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也不是像今人岑仲勉先生所說的那樣「無非為其曾在長安出家,避洛以縱情荒淫起見」。

陳寅恪先生則認為:「夫帝王之由長安遷居洛陽,除別有政治及娛樂等原因,如隋煬帝、武則天等茲不論外,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經濟供給之原因是也。」武則天之定都洛陽不單是王、蕭二人之死或避洛的縱情荒淫之因,是由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洛陽有利的區位優勢所決定的。

武則天之所以以洛陽為首都,主要是由於洛**有作為都城的條件,而且已被經營為有利於武周統治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首先,從政治上來說,武則天要改唐為「周」,建立新王朝,需要有乙個首都作為根據地,作為她的後盾,無疑,洛陽是最令她滿意的地方。再之,自唐高宗始二人駐蹕洛陽的時間,累計達十餘年,而武則天住洛陽的時間則更長,達

三、四十年在此期間,武則天一直參與朝政,已經培養了相當的勢力。高宗死後,武則天臨朝稱制,大權獨攬,對洛陽更加苦心經營。到易唐為周前夕,洛陽已成為號令所出的政治中心,租賦所集的經濟中心,精兵拱衛的軍事中心和文人所趨、符瑞所出的文化思想中心,是她的政治大本營。

因此,她不能舍洛陽而趨長安。對她而言,以洛陽為都城是最恰當的。

其次,就經濟因素而言,洛陽所在的關東地區的經濟條件要優於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秦漢以來,由於戰亂等因素,中國的經濟重心總體上呈現出向東、向南發展的趨勢,這樣偏西一隅的長安的經濟優勢逐漸被洛陽所取代。況且洛陽所處的關東地區的主體部分是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為伊、洛、河、濟交匯處,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古以來農業就很發達。

安史之亂以前,這裡已成為全國最發達的農業地區。

關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間接加強了洛陽地位的重要性。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都體現了洛陽地位的重要。反之,關中地區的優勢與重要性逐漸下降。

一是唐朝時期關中的自然條件大不如以前。關中在遭受了幾次戰亂的破壞,特別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和隋末戰亂的破壞之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重,涇、渭、北洛等河含沙量大大增加,河水灌溉能力減弱,同時對生態環境的負面效應卻增加了。如唐前期鄭國渠的灌溉量尚不及秦漢時代的 1/4。

二是人口不斷加劇,使土地失去了可負荷能力,導致地狹人稠、人均可耕地面積減少。雖然當時關中地區號稱沃野,但「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如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因富商大賈競造碾磑,鄭白渠的灌溉面積已經從四萬餘頃下降到一萬餘頃。

高宗後期就常帶領百官趨食洛陽。更狼狽的是,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因倉猝出幸洛陽,扈從之士有餓死於道中者。

再次,洛**備良好的區位優勢。它左據城皋,右阻澠池,前臨嵩山,後界大河,是所謂「天心地膽之中、陰陽風氣之令,困通八達之所,聲名文物之區」。時人陳子昂亦說,洛陽地區「北有太行之險,南有宛葉之饒;東壓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馳崤澠,據關河之寶」。

陳建《建都論》雲:古今天下都會有四,然論時宜地勢,盡善全美則皆不如洛陽,夫建都之要,一形勝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惟洛陽三善鹹備。

隋煬帝幸洛陽詔亦雲:「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自古帝王,何嘗不留意」。

就地理位置而言,唐朝建立後,歷經太宗、高宗兩朝,疆土得到不斷擴大。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唐朝的疆土達到極限:「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

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裡,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此後直到武則天時期,疆土雖時有變化,但都大於唐朝建國初期。長安在版圖上的位置偏西,失去了居中而攝天下的作用。

而洛陽西接關中盆地,東連華北平原,自古就被稱為「天下之中」。若就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來說,從洛陽出發,北通幽、燕,西接秦、隴,東達海、岱,南至江淮,距離大體相等。因此,以洛陽為都可以居中而攝天下。

就地理形勢而言,洛陽北枕黃河,隔河遙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險峻的伊闕,再南遙峙熊耳、少室諸山;西控崤、函之險;東扼虎牢、黑石等關;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糧食足以自給。這種「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勢要地使洛**有製內御外的優越軍事條件,也成為洛陽適宜作首都的主要原因。

最後,洛陽城的建城理念也深為武則天所喜愛。今天,我們若以洛河為東西軸線,分布洛南和洛北兩個城區,正好與隋唐洛陽城的布局一致,只不過古人提出了乙個更浪漫的城市建設理念,這就是「洛水貫都」。「洛水貫都」的建城理念,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地域走向,是拿洛水比作天上的銀河,而把棋盤似的里坊比作天空的星辰。

它寓意「有河漢之象」。「河漢」就是天際的銀河。隋唐兩代在建設洛陽城的時候,都把皇城規劃為以東南西三面拱衛宮城的格局,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去對應《論語》中的一句話。

《論語·為政》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即北極星。

天上的眾星拱衛著北斗,地上的皇城街區和裡坊,拱衛著**行署,這天上人間的的兩組對應景觀,真可謂天人合一,體現了中國文化最和諧的樂章,這就更有了「天地之所合」的意兆,昭示在洛陽執政的皇帝,將以德為政,贏得天下百姓擁戴。此外,在隋唐洛陽城的構件中,深深融入了「天」的元素,城的最南頭是天闕(龍門)。然後沿著南北中軸線,貫通南北的這是定鼎門街,叫「天街」。

下來依次是天門(定鼎門)、天宮寺、天漢(洛水)、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宮(明堂)、天堂。如此以「天」的強烈意識作為規劃的主導思想,寓意這座城市如同人間天堂一般,是聖城,是聖地,最符合女皇的天子身份和她獨特的魅力。也正是洛陽城具有這樣獨特的建城理念和「天地之所合」的意兆,使得武則天更為喜歡它,推崇它。

神龍元年(705)正月,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張柬之、鸞臺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崔玄暐、聯合禁軍軍官左羽林將軍桓彥範、右羽林將軍敬暉、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馬事袁恕己等以兵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奉皇太子李顯復位,是為唐中宗。尊武皇為則天大聖皇帝,是為神龍政變。二月,復國號為唐,一應典制,悉復唐永淳前舊,武周滅亡。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洛陽上陽宮內去世。但武氏家族並沒有就此退出當時政治權力的核心層。則天之侄武三思聯合中宗、韋后剪除了復唐首勳的五王,與韋后、安樂公主等擾亂朝政,其勢擬於武后之時。

神龍三年(707),死於太子重俊發動的兵變。之後武氏家族群龍無首,附於韋氏集團。唐隆元年(710)六月,在唐隆之變中與韋氏一同覆滅。

武則天在位凡十五年。如果從顯慶五年(660年)武則天代高宗執政算起,至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時為止,武則天前後執政達四十五年之久。她是中國歷史上正式稱帝的唯一女皇帝。

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兒女最多歷史上哪個皇帝武力值最高

清朝的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1個養女,孫子97個,是有據可查的中國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 玄燁 康熙帝 兒子 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 承祜 愛新覺羅 承瑞 愛新覺羅 承慶 愛新覺羅 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 長華 愛新覺羅 長生 以上各...

動漫《武庚紀》是不是在顛倒歷史,動漫《武庚紀》是不是在顛倒歷史

那個年代的歷史看你怎麼看了 史記 中說古代禪讓制很很和諧,大禹把君權留給益,但臣子都拜服禹的兒子啟,因此益主動讓位於啟 屈原 天問 中卻說 為什麼益要把啟關起來呢?為什麼兩邊要興兵大戰,最後是啟繼承皇位呢?詩歌中說事,捏造歷史是沒必要的。可見正史的貓膩很嚴重,一句話,勝者書寫歷史 武庚紀中應是單借用...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武則天,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武則天50字

正面 政通人和,有勇有謀,足智多謀,心懷天下,雄才大略,除舊推新,善於用人反面 殘暴不仁,離經叛道,工於心計,丟失領土,重用酷吏,總體 功大於過,評價歷史人物武則天的作文3000字 評價歷史人物 武則天 1000字以上 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就是武則天了,因為,武則天的才幹和智慧型是我最使敬佩的了。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