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態變化冰霧冰雹雪霜的形成

2021-03-05 09:18:24 字數 5318 閱讀 3239

1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從一種狀態變成

另一種狀態的現象叫做物態變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昇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水有三態:固態:冰雪的霜等.液態:雨霧露.氣態:水蒸汽.

雨的形成: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備了雲滴增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

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

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裡,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

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雲的形成: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霧的形成:當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露的形成: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溫度"。在溫暖季節裡,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

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霜的形成:應該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因為氣溫變冷,空氣攜帶水蒸氣的能力降低,一部分水蒸氣凝華變成小冰屑,許多小冰屑產生,落到地面上不斷堆積,就成了霜

冰雹的形成: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公升氣流攜帶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著,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並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公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著良好生長條件。雹核a在上公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裡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乙個不透明的冰層。

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裡的上公升氣流較弱,當它支托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公升氣流裡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並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乙個透明的冰層。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公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公升,重複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

最後,當上公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更多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

1、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華)

4、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昇華)

5、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昇華)

6、夏天,水缸外層「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幹(昇華)

8、灑在地上的水不久幹了(汽化)

9、游泳上岸後身上感覺冷(汽化)

10、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凝華)

11、早晨的濃霧(液化)

12、水結成冰(凝固)

13、鋼水澆鑄成車輪(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樹掛(凝華)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變小了(昇華)

16、南方雪災中見到的霧淞(凝華)

17、雪災中電線桿結起了冰柱(凝固)

我是老師 謝謝採納

2樓:秋水伊人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狀態。液態的我們稱之為水,氣態的水叫水汽,固態的水稱為冰。冰的熔化熱是3.35×10^5j/kg

水是一種特殊的液體。它在4℃時密度最大。溫度在4℃以上,液態水遵守一般熱脹冷縮規律。

4℃以下,原來水中呈線形分布的縮合分子中,出現一種象冰晶結構一樣的似冰締合分子,叫做"假冰晶體"。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體」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這就是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低於4℃密度又要減小的秘密。

到目前為止,已經能夠在實驗室裡製造出八種冰的晶體。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條件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壓冰,在自然界不易存在。

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締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規則排列起來的。所謂結晶格仔,最簡單的例子是緊密地堆砌的磚塊,如果在這些磚塊的中心處代之以乙個假設的原子,便得到了乙個結晶格仔。冰的晶格為乙個帶頂錐的三稜柱體,六個角上的氧原子分別為相鄰六個晶胞所共有。

三個稜上氧原子各為三個相鄰晶胞所共有,二個軸頂氧原子各為二個晶胞所共有,只有**乙個氧原子算是該晶胞所獨有。

冰與水由於水分子間有氫鍵締合這樣的特殊結構所決定的。根據近代x射線的研究,證明了冰具有四面體的晶體結構。這個四面體是通過氫鍵形成的,是乙個敞開式的鬆弛結構,因為五個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體的體積佔完,在冰中氫鍵把這些四面體聯絡起來,成為乙個整體。

這種通過氫鍵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間利用率較小,約佔34%、因此冰的密度較小。

水溶解時拆散了大量的氫鍵,使整體化為四面體集團和零星的較小的「水分子集團」(即由氫鍵締合形成的一些締合分子),故液態水已經不象冰那樣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無序排列,即水分子間的距離不象冰中那樣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乙個四面體的微晶進入另一微晶中去。這樣分子間的空隙減少,密度就增大了。

溫度公升高時,水分子的四面體集團不斷被破壞,分子無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時,分子間的熱運動也增加了分子間的距離,使密度又減小。這兩個矛盾的因素在4℃時達到平衡,因此,在4℃時水的密度最大。

過了4℃後,分子的熱運動使分子間的距離增大的因素,就佔優勢了,水的密度又開始減小。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公尺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一般來說,秋冬早晨霧特別多,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

1立方公尺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公尺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

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 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

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乾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什麼是霧?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霧的出現以春季二至四月間較多。

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

公尺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

霧的種類:

1、輻射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3、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4、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

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5、煙霧: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一般來說,秋冬早晨霧特別多,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

1立方公尺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公尺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這樣說來,霧既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自地而出?是空氣中凝結的水汽。不過他與天上和地面的溫度、濕度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哦對我有幫助

583回答

急急急初二物理物態變化,急急急!!!初二物理物態變化

簡答題 1俗語說 霜前冷 雪后寒 請用你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兩句俗語?答 2晾衣服時,為什麼要把衣服晾在向陽 通風的地方?答 3過年吃餃子是中國的習俗,煮餃子時,從水開餃子下鍋到煮熟後撈出的過程中,有很多物理現象,請你說出其中的兩個,並用物理知識解釋。答 4夏天吃冰棒感到涼快,扇扇子也感到涼快,這...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態變化各種物態變化現象及其成因例如雪的形成及其原因答得好的話追加給分最好

例項更多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 1 夏天,冰棍周圍冒 白氣 昇華和液化 2 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 液化 3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凝華 4 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 昇華 5 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 昇華 6 夏天,水缸外層 出汗 液化 7 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幹 昇華 8 灑在地上的水不久幹...

冰,霜,冰雹,物,雪,分別屬於什麼物態變化

雲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華成的小冰晶混合在一起就形成雲 雨 雲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下降,下降過程中冰晶熔化成水珠,形成降雨 露 空氣中形成的水蒸氣會在夜間較冷的地面 花草 石塊上液化成小水珠,這就是露水 霧 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當溫度降低時,水蒸氣就液化成小水珠附...