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2021-03-04 07:33:05 字數 4701 閱讀 7582

1樓:丸風の山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正是從這一國情出發,這次**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和農村始終是重點和難點。

必須站在全域性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現代化程序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

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最艱鉅的任務。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卻有繼續擴大之勢。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不少新問題,突出反映在糧食生產滑坡、農民增收困難、基礎設施不足、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等方面。

針對這種情況,***、***及時明確了要對農業、農村、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並出台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在2023年「1號檔案」中提出實行「兩減免、三補貼」的政策,使農民從減免農業稅、免徵除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和種糧直接補貼、購買良種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中,直接受惠451億元。2023年的**「1號檔案」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的力度,政策直接給予農民的實惠比上年又增加251.

4億元。由於這些政策措施的強力推動,以及市場糧食**回公升和氣候比較有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出現了明顯的轉機。

2023年,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增長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消除,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觀。具體來說,首先,我國目前的糧食生產能力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還不適應,特別是耕地減少,糧食播種面積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目前糧食生產能力比歷史最高水平大概減少500億斤。

其次,農業的基礎設施條件很差,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大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修的,灌溉設施嚴重老化,主要還是靠天吃飯。由於投入不足,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年欠賬比較多。目前,全國主灌區骨幹建築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

第三,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科技對生產的貢獻率僅僅在45%左右,比發達國家低20至30個百分點,並且科技推廣能力比較弱,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在30%左右。第四,農業面臨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壓力。

我國自然災害每年都頻繁發生。在市場風險方面,由於一些農產品**不穩定,特別是農業生產資料****,導致農民增產不一定增收,也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正像這次**農村工作會議認為的那樣:

「目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是長期形成的,改變農業和農村的落後面貌必須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十一五」時期是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只有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才能在本世紀頭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係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實現,意義非常重大。

2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使農村整體面貌出現較大改觀,逐步把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重點是加強村鎮建設規劃和環境整治,建設新村鎮;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培育新農民;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倡導新風尚。

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三農」傾斜。

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和領域,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傷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各級**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投入力度,在農村建立大病、重病統籌機制。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探索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物質基礎。總的要求是: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形成總量平衡、品種多樣、安全可靠和營養豐富的農產品生產格局。要加快發展農區和牧區畜牧業,保護和利用好漁業資源,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廣良種良法,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的節約型農業。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支撐。要堅持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性質,全面落實二輪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確權、確地到戶,穩定土地承包關係。

在此基礎上,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土地使用權依法流轉的機制。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快推進以鄉鎮機構為主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鄉村債務化解工作。要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整體改革,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土地徵用制度改革,發展農村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是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增加投入,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明顯改變農村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從「三農」本身考慮問題、尋找出路,更要跳出「三農」,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性思考問題,研究對策。

既要大力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的增收潛力,又要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從當前出發採取盡快見效的具體增收措施,又要著眼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長期過程,「十一五」期間關鍵是要開好頭、起好步,打好基礎,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規劃先行、因地制宜。二是突出重點、示範引路。三是**支援、農民建設。

3樓:傲視群雄心

他們必須進入陰暗的事物中去

創傷,哭泣,苦苦掙扎,怎麼回事?

我們無法理解

堅韌的軟甲,用快樂的經線和緯線

娜塔沙詩歌十四首

把憂愁顯露哈哈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什麼重大意義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十一五」期間,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來看,我國是農民佔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好農民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民有乙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從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中心內容來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又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村是我國最遼闊的地域但又是最窮的地域,因此,實現工農業全面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都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意。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從本世紀起到2023年的奮鬥目標。目前,我國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設者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我國是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國家,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然而,從實際看來,至今全國農村還有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有近5000萬低收入人口僅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這表明我國農村居民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處於較為困難狀態。

另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7.2%,城鎮居民家庭則為37.

7%。「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主要是考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關鍵是把農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的乙個重大創新,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在於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在變化中協調,收入在穩定中提高,生活在發展中改善。

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地區之間等方面的差距還都比較大,其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相對落後,農民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甚至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行向城市傾斜、向工業傾斜的政策,是造成今日農村相對落後的乙個基本原因。這雖然在一定時期有其必要性,然而到今天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援「三農」發展為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創造條件。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也就是說,新農村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農村,是農村「硬體」、「軟體」共同發展的農村,是農村村容村貌與農民精神狀態文明進步的農村。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延伸到農村,形成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長效新機制。

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基礎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通過改水、改路、改廁、改房、改灶等新農村建設,解決農民行路難、飲水難、讀書難等問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公共衛生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營造農村發展的新環境。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的文明進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變農村的許多傳統陋習和封建迷信,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樹立文明新風尚,培育新時代的新農民。

社會主義建設成功的意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中 bai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du開闢是 理論zhi破題的標誌,dao它創造了社專會主義發展的新模式。第二,中屬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開闢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標誌,它創造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模式。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有利...

請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規劃有什麼重要意義

農村規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部分,問農村規劃的意義也就是問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下面是一些專家的見解,希望能幫助你。農村人口眾多 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我國當前的乙個基本國情。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 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加快建設生產發...

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1 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2 是確保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 3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 4 是保持國民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5 是增加農民收入 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 6 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 以城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